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铸造蝶阀阀体的模具内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1046阅读:6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铸造蝶阀阀体的模具内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造模具的内芯,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铸造蝶阀阀体的模具内芯。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的大型蝶阀阀体制造过程中,大多采用焊接阀体的方式进行制造;因为不能整体成型制造,焊接方式制造出的大型阀体一般都存在阀体结构整体化不完善的情况,制造出的阀体质量较差;而在采用铸造方式制造大型蝶阀阀体过程中,因为大型蝶阀阀体体积较大,在浇注后的降温过程中,经常因为铸件的降温冷却速度不一,特别是铸件突出结构上的降温速度不一,使得铸件不易成型或成型的结构不符合工艺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铸造蝶阀阀体的模具内芯,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组装、均化铸件降温冷却速度和提高铸造质量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铸造蝶阀阀体的模具内芯,由2个以上的同中心的扇形模块组成,扇形模块外壁的上部设有凹槽,凹槽内均勻设有3个以上的上嵌块,两个相邻上嵌块之间的距离最少为5cm,扇形模块外壁的下部均勻设有1个以上的下嵌块,每个扇形模块上的上嵌块的数量比下嵌块的数量多2个以上;所述的扇形模块的厚度为18cm-42cm ;所述的上嵌块和下嵌块都为冷铁块;所述的上嵌块的边缘与凹槽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cm-km;所述的下嵌块的下沿与扇形模块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为5cm-12cm。[0009]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内芯由多个扇形模块组成,方便组装和拆卸;扇形模块外壁上设有内嵌冷铁块,均化了铸件的整体降温冷却速度,提高了铸造质量;在扇形模块的凹槽内均勻设有多个内嵌冷铁块,使得铸件的上突出结构的降温冷却速度得到了更好地均化,提高了铸件重点结构的铸造质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扇形模块,2、凹槽,3、上嵌块,4、下嵌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用于铸造蝶阀阀体的模具内芯,由2个以上的同中心的扇形模块 1组成,扇形模块1之间的间隙在作业中用沙子进行填充;扇形模块1外壁的上部设有凹槽2,凹槽2内均勻设有3个以上的上嵌块3,两个相邻上嵌块3之间的距离最少为5cm,凹槽2是为了配合蝶阀阀体的上突出结构而设,在凹槽2内设置多个上嵌块3,可保证蝶阀阀
3体的上突出结构在冷却过程中的降温速度得到更好地平均化,提高蝶阀阀体的铸造成型质量;扇形模块1外壁的下部均勻设有1个以上的下嵌块4,每个扇形模块1上的上嵌块3的数量比下嵌块4的数量多2个以上;其中,扇形模块1的厚度为18cm-42cm ;上嵌块3和下嵌块4都为冷铁块,也可采用其他材质的嵌块;上嵌块3的边缘与凹槽2侧壁之间的距离为 lcm-4cm ;下嵌块4的下沿与扇形模块1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为5cm-12cm。 具体实施步骤为,作业人员在工作平台中心设置一个中心柱,把一根绳子的一端绑在中心柱上,用绳子的另一端在工作平台的沙地上画出一个圆圈;将工艺要求的扇形模块1逐个沿着圆圈安置;再用绳子绕中心柱转一圈,保证之前安置的若干扇形模块1同中心;之后将沙子注入扇形模块1组成的内芯结构内,并将相邻的扇形模块之间的间隙填充, 从而完成内芯结构设置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铸造蝶阀阀体的模具内芯,其特征在于由2个以上的同中心的扇形模块 (1)组成,扇形模块(1)外壁的上部设有凹槽(2),凹槽(2)内均勻设有3个以上的上嵌块 (3),两个相邻上嵌块(3)之间的距离最少为5cm,扇形模块(1)外壁的下部均勻设有1个以上的下嵌块(4),每个扇形模块(1)上的上嵌块(3)的数量比下嵌块(4)的数量多2个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铸造蝶阀阀体的模具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扇形模块(1)的厚度为18cm-42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铸造蝶阀阀体的模具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嵌块(3 )和下嵌块(4 )都为冷铁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铸造蝶阀阀体的模具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嵌块(3)的边缘与凹槽(2)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cm-k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铸造蝶阀阀体的模具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嵌块(4)的下沿与扇形模块(1)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为5cm-12cm。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铸造蝶阀阀体的模具内芯,由2个以上的同中心的扇形模块组成,扇形模块外壁的上部设有凹槽,凹槽内均匀设有3个以上的上嵌块,两个相邻上嵌块之间的距离最少为5cm,扇形模块外壁的下部均匀设有1个以上的下嵌块,每个扇形模块上的上嵌块的数量比下嵌块的数量多2个以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组装、均化铸件降温冷却速度和提高铸造质量的优点。
文档编号B22C9/22GK202162341SQ20112019489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0日
发明者付银团, 仝长河, 张本政, 杜朝玉, 范建超, 辛金福 申请人:河南豫兴铸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