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电工钢薄带有利织构生成的方法

文档序号:3341215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促进电工钢薄带有利织构生成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工钢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工钢薄带热处理过程中有利织构组分生成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工钢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产品逐步向薄规格高硅品种发展,厚度规格从O. 35mm递减O. 30mm>0. 25mm、0. 20mm>0. 15mm直至极薄带品种,满足各行业“高精尖”产品发展和节能降耗的需求。电工钢产品的功能性与晶体的结构类型密切相关,通常根据不同的目的控制产品(100)、(110)等有利织构组分,并且根据整体性能要求获得相应的大晶粒尺寸。
电工钢薄带组织的形成涉及热处理过程中的各参数控制,温度、速度、保护气氛、张力等均成为有效的调整手段。本发明针对热处理过程中的气氛调整,以期获得优异的微观组织及晶体结构类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电工钢薄带生产,在热处理中进行气氛调整及控制,通过气氛改进产品表面微观组织表面能状态,促进有利织构组分生产,同时有利于相应大晶粒组织控制,最终获得优异的电磁性能。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该促进电工钢薄带有利织构生成的方法所述薄带产品的厚度规格彡O. 35mm,其退火温度彡850°C,其特征在于成品退火保护气氛是由70% 99%的氢和/或氮,及1% 30%的硫化氢组成。本发明所述成品退火保护气氛为达到脱碳的目的还应加入露点为10 60°C的水蒸汽。因薄带钢产品热处理过程中晶粒长大受表面能状态影响,且存在“热沟槽”效应束缚晶粒长大,因此本发明技术方案适用于电工钢产品厚度规格O. 35_及其以下规格产品,随产品厚度降低,由于与气氛接触表面积增大,该方案效果更加明显;在热处理条件下硫化氢气体吸附产品表面或与产品表面反应,改进不同织构组分能级、能量状态,并可在晶体间接近表层部位产生一定的晶界偏聚;以上述方式,调整(100)、(110)织构组分表面能量,促使有利组分生产,同时,鉴于此类气氛及其分离物在表面晶界暴露部位偏聚,促进晶界移动,晶粒长大。本发明技术方案成品退火保护气氛是由70% 99%的氢和/或氮,以及1% 30%的硫化氢组成,降低表面(100)晶粒表面能,促进此类组织优先长大,并通过在暴露晶界处偏聚,消除表面“热沟槽”效应,促进晶界移动晶粒长大。采用本发明电工钢薄带产品消除了表层相对的“细晶”组织,产品有利织构组分得以提升,产品电磁性能得以改进。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电工钢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 0. 002%,Si 2. 25%,Mn :0. 26%,P 0. 013%,S 0. 004%, Als :0. 25%,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经冶炼,连铸,热轧后冷轧至不同厚度成品,退火温度930°C,具体保护气氛及效果见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促进电工钢薄带有利织构生成的方法,所述薄带产品的厚度规格< O. 35mm,其退火温度彡850°C,其特征在于成品退火保护气氛是由按体积百分比计70% 99%的氢和/或氮,以及1% 30%的硫化氢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促进电工钢薄带有利织构生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成品退火保护气氛还含有露点为10 60°C的水蒸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促进电工钢薄带有利织构生成的方法,所述薄带产品的厚度规格≤0.35mm,其退火温度≥850℃,其特征在于成品退火保护气氛是由体积百分比70%~99%的氢和/或氮,以及1%~30%的硫化氢组成。采用本发明可使电工钢薄带产品消除表层相对的“细晶”组织,产品有利织构组分得到提升,产品电磁性能得以改进。
文档编号C21D1/76GK102899467SQ20121040823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3日
发明者高振宇, 金文旭, 张智义, 罗理, 李文权, 石良, 张仁波, 赵健, 李亚东, 刘文鹏 申请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