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件模壳的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6399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大件模壳的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搬运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失蜡法精密铸造大件模壳的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铜工艺品制作工艺流程为图纸、图样一塑型一制模一修模一制模一灌蜡一修蜡—组焊一沾浆一挂砂一脱蜡一砂模焙烧一浇铸(毛坯)一清砂一切割一打磨一焊补一修饰、小抛一大抛一着色一入库大件工艺品模具经灌蜡制成蜡模后,需经组焊才能沾浆、挂砂,正常工艺要求沾浆、挂砂6-10遍,所以大件工艺品模壳通常都会超过100公斤,一名操作人员很难正常搬运,特别是在焙烧、浇铸时,模壳外表温度会达到800°C以上,存在不安全因素,易损坏模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大件模壳的搬运装置,解决了大件工艺品制作过程中不方便搬运、易损坏、存在不安全因素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大件模壳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长支架,在所述的两根长支架靠近两端的部位各连接有一根短支架,所述的短支架与长支架连接后呈“井”字结构,所述的短支架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长支架上。所述长支架的端部套接有手握套筒。所述的长支架及短支架采用圆钢管制成,或者其它耐高温材料。所述的手握套筒采用耐高温、隔热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解决了大件工艺品制作过程中不方便搬运、易损坏、存在不安全因素的问题,非常的实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俯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所示,一种大件模壳的搬运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长支架3,在两根长支架3靠近两端的部位各连接有一根短支架4,短支架4与长支架3连接后呈“井”字结构,短支架4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长支架3上,长支架3的端部套接有手握套筒2,长支架3及短支架4采用圆钢管制成,或者其它耐高温材料,手握套筒2采用耐高温、隔热材料制成。在蜡模组焊时在蜡模I的中部偏上位置,各烫二个对穿的小孔,将二根长支架3穿过,并用蜡修补好固定,同时用另二根短支架4绑定(辅助固定长支架的作用),当搬运模壳时,用绳索套在长支架3上吊运或手工搬运即可,当焙烧或浇铸高温手工搬运时,再制作一手握套筒2套在长支架3 二端,当需手工搬运时,将手握套筒2直接套在长支架3上手动搬运即可。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大件模壳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长支架,在所述的两根长支架靠近两端的部位各连接有一根短支架,所述的短支架与长支架连接后呈“井”字结构,所述的短支架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长支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件模壳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支架的端部套接有手握套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件模壳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支架及短支架采用圆钢管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大件模壳的搬运装置,涉及搬运装置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长支架,在所述的两根长支架靠近两端的部位各连接有一根短支架,所述的短支架与长支架连接后呈“井”字结构,所述的短支架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长支架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解决了大件工艺品制作过程中不方便搬运、易损坏、存在不安全因素的问题,非常的实用。
文档编号B22C9/04GK202894299SQ20122061056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9日
发明者崔霞, 孔维萍 申请人:铜陵红星铜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