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差动轮系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8235阅读:9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差动轮系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减小机床进给机构空切时间的带有差动轮系的控制装置。
在公知技术中,通常机床的机动驱动机构是,由主驱动马达输出的运动,经变速机构直接联接到无差动轮系的进给驱动机构上。当在金属切削加工开始前,首先采用机动进给速度驱动刀具,在刀具快要接触到加工件之前,停止机动进给,再进行手动对刀,直至刀具有效地接触上加工件。这种调整方式费时费力,而且需一定的操作经验,用于无切削的调整时间较长,使机床整体的加工效率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公知技术中之不足而提供一种无须调整即可快速完成对刀过程并减小机床进给机构空切时间的带有差动轮系的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本实用新型的进给驱动机构上联接差动轮系的结构是,右锥齿轮的一端啮合差动齿轮组的一端,在差动齿轮组上通过螺母安装有曲拐,曲拐通过轴承伸出机体,在曲拐伸出的机体上通过螺栓固装有端盖,右锥齿轮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伸出机体并通过螺栓在机体上也固装有端盖,上述的差动齿轮组的另一端啮合左锥齿轮组的一端,在左锥齿轮组的中间直齿部分啮合有运动输出齿轮,左锥齿轮组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于有曲拐伸出的机体上。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机床机动驱动机构中的工作原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的详述参见
图1。在本实用新型中的进给驱动机构上联接差动轮系,其构成是,右锥齿轮6的一端与由曲拐9和螺母14联结在一起的差动齿轮组5相啮合;其另一端由安装在机体1中的轴承12来支承,轴承12由能过螺栓11固定于机体上的端盖13来定位。左锥齿轮组3的一端与差动齿轮组5相啮合;其另一端由安装机体中的轴承7来支承;其中间处的直齿部分与运动输出齿轮4相啮合。曲拐9由轴承10来支承,轴承10是由通过螺栓2固定于机体上的端盖8来支承。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机床机动驱动机构中的工作原理是在刀具接触到加工件之前,由主驱动马达16输出恒定的功率,在经电流或功率检测装置20检测后,输入至微机19,经在微机上运行软件的判别,输出一个非常低的电压信号,该信号经电放大装置18放大后,输入变速马达17,这样变速马达就输出一个非常低的回转运动,其输出运动直接作用于右锥齿轮6上;与此同时,由主驱动马达16输出的回转运动,经变速机构15变速后,输入差动齿轮组5;以上这两个输入运动经由差动齿轮组5和右锥齿轮6及左锥齿轮组3合成后,最后的运动输出经左锥齿轮组3和与之啮合的运动,输出齿轮4联结至机床进给驱动机构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在机床的机动驱动机构上加装了差动轮系,则机床加工前的对刀过程可以自动完成,省时省力,无需熟练的操作经验并可大大提高机床整体的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数控机床、各类磨床和珩磨机等精密与超精密的加工机床。
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差动轮系的控制装置,是由主驱动马达、变速机构、进给驱动机构、功率检测装置、微机、电放大装置、变速马达组成,其特征是在进给驱动机构上联接有差动轮系的结构是,右锥齿轮(6)的一端啮合差动齿轮组(5)的一端,在差动齿轮组上通过螺母(14)安装有曲拐(9),曲拐通过轴承(10)伸出机体(1),在伸出曲拐的机体上通过螺栓(2)固装有端盖(8),右锥齿轮的另一端通过轴承(12)伸出机体并通过螺栓(11)在机体上也固装有端盖(13),上述的差动齿轮组(5)的另一端啮合左锥齿轮组(3)的一端,在左锥齿轮组的中间直齿部分啮合有运动输出齿轮(4),左锥齿轮组的另一端通过轴承(7)安装于有曲拐伸出的机体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减少机床进给机构空切时间的带有差动轮系的控制装置。主要特征是加装差动轮系构成为,右锥齿轮一端啮合装有曲拐的差动齿轮组,另一端伸出机体并装有端盖,盖动齿轮组另一端啮合左锥齿轮组,右锥齿轮组的中间部分啮合运动输出齿轮,左锥齿轮组另一端装于有曲拐伸出机体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是机床加工前的对刀过程可以自动完成,省时省力并可提高机床整体的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23Q5/34GK2231157SQ9522089
公开日1996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1995年9月6日 优先权日1995年9月6日
发明者李立 申请人:李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