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限规格if钢及其炉区通板方法

文档序号:3258647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极限规格if钢及其炉区通板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冷轧板带退火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极限规格IF钢及其炉区通板方法。
背景技术
IF钢,即无间隙原子钢,有时也称超低碳钢,具有极优异的深冲性能,现在伸长率和r值可达50%和2. O以上,在汽车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IF钢中,由于C、N含量低,在加入一定量的钛(Ti)、铌(Nb)等强碳氮化合物形成元素,将超低碳钢中的碳、氮等间隙原子完全固定为碳氮化合物,从而得到的无间隙原子的 洁净铁素体钢,即为超低碳无间隙原子钢。汽车板的主要厚度范围为O. 7 I. 2mm,宽度范围为1400 1800mm,以EDDQ/SEDDQ-IF钢板为主,汽车板的主要特点是含碳量低(C ( O. 002%),具有良好的深冲性能,但是,薄宽规格的IF钢极易在炉内发生高温瓢曲,无法实现连退机组高速、高效、高质量的生产,如果薄宽规格汽车板在炉内发生了严重瓢曲,可能最终导致停车开炉大事故,处理炉区瓢曲事故用时20小时左右,不仅严重影响了生产节奏,产生的废品数量可观,带钢规格为O. 71*1770mm的薄宽规格汽车板出炉时,在板宽四分之一处有轻微瓢曲现象,其板形质量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薄宽规格炉区通板和提高退火板形是所有连续退火机组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企业的生产瓶颈。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退火板形和稳定的极限规格IF钢及其通板方法。一种极限规格IF钢,其成分按重量百分数包括C ( 0.0015,Si ( 0.03,Mn O. 1-0. 14,P 彡 O. 01,S 彡 O. 01,Alt 0. 02-0. 045,Ti 0. 06-0. 08,N 彡 O. 004,余量为Fe。一种极限规格IF钢的炉区通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其连续退火各阶段的温度为加热段温度为815-825°C,缓冷段温度为620-630°C,快冷段温度为340_350°C,过时效温度为 350-360°C。进一步地,所述连续退火各阶段的温度为加热段温度为820°C,缓冷段温度为6250C,快冷段温度为345°C,过时效温度为355 °C。进一步地,所述炉区各阶段的张力为加热段张力为5. 5-6. 5KN,过时效张力为
4.6-5. 2KN。进一步地,所述炉区各阶段的张力为加热段张力为6KN,过时效张力为5KN。进一步地,所述IF钢的极限规格厚度包括O. 6mm、0. 7mm或O. 8mm。进一步地,所述IF钢的极限规格宽度包括1640mm、1775mm或1850mm。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极限规格IF钢及其炉区通板方法,通过优化炉区张力、降低炉区温度、降低辊身温差、防止带钢跑偏等方法,不仅实现了薄宽规格汽车板炉区稳定通板,也显著提高了退火板形质量,解决了极限规格IF钢的炉区瓢曲问题,拓展了连续退火线产品结构。


图I为现有技术中极限规格IF钢的炉区通板方法制备的板形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限规格IF钢的炉区通板方法制备的板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极限规格IF钢的炉区通板方法,其成分按重量百分数为C 彡 0. 0015,Si ( 0. 03,Mn :0. 1-0. 14,P 彡 0. 01,S 彡 0. 01,Alt :0. 02-0. 045,Ti 0. 06-0. 08,N^O. 004,余量为Fe。通过执行以下具体操作要点 I、首先确认生产计划。薄宽料退火温度,厚度,宽度的过渡应尽可能小。尽可能集中排产和生产薄宽规格汽车板,不要在连续过渡导致炉况不稳定的情况下生产薄宽料。2、薄宽料进炉子前,由窄向宽过渡时应提前换棍,工作棍为镀铬涂层时,可提前20公里换辊,创造稳定的炉况确保薄宽料的顺稳生产。3、薄宽料进炉子前,提前5卷将加热模式切换到手动设定控制模式,防止自动控制下退火温度的上下波动。4、薄宽料生产时,在保证炉内带钢机组不跑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炉子各段张力。设置加热段张力范围为5. 5-6. 5KN,设置过时效张力范围为4. 6-5. 2KN,注意观察风箱擦划伤,风箱距离设定70_80mm。5、薄宽料生产时,温度、张力必须至少提前一卷过渡完,并稳定下来,规格变化时,在加热出口用速度调节退火温度,切忌频繁调整,调整间隔最好在10秒以上,宽厚比最大钢卷进炉前,各种参数越稳定,带钢就越平整,否则越调越乱。注意观察各段的炉温差及带温差,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防止瓢曲发生。6、薄宽料生产时,单次升速不应超过lOmpm。升速间隔应大于10秒。单次降速不应超过30mpm。每次降速间隔应大于20秒。在降速过程中,在炉内带钢不跑偏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易瓢曲段炉子张力。7、薄宽IF钢按退火温度下限退火,加热段温度设定范围为815_825°C,降低热瓢曲风险,由于IF钢没有时效性特点,可适当降低快缓冷段温度到620-630°C,快冷温度到340-3500C,过时效温度可降低到350-360°C。8、生产薄宽规格前,要使用加热段的热凸度控制系统,防止带钢跑偏造成热瓢曲。可打开过时效的电加热,减少辊型的变化。一般来讲,现有技术中加热段温度为840°C,缓冷段温度为660°C,快冷段温度为420°C,过时效温度为420°C。为了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2010年8月23日生产批次为根据本发明制备的板形与采用现有技术制备的板形进行板形外观检测,本实施例中的检测参数为加热段温度、缓冷段温度、快冷段温度、过时效温度,检测标准为斜纹缺陷,具体检测情况见如下表I。表I厚度为0. 7mm、宽度为1775mm板形对照表
批次更改参数所对应的板型外观性能等级标准
2010年8月23日加热段温度840°C,其余温如图I所示有钭纹缺陷,
生产批次度为本发明参数质量等级为FB
权利要求
1.一种极限规格的IF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F钢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数包括C ≤O. 0015,Si ≤O. 03,Mn 0. 1-0. 14,P ≤O. 01,S ≤O. 01,Alt 0. 02-0. 045,Ti O. 06-0. 08,N ≤O. 004,余量为Fe。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IF钢的炉区通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其连续退火各阶段的温度为加热段温度为815-825°C,缓冷段温度为620-630°C,快冷段温度为340-350°C,过时效温度为 350-360°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区通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退火各阶段的温度为加热段温度为820°C,缓冷段温度为625°C,快冷段温度为345°C,过时效温度为355°C。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区通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区各阶段的张力为加热段张力为5. 5-6. 5KN,过时效张力为4. 6-5. 2K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炉区通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区各阶段的张力为加热段张力为6KN,过时效张力为5KN。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区通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F钢的极限规格厚度包括O. 6、0· 7 或 O. 8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炉区通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F钢的极限规格宽度包括1640mm、1 775mm 或 850mmo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限规格IF钢及其炉区通板方法,属于冷轧板带退火技术领域,所述的IF钢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数为C≤0.0015,Si≤0.03,Mn0.1-0.14,P≤0.01,S≤0.01,Alt0.02-0.045,Ti0.06-0.08,N≤0.004,余量为Fe,加热段温度为815-825℃,缓冷段温度为620-630℃,快冷段温度为340-350℃,过时效温度为350-360℃。本发明通过优化炉区张力、降低炉区温度、降低辊身温差、防止带钢跑偏等方法,不仅实现了薄宽规格汽车板炉区稳定通板,也显著提高了退火板形质量。
文档编号C21D9/52GK102719742SQ201210205030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8日
发明者任君茹, 刘丹, 宋伟, 张民, 杨小勇, 闻达 申请人:首钢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