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力胀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8497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力胀管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胀管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变力胀管器,属列管换热器胀接技术领域。是化工、炼油、化肥、热力发电、蒸汽锅炉所用列管换热器的加工工具。
现有的胀接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机械胀接法,其不足是,只适用于低压技术领域,而且胀紧力难以控制,力量小了胀接部位漏,力量大了,它会破坏管板的机械性能,不但使胀接部位漏,甚至会导致设备的报废,其胀接部位和深度有限,一般深度不能超过4-5cm。2、爆炸胀接法,该法的技术性能特强,难以掌握,小直径管很难用此法。3、焊接法,该法国内外普遍使用,主要用于中高压换热器的列管胀接,而且存在以下不足①列管与管板焊接应力造成管板变形;②管板与列管焊接应力及使用中温差造成的应力集中在焊道和热影响区,常造成断裂;③焊接时,热影响造成相变,易导致晶间腐蚀;④管板孔与列管之间间隙的死角腐蚀特别严重,设备寿命大大减小;⑤两种不同的金属(如管板是钢的,列管是铜的)很难焊接。而且前两种方法也只解决了38kg/cm2以下的中低压胀接技术。随着化工、炼油、化肥、热力发电等行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小管径(列管)换热器的胀接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上述三种胀接技术,尤其是机械胀接和焊接技术,难以满足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胀接深度、胀接压力可调,胀接部位不受限制,胀接后的换热器所承受压力可达管子本身所承受压力的变力胀管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种变力胀管器,包括加力螺母7,与该螺母相触的滑动套6,其粗端连接加力螺母7,并串接在滑动套6上的轴4,轴4的细端自内向外依次串接了其直径小于滑动套6的定位垫圈5,橡胶圈3,调整垫圈2和与其螺纹连接的定位螺母1。
本技术方案一种较好的实施方式是,在加力螺母7外侧的轴4上设有凸边8。这样,能防止轴4旋进过度而损坏加力螺母的螺纹,延长该胀管器的使用寿命。
工作原理是,先给加力螺母一轴向推力,该推力加到滑动套上,迫使轴向外移动,该轴通过固定螺母,调整垫圈将拉力加到橡胶圈和定位垫圈上,由于橡胶圈两端垫圈和螺母的固定作用,迫使橡胶圈上的轴向拉力转变为径向压力,橡胶圈再将该力传递到被胀管壁上,达到胀接目的。特点,适用于胀接多种规格的管子,因属手工操作,胀接大管子时费力。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解决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胀接部位不受限制,胀接力与胀接深度可调,胀接效果可达管子本身所承受的最大压力,如胀接的Φ25×2的铬十八镍九钛白钢管耐压达400kg/cm2。胀接的Φ19×2碳钢管耐压达350kg/cm2,胀接的Φ16×1.2铜镍合金管耐压达180kg/cm2。与焊接相比,加工效率能提高3倍以上,成本降低60%,胀接后的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可提高2-5倍,不受胀接列管与管板金属材料的限制。而且换列管时,不损坏管板,提高了管板使用寿命。用该法胀接后的换热器还可用于蒸汽温度低于400℃的蒸汽锅炉。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技术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2-
图1的A-A剖面图;图3-
图1的B-B剖面图;图4-
图1的C-C剖面图。
实施例,参考
图1~图4。轴4的粗端带有凸边8,凸边8内侧的轴4上设有螺纹,从轴4细端串入加力螺母7,并旋到轴4的粗端,然后串入滑动套6,并在轴4的细端依次串接了定位垫圈5,橡胶圈3,调整垫圈2和定位螺母1。通过调整垫圈厚度的大小,可调节垫圈5与调整垫圈2之间橡胶圈3的长度,从而达到调整胀接深度的目的。工作原理是,将该胀管器的细端插入被胀管内,用一个扳手夹紧轴4,用另一个扳手旋转加力螺母7,这时加力螺母7给滑动套一轴向推力,迫使轴向外移动,该轴向拉力通过定位螺母1、调整垫圈2传递给橡胶圈3,由于定位螺母和两垫圈的定位作用,使加在橡胶圈上的轴向拉力变为径向压力施加到被胀管的周壁上,待径向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被胀管发生塑性变形,管板发生弹性变形。然后松动加力螺母,撤去轴向推力,胀接结束。将胀管器抽出后,可用同样方法胀接其它管子。
权利要求1.一种变力胀管器,其特征是,它包括加力螺母(7),与该螺母相触的滑动套(6),其粗端连接加力螺母(7),并串接在滑动套(6)上的轴(4),轴(4)的细端自内向外依次串接了其直径小于滑动套(6)的定位垫圈(5),橡胶圈(3),调整垫圈(2)和与其螺纹连接的定位螺母(1)。
2.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力胀管器,其特征是,位于加力螺母(7)外侧的轴(4)上设有凸边(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力胀管器,属列管换热器的一种胀接工具。它包括定位螺母1,调整垫圈2,橡胶套3,轴4,固定垫圈5以及起加压作用的滑套6和加力螺母7构成。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胀接部位不受限制,胀接深度、胀接压力可调,胀接部位可承受管子自身的极限压力。
文档编号B21D39/08GK2247067SQ9523407
公开日1997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1995年6月9日 优先权日1995年6月9日
发明者柳光坤, 柳启华 申请人:柳光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