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0100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型钢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型钢轧机为换辊方便一般采用开式机架。图1是常用三重式型钢轧机的一种结构,开式机架的上横梁(102)用螺栓(105)固定在机架立柱(101)上,中辊轴承座(108)放在两个立柱(101)中部的凹槽中,并用斜楔(107)压紧。上辊及其轴承座(106)用拉杆及弹簧(104)悬挂在上横梁(102)上,并用压下螺丝(103)调整上辊,用压上螺丝(110)调整下辊的位置,换辊时,拆下上横梁(102),上下辊及其轴承座(106,109)都能从机架窗口直接吊装,但中辊轴承座(108)必须先横移出立柱(101)的凹槽才能从窗口吊出。这种结构形式有如下不足之处(1)吊装中辊及其轴承座较麻烦;(2)机架立柱强度及刚度因有凹槽而受到削弱;(3)轧钢时轧制力使机架立柱既产生拉伸应力又产生弯曲应力;(4)机架上横梁及下横梁都产生弯曲应力及剪切应力。由于以上原因,机架应力值总和较大,即机架的刚度相应减小。此外由于压下及压上螺丝的压力分别集中于各轴承座的中点,使上下辊的轴承承受了比较集中的负荷(参见图7a),因而使轴承寿命缩短。
图2是常用三重式型钢轧机的另一种结构形式,它与前一种结构不同之处在于(1)上横梁(202)是用斜楔(205)固定在机架立柱(201)上;(2)中辊轴承座(208)的下端支承在立柱(201)的凸肩(201′)上;中辊轴承座(208′)呈H形,利用斜楔(207)使之顶紧在上横梁(202)与立柱(14)的凸台之间,这种结构除换辊条件和机架强度与刚度有所改善外,机架立柱仍同时承受拉伸与弯曲,上下横梁也同时承受弯曲与剪切,因为用压下及压上螺丝,也同样使轴承负荷增大。
还有一种无机架牌坊的结构形式,是用螺杆将上下辊的轴承座直接联结起来,这种结构虽简单,螺杆只受拉力,但只适用于二重式轧机,且轧机因无机架牌坊而横向刚度较差。
本轧机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三种结构的不足之处,既简化机架受力状况,增大机架刚度,又减轻机架重量,改善轴承负荷条件,并使换辊与辊缝调整都较简便。
本轧机用以下
图1及图2是常用的两种型钢轧机结构。
图3是本结构的三重式轧机。
图4表示轴承座在机架立柱凹槽中的装配。
图5为中辊轴承座压紧用斜楔装置。
图6上辊调整装置。
图7a是用压下(上)螺丝时轴承负荷情况。
图7b是本型钢轧机上轴承负荷情况。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二重式轧机。
本轧机见图3所示。轧机用开式机架,两片机架牌坊用四个联接梁(18)联成一体。上横梁(17)将两个机架立柱(14)的上端联结起来,并通过拉杆及弹簧(16)将上辊及其轴承座(8)吊起,机架立柱(14)具有均匀不变的槽形断面,且槽口指向机架窗口方向,上辊轴承座(8)、中辊轴承座(11)及下辊轴承座(13)的两侧耳板(8′,11′,13′)都嵌在立柱(14)的凹槽中(见图4所示)。中辊轴承座(11)用销板(10,12)固定在立柱(14)中部,并用斜楔(9)打紧(见图5)。上辊轴承座(8)的固定及调整装置如图6所示,轴承座(8)的两侧耳板各用斜楔(4,6)及半圆垫(3,7)支承在立柱(14)上,斜楔(4,6)及半圆垫(3)的端部用支座(5)扣压在立柱(14)的侧面,上辊用齿轮——丝杠——斜楔调整装置,斜楔(4)的一端带有丝杠(4′),转动丝杠(4′)上与螺母(2)固定在一起的齿轮(1),可使斜楔(4)移动,借其斜面使上辊轴承座(8)上下移动,即可调节上中辊的辊缝。轧辊两端各有相应的齿轮,丝杠及斜楔,每端的两个齿轮(1)都同装在轴(20)上的联动齿轮(15)相啮合,两端的轴(20)用花键轴套相连(图中未示)。当花键套相连而转动联动齿轮(15)(转动件未示出)可实现上辊两端同步调整,如使一端联动齿轮(15)及轴(20)外移而与齿轮(1)脱离啮合时,便为一端单独调整,辊缝调整后,可用锁紧装置(未示出)将齿轮啮合固定以保持辊缝恒定。下辊轴承座(13)的固定及调整与上辊相同,调整装置相向对称地安装在机架立柱(14)的下部。
换辊时,将固定支座(5)的压板(图中未示)退开,便可将上辊调整固定用的斜楔(4,6),半圆垫(3,7),齿轮(1)及螺母(2)等一起向外拉出,放在固定于立柱(14)的托架(19)上,下辊调整装置不需抽出。
上下轴承座(8,13)的耳板(8′,13′)与机架主柱(14)的凹槽间,沿轧辊轴线方向每边留有一定间隙以便实现轧辊的轴向微调(图上未示调整装置)。
固定三个轧辊及其轴承座用的斜楔(4,6,9),销板(10,12)及半圆垫(3,7)的中心都与机架立柱(14)槽形断面中性轴的联线AA重合,因而轧制力使机架只受拉伸,且机架上横梁(17)与下横梁(14′)都不受轧制力。由于机架窗口形状简单,没有凸台或凹槽,所以换辊与加工都较简单。
本轧机因轧辊轴承座(8,11,13)在承受轧制力后中心部位产生弯曲应力,使轴承负荷包角增大,负荷尖峰值便减少(见图7b所示),从而使轴承寿命相应延长。
将图3的结构,撤去中辊及其轴承座(11),斜楔(9),销板(10,12),机架立柱(14)相应缩短便成为一台二重式轧机(图8)。
按本结构设计制造的φ300小型轧机,比一般常用小型轧机的机座刚度提高约20%,而轧机机座重量却减轻了20%左右。
权利要求1.一台轧钢机,特别适用于型钢轧制,主要由轧辊及其轴承座,开式机架,上辊平衡装置,上下辊调整装置等部件组成,本轧机的特征是所用开式机架的立柱(14)具有均匀不变的槽形断面且槽口指向机架窗口方向,上中下三个轧辊的轴承座(8,11,13)籍其两侧耳板(8′,11′,13′)嵌在立柱(14)的凹槽内,并由斜楔(4,6,9)及销板(10,12)将轴承座耳板(8′,11′,13′)分别固定于立柱(14)上,即将轴承座(8,11,13)固定在机架窗口内,所用斜楔(4,6,9)及销板(10,12)的中心都与立柱(14)槽形断面的中性轴联线AA重合,上下辊轴承座(8,13)的耳板(8′,13′)与立柱(14)的凹槽间沿轧辊轴线方向每边都有一定的间隙,上辊调整用齿轮-丝杆-斜楔装置,由斜楔(4,6),支座(5),斜楔(4)端部的丝杆(4′),螺母(2),齿轮(1),联动齿轮(15),联动齿轮轴(20)及其花键套组成,下辊调整采用与上辊完全相同的装置相向对称地布置在立柱(14)的下部。
2.权利要求1所说的轧钢机,其特征还在于固定上下辊轴承座的耳板(8′,13′)的斜楔(4,6),其上下还装有半圆垫(3,7)。
专利摘要一种型钢轧机的新结构,机架立柱只受拉力,上下横梁不受轧制力,上下辊调整用齿轮——丝杠——斜楔装置。结构简单,刚度增大且重量减轻。一台Ф300小型轧机与常用小型轧机比,机座刚度提高约20%,而重量却减轻20%左右。
文档编号B21B1/08GK2034879SQ8820038
公开日1989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1988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1988年1月21日
发明者徐宝陞, 黄宏忠, 苏平, 李庆鸿 申请人:北京钢铁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