三段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87636发布日期:2024-03-13 20:36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三段辊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热板带成型,涉及一种三段辊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国内外正在使用的辊弯机组初成型机上的工作辊装配体中的工作辊轴皆采用整体设计。由主传动电机带动减速器、万向联轴器,通过扁头从而带动工作辊转动。这种组合形式是目前最为常见的形式。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段辊结构,可以大幅压缩线下工作辊装配体的组装时间,减少劳动者生产强度,大幅减少备品备件,满足三十分钟内完成工作辊装配体更换的生产要求。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三段辊结构,包括中间辊以及连接在中间辊两端的第一辊子与第二辊子,所述第一辊子与所述中间辊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辊子与所述中间辊可拆卸连接。

4、可选的,所述中间辊的两侧分别设置中央辊环,所述中央辊环朝外的一端上设有内锥;所述第一辊子与所述第二辊子朝向所述中间辊的一端呈外锥形。

5、可选的,所述第一辊子朝向所述中间辊的一端设有端面齿,所述中间辊朝向所述第一辊子的一端设有端面齿,所述第一辊子与所述中间辊相啮合。

6、可选的,所述第一辊子包括第一半轴,所述第一半轴上设置第一驱动单元;通过所述第一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一半轴沿靠近或远离所述中间辊的方向运动。

7、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为液压缸。

8、可选的,所述第一半轴朝向所述中间辊的一侧上设置第一辊环,所述第一辊环朝向所述中间辊的一端设有外锥。

9、可选的,所述第二辊子朝向所述中间辊的一端设有端面齿,所述中间辊朝向所述第二辊子的一端设有端面齿,所述第二辊子与所述中间辊相啮合。

10、可选的,所述第二辊子包括第二半轴,所述第二半轴上设置齿圈,所述齿圈上啮合有齿轮,所述齿轮由第二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二半轴朝向所述中间辊的一侧上设置第二辊环,所述第二辊环朝向所述中间辊的一端设有外锥;通过所述第二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二半轴沿靠近或远离所述中间辊的方向运动。

11、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为减速电机。

12、可选的,所述第二半轴朝向所述中间辊的一侧上设置第二辊环,所述第二辊环朝向所述中间辊的一端设有外锥。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大幅减少工作辊以及辊环备件的数量,大幅节省备品备件所占厂房的面积;

15、2)大幅减少产品规格调整的时间,可以大幅减少劳动者生产强度。

16、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技术特征:

1.一种三段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辊以及连接在中间辊两端的第一辊子与第二辊子,所述第一辊子与所述中间辊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辊子与所述中间辊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段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辊的两侧分别设置中央辊环,所述中央辊环朝外的一端上设有内锥;所述第一辊子与所述第二辊子朝向所述中间辊的一端呈外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段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子朝向所述中间辊的一端设有端面齿,所述中间辊朝向所述第一辊子的一端设有端面齿,所述第一辊子与所述中间辊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段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子包括第一半轴,所述第一半轴上设置第一驱动单元;通过所述第一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一半轴沿靠近或远离所述中间辊的方向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段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为液压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段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轴朝向所述中间辊的一侧上设置第一辊环,所述第一辊环朝向所述中间辊的一端设有外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段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辊子朝向所述中间辊的一端设有端面齿,所述中间辊朝向所述第二辊子的一端设有端面齿,所述第二辊子与所述中间辊相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段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辊子包括第二半轴,所述第二半轴上设置齿圈,所述齿圈上啮合有齿轮,所述齿轮由第二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二半轴朝向所述中间辊的一侧上设置第二辊环,所述第二辊环朝向所述中间辊的一端设有外锥;通过所述第二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二半轴沿靠近或远离所述中间辊的方向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段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为减速电机。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三段辊结构,属于热板带成型技术领域。包括中间辊以及连接在中间辊两端的第一辊子与第二辊子,所述第一辊子与所述中间辊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辊子与所述中间辊可拆卸连接;所述中间辊的两侧分别设置中央辊环,所述中央辊环朝外的一端上设有内锥;所述第一辊子与所述第二辊子朝向所述中间辊的一端呈外锥形。本技术可以大幅压缩线下工作辊装配体的组装时间,减少劳动者生产强度,大幅减少备品备件,满足三十分钟内完成工作辊装配体更换的生产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王式研,秦红,龚学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30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