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特别涉及马达操作的研磨切割装置或者马达操作的锯切装置,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具有马达单元,该马达单元具有用于接合工件的工具,并且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具有框架单元,该框架单元具有用于手持操作装置的握持元件,其中在马达单元和框架单元之间设置有机械联接,该机械联接包括至少一个减振元件。
背景技术:
DE7304706U1基于便携的装有马达的锯的示例示出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该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具有马达单元,该马达单元具有用于接合工件的工具,并且该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具有框架单元,该框架单元具有握持元件,通过该握持元件可以把持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减振元件设置在马达单元和框架单元之间,以减小马达单元和具有握持元件的框架单元之间的振动。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可以具有单缸往复活塞式发动机,该发动机在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中产生强烈的振动。在激励振动的马达单元和具有握持元件的框架单元之间设置减振元件能够很大程度上满足使轻微的振动载荷作用到借助于握持元件用手引导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的操作者的需求。结果,马达单元的振动仅轻微地传送到具有握持元件的框架单元,如果有的话。特别地,如果工具与工件接合,马达操作伴随着进一步的振动激励,当工具接合时,减振元件也可以使作用到框架单元的激励的振动最小化。例如,马达单元的加速度值可以达到lOm/s2或者更高,其中马达单元到框架单元的机械联接中的减振元件能够使框架单元的加速度值小于5m/s2。减振元件的非常软的构造甚至可以使框架单元的加速度值小于2. 5m/s2,使得操作者可以承受每天8小时的振动而不会遭受任何生理损害。特别地,在手动引导的可以分割像钢铁或者石头等特别坚硬的材料的研磨切割装置或者板锯装置的情况下,减振元件的较软的构造的劣势是具有工具的马达单元不再容易地通过具有握持元件的框架而被精确地引导。特别是在接合工件之前放置工具的时候,以及在以浅的深度切割的时候,特别地,激励的振动容许具有工具的马达单元进行自身的动力学运动,不再能够保证工具相对于工件的精确的定位引导。像钢铁或者石头等坚硬的材料使得几乎不可能沿着标记线放置例如切割轮或者锯片等工具,这是因为当工具与工件的表面接触时,具有工具的框架单元会四处跳动。当手动引导时,框架单元和马达单元之间的非常柔性的机械联接不再可以充分地纠正这些运动。仅当制作到工件中的切口具有达到引导工具的效果的最小深度时,才可以阻止工具从槽口横向地跳出。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制造一种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劣势并且能够改善工具的引导的加工工具。特别地,本发明的目的是进一步改善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使得在马达单元和框架单元之间的减振改善的情况下容许精确地引导工具。
该目的由如下加工工具实现。本发明包括如下技术教示一种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特别是马达操作的研磨切割装置或者马达操作的锯切装置,加工工具具有马达单元,马达单元具有用于与工件接合的工具,并且加工工具具有框架单元,框架单元具有用于手持操作装置的握持元件,其中,在马达单元和所述框架单元之间设置有机械联接,机械联接包括至少一个减振元件。其中,框架单元具有至少一个抵接元件,当工件施加到工具的作用力为小于最小值的值时,马达单元抵靠该抵接元件。这里,本发明出自借助于抵接元件使从框架单元到马达单元的引导运动的传递得以改善的思想。如果工具未接合工件或者工件施加到工具的力尚未达到最小值,工具需要在工件上方被引导,例如将工具放置到工件的标记上并且在工件中获得精确的初切口,借助于抵接 元件实现的框架单元和马达单元之间的机械联接产生对工件的精确的引导。抵接元件以容许框架单元的引导运动传递到马达单元的方式设计,因此使得来自握持元件的引导运动能够传递到工具。在该操作情形下,支撑元件在抵接元件中或在抵接元件上的抵接以如下方式确立框架单元与工具单元或者马达单元之间的连接解除介入的弹簧减振系统,并且产生直接连接。当工具接合工件时,随着工具放置到工件或者达到工具施加到工件的最小的力,马达单元从抵接元件分离,框架单元和马达单元之间的机械联接重新限制为减振元件,以实现最佳的减振。本发明的适当的进一步的改进在下面给出。作为替换,马达单元也可以具有抵接元件,当工具未与工件接合或者未达到最小力时,框架单元抵靠该抵接元件。如果作用力的值为低于最小值的值,特别是当工具未与工件接合时,马达单元可以在重力作用下抵靠抵接元件。马达单元的自重起初由减振元件吸收。然而,减振元件的弹性导致马达单元向框架单元移位,直到马达单元与框架单元的抵接元件抵接。结果,马达单元的一部分自重仍然由减振元件吸收,但是减振元件的选择的弹性可以使得马达单元的自重导致马达单元以一定的接触力撞到抵接元件上。如果工具与工件接合,并且使用者施加相应的接触压力将工具压到框架单元,来自工件的力沿使马达单元从抵接元件再次分离的方向作用到工具,这特别是在达到最小的力的时候会发生。因此,当工具与工件接合时,马达单元和框架单元之间的机械联接再次限制为减振元件。结果,可以获得完全的减振效果,其中特别是由与工件接合的工具产生的振动可以有效地减小,因此减小或者消除振动向框架单元的传递。例如,由工件施加到工具的作用力的最小值(此时框架单元开始从抵接元件分离)设定为ION至110N,优选地为40N至80N,尤其优选地为60N。例如,在60N的力下,工具可以在具有较大硬度的工件中产生初切口,并且初切口已经具有足够产生用于工具的引导的深度,使得框架单元可以从抵接元件分离,并且马达单元和框架单元之间的机械联接重新限制为至少一个减振元件。至少一个减振元件可以有利地为减振弹簧,其中减振弹簧可选地或者另外地以如下方式预紧以实现重力引起的马达单元靠着抵接装置的抵接当作用力的值为小于最小值的值时,特别是当工具未与工件接合时,马达单元与抵接元件抵接。当工具与工件抵接时工件施加到工具的力很大,使得马达单元的自重和减振弹簧的预紧二者都可以被克服,则马达单元从与抵接元件的抵靠中分离。在本发明的有利的进一步的改进中,马达单元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支撑元件,当作用力的值为小于最小值的值时,特别是当工具未与工件接合时,该支撑元件抵靠抵接元件。特别地,抵接元件可以为U形或V形设计,支撑元件可以构造成类似于舌形,该舌形以如下方式与U形或V形的抵接元件接合当作用力的值为小于最小值的值时,特别是当工具未与工件接合时,借助于握持元件可以至少竖直或者横向引导工具,使得支撑元件接合到抵接元件中。如果工具未与工件接合,即使减振元件配置在马达单元和框架单元之间,通过握持元件可以精确地手动引导工具。如果 工具与工件接合,并且支撑元件从与抵接元件的接合中分离,工具可以相对于工件自动地定位。特别是在手持的研磨切割装置和/或装有马达的手锯中可以观察到工具在工件中自动定位的过程。因此,工具不需要通过握持元件精确地引导,同时在框架单元实现了最大的减振,因此在握持元件中实现了最大的减振。进一步有利的是,抵接元件具有弹性减振体,该减振体位于抵接元件和马达单元之间,特别地,当支撑元件抵靠抵接元件时该减振体位于抵接元件和支撑元件之间。如果抵接元件为U形,弹性减振体也可以为U形,并且被装入或者插入抵接元件的U形中。如果舌形的支撑元件抵靠抵接元件,则弹性减振体位于抵接元件和支撑元件之间,使得甚至在作用力的值为小于最小值的值时,特别是当工具未与工件接合从而振动仅由马达单元中的马达的操作激励时,也能够实现马达单元和框架单元之间的减振。抵接元件的U形在减振体中可以再现,虽然减振体具有弹性性质,仍容许通过握持元件很好地竖直和横向引导工具。弹性减振体可以粘接在抵接元件的U形中,或者硫化在那里。在根据本发明的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的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马达单元和框架单元之间的机械联接可以具有三个减振元件,其中优选地至少一个抵接元件和被分配给该抵接元件的支撑元件一起与至少一个减振元件相邻。此外,每个减振元件可以分配有例如U形的抵接元件,并且特别地分配有例如类似舌形的支撑元件。在有利的进一步的改进中,抵接元件和特别地被分配给该抵接元件的支撑元件也可以是各个减振元件的组成部分,并且抵接元件和特别地支撑元件与减振元件一体化。以类似的方式,当作用力的值为小于最小值的值时,特别是当工具未与工件抵接时,这里的各个支撑元件可以与各个抵接元件抵接,当工具接合到工件并且工件作用到工具的力至少为最小力以从与抵接元件的抵接或接合中移出支撑元件时,支撑元件可以在抵靠抵接元件之前与抵接元件分离。尤其有利的是,抵接元件在马达单元和框架单元之间具有以如下方式限定的配置在抵接元件和工具之间具有最小距离。结果,在由工件施加到工具的较小的作用力下,支撑元件已经从抵接元件中移出。特别地,马达单元和框架单元之间的运动在与工具邻近的区域尤其地大,并且当工具与工件接合时马达单元或者支撑单元可以容易地从抵接元件分离。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框架单元可以具有底板部,其中抵接元件配置于底板部或者模制到底板部。作为替代,抵接元件可以以模制或者单个元件的形式配置在框架的任意其它位置,其中抵接元件的U形或者V形的对准以如下的方式构造支撑元件在仅有重力作用到马达单元时移动进入抵接元件。抵接单元在重力作用下的对准假定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的工作位置是与重力有关的传统操作,例如当工具的转动平面沿竖直方向行进时。如果目的是为了确保马达单元在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在另一个工作位置、例如当工具的转动平面沿水平方向行进时时也抵靠抵接元件,则可以相应地设计抵接元件,或者将至少一个附加的抵接元件设置在马达单元和框架单元之间。特别地,减振弹簧可以以如下方式预紧(pretensioned):当工具未与工件接合时,对于给定的非传统的操作位置,马达单元抵靠抵接元件。
马达单元可以有利地具有支撑臂,该支撑臂朝向框架单元的底板部延伸,其中支撑元件位于支撑臂的端部。框架单元可以为C形设计,并且马达单元由C形的框架单元包围。这里,工具可以位于C形的开口中,使得抵接元件和被分配给该抵接元件的支撑元件一起位于框架单元的C形的低处的开口端。结果,抵接元件和被分配给该抵接元件的支撑元件一起与工具相邻。支撑臂可以朝向抵接元件延伸,并且这里支撑元件可以配置在支撑臂的端部。
下面,将基于附图并结合对本发明的优选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改进的附加措施。严格上说仅为示意的概略图示示出图I是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具有位于框架单元上的抵接元件和位于马达单元上的支撑元件,其中,未使工具接合工件,因而支撑元件容纳在抵接元件中,和图2是根据图I的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使工具接合工件,因而支撑元件已经从抵接元件分离。附图标记说明100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10马达单元11 工具12 工件13框架单元14握持元件15减振元件,减振弹簧16抵接元件17支撑元件18减振体19底板部20支撑臂21切割臂22标记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和图2示出具有本发明的特征的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motorized workingtool) 100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100被示例性地图示为马达操作的研磨切割装置,其具有马达单元10,该马达单元10包括例如往复式活塞式发动机等的驱动马达、切割臂21和配置在切割壁21的端部的工具11。这里,马达、切割臂21和工具11构成刚性单元。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100具有C形设计并且装有马达单元10的框架单元13。为了手动地操作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100,框架单元13具有刚性地配置于框架单元13的握持元件14。马达单元10和框架单元13之间的机械联接具有三个表现为减振弹簧形式的减振元件15。减振弹簧15以围绕马达单元10的马达的三角形的形式配置,用于减小框架单元13相对于马达单元10的振动。根据本发明,框架单元13具有抵接元件16,当工具11和工件12之间的作用力为小于最小值的值时,或者当工具11尚未与工件12接合时,马达单元10能够抵靠该抵接元件16。图I示出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100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工具11未与工件12接合,因而工件12不向工具11施力。在马达单元10上,支撑臂20的端部容纳接合在抵接元件16中的支撑元件17。这里,减振弹簧15的挠性(flexibility)由以下方式决定使得马达单元10的自重足够使支撑元件17抵靠抵接元件16。在图示的操作情形中,支撑元件17接合在抵接元件16中,马达单元10和框架单元13之间的机械联接通过接合在抵接元件16中的支撑元件17实现。接合在抵接元件16中的支撑元件17提高了竖直和横向引导工具11的能力,工具11可以更有效地定位到工件12上的标记线22,例如,当工具在工件中产生初切口时,工具可以非常精确地被引导。尽管通过使用握持元件14操纵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100提高了根据本发明的工具11的竖直引导和横向引导,为了实现马达单元10和框架单元13之间的振动的减小,抵接元件16装有弹性减振体18。抵接元件16配置于框架单元12的底板部19并且呈U形。支撑元件17为舌形,并且可以接合到抵接元件16的U形部中。这里,弹性减振体18以这样的方式装入抵接元件16的U形部中即使支撑元件17接合到抵接元件16中,弹性减振体18也位于马达单元10和框架单元13之间。这使得可以至少部分地减小马达单元10和框架单元13之间的振动。图2示出具有工具11的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100,其中工具11与工件12接合。与工具接合导致工件12向工具11施力,其中作用于工具11的力的至少一个分量与马达单元10施加的重力的方向相反。这样抵消由重力引起的马达单元10在框架单元13中的移位,马达单元10通过施加到工具11的力以如下方式在框架单元13中移位支撑元件17解除其在抵接单元16中的接合。这样限制马达单元10和框架单元13之间的机械联接重新回到三个减振弹簧15,并且容许马达单元10和框架单元13之间完全减振。本发明并非要将其实施限定于上述优选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反,存在甚至以具有完全不同的构造的实施方式使用上述方案的多个可能的变形。从权利要求、说明书或者附图中引申出的全部特征和/或优点,包括结构细节、空间上的配置和程序性的步骤,结合使用或者在很大范围内的组合对本发明都是有意义的。
特别地,马达单元和框架单元13之间的减振元件15的挠性可以进一步增大,以进一步改善马达单元10和框架单元13之间的减振。当工具11未与工件12接合时,通过支撑元件17接合在抵接元件16中 所容许的引导功能使得即使当减振元件15具有很软的构造时也可以很好地引导工具11。当工具11与工件12接合时,工具11在工件12中引导自身以产生不受影响的加工效果(clean work result)。特别地,由手动引导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10导致的框架单元13的错误定位不会很显著地传递到工具11,因此进一步改善加工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100),特别是马达操作的研磨切割装置或者马达操作的锯切装置,所述加工工具(100)具有马达单元(10),所述马达单元(10)具有用于与工件 (12)接合的工具(11),并且所述加工工具(100)具有框架单元(13),所述框架单元(13)具有用于手持操作装置的握持元件(14),其中,在所述马达单元(10)和所述框架单元(13)之间设置有机械联接,所述机械联接包括至少一个减振元件(15),所述加工工具的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单元(13)具有至少一个抵接元件(16),当所述工件(12)施加到所述工具(11)的作用力为小于最小值的值时,所述马达单元(10)抵靠所述抵接元件(16)。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工件(12)施加到所述工具(11)的作用力的最小值为所述框架单元(13)开始与所述抵接元件(16)脱离时的作用力的值,所述最小值为ION至110N,优选地为40N至80N,尤其优选地为60N。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作用力的值为低于所述最小值的值时,特别是当所述工具(11)未与所述工件(12)接合时,所述马达单元 (10)与所述抵接元件(16)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减振元件(15)具有至少一个减振弹簧(15),所述至少一个减振弹簧(15)以如下方式预紧当所述作用力的值为小于所述最小值的值时,特别是当所述工具(11)未与所述工件 (12)接合时,所述马达单元(10)与所述抵接元件(16)抵接。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单元(10)具有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7),当所述作用力的值为小于所述最小值的值时,特别是当所述工具(11)未与所述工件(12)接合时,所述支撑元件(17)抵靠所述抵接元件 (16)。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元件(16)为U形或V形设计,所述支撑元件能够构造成类似于舌形,所述舌形以如下方式与所述U形的抵接元件接合当所述作用力的值为小于所述最小值的值时,特别是当所述工具(11)未与所述工件(12)接合时,借助于所述握持元件(14)能够至少竖直或者横向引导所述工具(11)。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元件(16)具有弹性减振体(18),所述弹性减振体(18)位于所述抵接元件(16)和所述马达单元(10)之间,特别地,当所述支撑元件(17)抵靠所述抵接元件(16)时,所述弹性减振体 (18)位于所述抵接元件(16)和所述支撑元件(17)之间。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单元(10)和所述框架单元(13)之间的机械联接具有三个减振元件(15),其中,优选地至少一个抵接元件(16)和被分配给该抵接元件(16)的支撑元件(17) —起与至少一个减振元件(15)相邻。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元件(16)在所述马达单元(10)和所述框架单元(13)之间具有以如下方式限定的配置在所述抵接元件(16)和所述工具(11)之间具有最小的距离。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单元(13)具有底板部(19),其中,所述抵接元件(16)配置到所述底板部(19)或者模制到所述底板部(19)。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单元(10)具有支撑臂(20),所述支撑臂(20)朝向所述底板部(19)延伸,其中,所述支撑元件(17)配置于所述支撑臂(20)的端部。
全文摘要
涉及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为了进一步改进装有马达的加工工具(100),特别是马达操作的研磨切割装置或马达操作的锯切装置,该加工工具具有马达单元(10),该马达单元(10)具有用于接合工件(12)的工具(11),并且该加工工具(100)具有框架单元(13),该框架单元(13)具有用于手持操作装置的握持元件(14),其中,在马达单元(10)和框架单元(13)之间设置有机械联接,该机械联接包括至少一个减振元件(15),使得在改善马达单元和框架单元之间的减振的同时可以精确地引导工具,提出了框架单元(13)具有至少一个抵接元件(16),当工件(12)施加到工具(11)的作用力为小于最小值的值时,马达单元(10)抵靠该抵接元件(16)。
文档编号B24B27/06GK102615575SQ20121002160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6日
发明者曼弗雷德·多林, 迈克尔·肖恩菲尔德 申请人:株式会社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