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铰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5067阅读:1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螺旋铰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螺旋铰刀,属于一种机械加工用的刀具。加工高精度孔径,钻孔后必须用铰孔工艺进行精加工,国际上一百多年来铰刀的设计基本上都是直齿和螺旋铰刀(螺旋角小于45°),后期由于新材料的开发,出现有用硬质合金做铰刀的。上述几种铰刀主要是径向切削受力,所以刀具刃口容易积“刀瘤”,切屑不易排出还容易损坏刃口、或挤伤加工表面,使被加工零件报废,所以废品率比较高。采用硬质合金铰刀,尽管硬质合金耐磨性较好,但同样存在刃口积“刀瘤”的问题,而且硬质合金刃具适合高速切削,产生的热量大,开始刃口锋利时铰出的孔很容易产生扩孔现象,当刃部锋口磨损后,产生的热量增大,表面切削应力也大,加工时测量孔径合格,待拿下来测量时,孔径就会缩小,这种缩孔现象对加工高精度孔径来说是不适合的。另外由于铰刀高速切削,钻具的导套磨损也快,因导套与导杆的间隙小容易“研死”,而损坏钻具及刀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以轴向切削受力为主的,低转速大进刀量的螺旋铰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螺旋铰刀的刃部采用双头或多头左螺旋,齿的偏摆不超过0.015毫米,螺旋角为75°~78°30’,对于加工通孔的铰刀,其切削锥角为1°30’~3°30’,对于加工盲孔的铰刀,其切削锥角为8°~10°。这里采用大的螺旋角,用轴向切削受力为主的方式,以减小单位面积切削来提高进给量,同时用低转速,大进刀量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刀具使用寿命,使切屑均匀分布在以上所述的切削锥螺旋面上。本实用新型采用大螺旋角,以76°30’为最佳,齿的偏摆不超过0.01mm。如下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刃部螺旋面示意图。下面将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介绍本实用新型采用以轴向切削受力为主的方式来解决因径向切削受力容易在刀具的刃口产生“刀瘤”的问题,在螺旋铰刀的刃部采用双头左螺旋,并控制齿的偏摆不超过0.015毫米,最佳不超过0.01毫米,在螺纹磨床上用压变的方式磨出切削锥,对于加工通孔的螺旋铰刀,其切削锥φ为1°30’~3°30’;而对于加工盲孔的螺旋铰刀,其切削锥φ为8°~10°;上述切削锥φ的最佳值分别是1°30’和8°30’,使切屑均匀分布在上述切削锥螺旋面上,保证加工精度。本实用新型设计进给量为2.2毫米/转,切削余量为每边0.15,在螺旋切削量上切屑厚度为0.058毫米,所以适用大进给量。由于该螺旋铰刀采用双头左螺旋(也可采用多头φ12以上左螺旋),冷却液自动沿螺旋槽流向加工区域,使刃口得到充分的润滑和冷却,获得理想的冷却润滑效果;同时切屑沿螺旋面排向未加工面,不会擦伤已加工面,也不会积“刀瘤”,使孔径稳定,可以达到2级加精度。本实用新型采用大螺旋角γ为75°~78°30’,其具体的数值可根据直径D,导程T以及S的数值,用γ=90-α,tgα=S/πD计算得到。</tables>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生产效率高(比原有提高3倍),刀具的使用寿命长(延长使用寿命5倍),加工精度高等特点,是一种替代直齿或一般常规螺旋铰刀的新型铰刀。权利要求1.一种螺旋铰刀,由刀柄与刃部构成,其特征在于刃部采用双头或多头左螺旋,齿的偏摆不超过0.015毫米,螺旋角γ为75°-78°30′,切削锥角Φ1°30′-3°30′或8°-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铰刀,其特征在于螺旋角γ为76°30’,齿的偏摆不超过0.01毫米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铰刀,其特征在于切削锥φ1°30’。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铰刀,其特征在于切削锥角φ8°30’。专利摘要一种螺旋铰刀,它是在刀具的刃部采用双头或多头左螺旋,选用螺旋角在76°左右,齿的偏摆不超过0.015毫米,用轴向切削受力为主的方式,以减小单位面积切削力来提高进给量,同时用低转速、大进刀量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刀具使用寿命的目的。克服了原有铰刀容易产生“刀瘤”的不足,使本实用新型具有生产效率高,刀具使用寿命长,加工精度高等特点。文档编号B23D77/00GK2183240SQ9321404公开日1994年11月23日申请日期1993年5月27日优先权日1993年5月27日发明者胡鼎生申请人:胡鼎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