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式浇注漏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3825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滤式浇注漏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滤式浇注漏斗,它包括容纳腔和浇注腔,浇注腔设置在容纳腔一侧的中部,浇注腔底部开有浇注孔,浇注腔与容纳腔之间设置有挡渣板,挡渣板底部留有间隙。该漏斗内始终保持有金属液,避免金属液冲刷漏斗内壁的耐火材料而受到污染,保证金属液具有稳定的流速,有效提升浇注效率和效果,且在浇注腔和容纳腔之间设置一块挡渣板,其能有效去除金属液表面的氧化物和金属液自身的杂质,保证浇注成品的质量和纯净度,明显减少杂质含量,进而提升了成品合格率。
【专利说明】一种过滤式浇注漏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熔炼及浇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滤式浇注漏斗。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浇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浇注前,先将金属在熔炉内熔炼成液态,再将液态金属注入浇注模具内,自然冷却并脱模后即得浇注成品,由于浇注模具的浇口很小,浇注过程一般需要采用漏斗来辅助浇注,传统的漏斗一般为喇叭形,液态金属从漏斗上端直接灌入,再从其底部的小孔流入模具内,为了保证浇注的均匀性即控制流速,传统喇叭形漏洞底部的孔径一般比较小,浇注速度较慢,漏斗上端无法容纳较多的金属液,熔炉内的金属液只能断断续续地注入漏斗,使得浇注效率下降;此外,孔径过小时高温液态金属遇到温度相对较低的漏斗会迅速凝固致浇口堵塞导致浇注失败,孔径过大时浇注速度过快导致铸件表面缩孔严重甚至产品报废;同时金属液在注入漏斗的过程中与空气接触,会发生表面氧化,产生杂质,且金属液自身也含有一定量的残渣,若不能及时将残渣和杂质去除,会影响浇注后成品的质量和纯度,进而产生较多的次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容量大并自带过滤功能的过滤式浇注漏斗。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过滤式浇注漏斗,它包括容纳腔和浇注腔,浇注腔设置在容纳腔一侧的中部,浇注腔底部开有浇注孔,浇注腔与容纳腔之间设置有挡渣板,挡渣板底部留有间隙。
[0006]所述容纳腔和浇注腔外壁均安装有吊耳。
[0007]所述烧注孔的直径为30?50mm。
[0008]所述挡渣板底部间隙高度为20?60mm。
[0009]所述容纳腔、浇注腔及吊耳均由厚度为5mm的Q235钢板制成。
[0010]所述浇注腔和容纳腔均为矩形。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式浇注漏斗,包括矩形的容纳腔和浇注腔,能容纳较多的金属液,该漏斗内始终保持有金属液,避免金属液因冲刷漏斗壁的耐火材料而受到污染,并保证金属液具有稳定的流速,有效提升浇注效率和效果,且在浇注腔和容纳腔之间设置一块挡渣板,其能有效去除金属液表面的氧化物和金属液自身的杂质,保证浇注成品的质量和纯净度,明显减少杂质含量,进而提升了成品合格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0014]图中:1-挡渣板,2-浇注孔,3-浇注腔,4-吊耳,5-容纳腔。【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但所要求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1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式浇注漏斗,它包括容纳腔5和浇注腔3,浇注腔3设置在容纳腔5 —侧的中部,浇注腔3底部开有浇注孔2,浇注腔3与容纳腔5之间设置有挡渣板1,挡渣板I底部留有间隙。
[0017]为了实现快速吊装和搬运,所述容纳腔5和浇注腔3外壁均安装有吊耳4,其能有效提升使用灵活性。
[0018]为了保证浇注质量和金属液的流速,所述浇注孔2的直径为30?50mm。
[0019]为了保证稳定流速的同时避免堵塞,所述挡渣板I底部间隙高度为20?60mm。
[0020]为了保证漏斗强度的同时控制成本,所述容纳腔5、浇注腔3及吊耳4均由厚度为5mm的Q235钢板制成。
[0021]为了使容纳腔内始终保持有金属液并避免金属液冲刷漏斗内壁的耐火材料,所述浇注腔3和容纳腔5均为矩形。
[0022]实施例1:使用时,先在容纳腔5和浇注腔3内填入耐火材料,然后通过吊耳4将本实用新型吊装在模具(图中未示出)顶部,保证浇注腔3底部的浇注孔2与模具口对其,将熔炉内的金属液从炉口匀速倒入矩形的容纳腔5的一侧,金属液向容纳腔5的另一端流动,轻微撞击另一侧的内壁后回流,形成缓冲效果,金属液容量达到预定高度后,通过容纳腔5与浇注腔3之间的挡渣板I阻挡,金属液从挡渣板I底部高度为20_的间隙流入浇注腔3,再从直径为30mm的浇注孔流入模具。
[0023]实施例2:使用时,先在容纳腔5和浇注腔3内填入耐火材料,然后通过吊耳4将本实用新型吊装在模具(图中未示出)顶部,保证浇注腔3底部的浇注孔2与模具口对其,将熔炉内的金属液从炉口匀速倒入矩形的容纳腔5的一侧,金属液向容纳腔5的另一端流动,轻微撞击另一侧的内壁后回流,形成缓冲效果,金属液容量达到预定高度后,通过容纳腔5与浇注腔3之间的挡渣板I阻挡,金属液从挡渣板I底部高度为40_的间隙流入浇注腔3,再从直径为40mm的浇注孔流入模具。
[0024]实施例3:使用时,先在容纳腔5和浇注腔3内填入耐火材料,然后通过吊耳4将本实用新型吊装在模具(图中未示出)顶部,保证浇注腔3底部的浇注孔2与模具口对其,将熔炉内的金属液从炉口匀速倒入矩形的容纳腔5的一侧,金属液向容纳腔5的另一端流动,轻微撞击另一侧的内壁后回流,形成缓冲效果,金属液容量达到预定高度后,通过容纳腔5与浇注腔3之间的挡渣板I阻挡,金属液从挡渣板I底部高度为60_的间隙流入浇注腔3,再从直径为50mm的浇注孔流入模具。
【权利要求】
1.一种过滤式浇注漏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容纳腔(5)和浇注腔(3),浇注腔(3)设置在容纳腔(5)—侧的中部,浇注腔(3)底部开有浇注孔(2),浇注腔(3)与容纳腔(5)之间设置有挡渣板(I ),挡渣板(I)底部留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式浇注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5)和浇注腔(3)外壁均安装有吊耳(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式浇注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孔(2)的直径为30 ?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式浇注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渣板(I)底部间隙高度为 20 ?6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式浇注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5)、浇注腔(3)及吊耳(4)均由厚度为5mm的Q235钢板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式浇注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腔(3)和容纳腔(5)均为矩形。
【文档编号】B22D41/50GK203526544SQ201320633122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4日
【发明者】李春江, 刘延峰 申请人:遵义新利特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