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砂轮结构磨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584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砂轮结构磨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床,尤其涉及了一种双砂轮结构磨床,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套筒(2),套筒(2)内设有外砂轮(3)、内砂轮(4)、外砂轮电机(5)和内砂轮电机(6),外砂轮(3)通过外砂轮轴(7)与外砂轮电机(5)连接,内砂轮(4)通过内砂轮轴(8)与内砂轮电机(6)连接;外砂轮轴(7)设在内砂轮轴(8)的同轴外侧,外砂轮轴(7)通过第一轴承(14)与内砂轮轴(8)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外砂轮电机控制外砂轮,内砂轮电机控制内砂轮,实现了内砂轮的转向和外砂轮转向相反,二者的转速也不同,这大大提高了增磨床磨削零件的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双砂轮结构磨床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床,尤其涉及了一种双砂轮结构磨床。
【背景技术】
[0002]国内企业生产的双端面磨床,采用一个磨头单个动力。以M7675双端面磨床为例,砂轮直径750mm,工件移动至600mm时,砂轮的线速度只有每秒钟24米,这时,工件移动对砂轮磨损很大,磨削效率也很低。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砂轮磨削速度慢、使用寿命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双砂轮结构磨床。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5]一种双砂轮结构磨床,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套筒,套筒内设有外砂轮、内砂轮、夕卜砂轮电机和内砂轮电机,外砂轮通过外砂轮轴与外砂轮电机连接,内砂轮通过内砂轮轴与内砂轮电机连接;外砂轮轴设在内砂轮轴的同轴外侧,外砂轮轴通过第一轴承与内砂轮轴连接;外砂轮的高度尺寸由外缘向圆心逐渐增加。外砂轮设置在内砂轮的同轴外侧,这样有助于增加砂轮的磨削直径,有效增加了磨床的磨削效率;外砂轮的高度尺寸由外缘向圆心逐渐增加,使得外砂轮的磨削面均匀磨损,增加了外砂轮的磨削寿命,提高了外砂轮的利用率;外砂轮和内砂轮的转向正好相反,内砂轮可以作为精修零件尺寸使用,内砂轮和外砂轮通过不同电机控制,可以方便二者调整转向和转速;外砂轮轴和内砂轮轴之间通过第一轴承连接,避免了二者的接触磨损;同时,也避免了二者由于转向不同而在工作时发生干扰。
[0006]作为优选,外砂轮通过外砂轮法兰与外砂轮轴连接,外砂轮法兰上设有吸风口 ;内砂轮通过内砂轮法兰与内砂轮轴连接。外砂轮法兰上的吸风口在双砂轮结构磨床工作时,能够将空气吸入,减少了外砂轮法兰和内砂轮法兰之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增加了外砂轮法兰和内砂轮法兰的使用寿命。
[0007]作为优选,套筒上设有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第一轴承座的右端面与第二轴承座的左端面相互配合连接,第一轴承座的左侧为外砂轮电机,第二轴承座的右侧为内砂轮电机。外砂轮轴贯穿并固定在第一轴承座上,避免了外砂轮轴在套筒内发生径向位置改变;内砂轮轴贯穿并固定在第二轴承座上,避免了内砂轮轴在套筒内发生径向位置改变。
[0008]作为优选,第一轴承座通过第三轴承与外砂轮轴连接,第二轴承座通过第四轴承与内砂轮轴连接;外砂轮轴通过第二轴承与套筒连接。第三轴承避免了外砂轮轴与第一轴承座之间的转动磨损;第四轴承避免了内砂轮轴与第二轴承座之间的转动磨损。
[0009]作为优选,套筒从上到下依次通过磨头上拖板和磨头下拖板与底座连接,磨头上拖板的一端设有手轮,磨头上拖板通过丝杆与手轮连接。磨头上拖板通过手轮调整套筒在底座上的位置,方便了不同尺寸的零件在双砂轮结构磨床上加工。
[0010]作为优选,底座的右侧设有输料上拖板和输料下拖板,输料上拖板设置在输料下拖板的正上方;输料上拖板和输料下拖板之间设有送料夹轮,输料上拖板和输料下拖板的右侧设有送料轨道。输料上拖板和输料下拖板限制了零件进入双砂轮结构磨床的位置,送料夹轮使零件能够自动向靠近外砂轮方向运动,送料轨道方便零件提前放在双砂轮结构磨床上,避免了操作人员需要时时守候在双砂轮结构磨床边上准备上料。
[0011]作为优选,送料夹轮为两组四个,每组送料夹轮分别设置在输料上拖板和输料下拖板的两侧。送料夹轮设置在输料上拖板和输料下拖板的两侧,一是可以检查进入设备的零件是不是所需要的待加工零件,二是可以限定零件进入双砂轮结构磨床的位置。
[0012]作为优选,外砂轮的外侧设有防护罩,防护罩的上方设有防护罩盖板。防护罩上的防护罩盖板方便双砂轮结构磨床出现问题后,操作人员对其进行维修。
[0013]作为优选,底座上设有两组外砂轮和两组内砂轮,两组外砂轮和两组内砂轮分别对称分布在底座上;两组外砂轮中心轴与两组内砂轮的中心轴设置在同一直线上。两组外砂轮和两组内砂轮使零件加工出来能够高度对称。
[0014]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通过外砂轮电机控制外砂轮,内砂轮电机控制内砂轮,实现了内砂轮的转向和外砂轮转向相反,二者的转速也不同,这大大提高了增磨床磨削零件的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砂轮结构磨床的立体图。
[0016]图2是图1的主视图。
[0017]图3是图1的部分剖视图。
[0018]图4是图1的右视图。
[0019]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一底座、2—套筒、3—外砂轮、4一内砂轮、5—外砂轮电机、6—内砂轮电机、7—外砂轮轴、8—内砂轮轴、9一外砂轮法兰、I O—内砂轮法兰、11一第一轴承座、12—第二轴承座、13—吸风口、14一第一轴承、15—第二轴承、16—第三轴承、17—第四轴承、18—螺母、19 一磨头上拖板、20—磨头下拖板、21—手轮、22—丝杆、23—手轮支架、24—防护罩、25—防护罩盖板、26—输料上拖板、27—输料下拖板、28—送料夹轮、29—送料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1]实施例1
[0022]一种双砂轮结构磨床,如图1-4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I上设有套筒2,套筒2内设有外砂轮3、内砂轮4、外砂轮电机5和内砂轮电机6,外砂轮3通过外砂轮轴7与外砂轮电机5连接,内砂轮4通过内砂轮轴8与内砂轮电机6连接;外砂轮轴7设在内砂轮轴8的同轴外侧,外砂轮轴7通过第一轴承14与内砂轮轴8连接;外砂轮3的高度尺寸由外缘向圆心逐渐增加。外砂轮3设置在内砂轮4的同轴外侧,这样有助于增加砂轮的磨削直径,有效增加了磨床的磨削效率;外砂轮3的高度尺寸由外缘向圆心逐渐增加,使得外砂轮3的磨削面均匀磨损,增加了外砂轮3的磨削寿命,提高了外砂轮3的利用率;外砂轮3和内砂轮4的转向正好相反,内砂轮4可以作为精修零件尺寸使用,内砂轮4和外砂轮3通过不同电机控制,可以方便二者调整转向和转速;外砂轮轴7和内砂轮轴8之间通过第一轴承14连接,避免了二者的接触磨损;同时,也避免了二者由于转向不同而在工作时发生干扰;外砂轮3和内砂轮4可以让零件在同一时间实现二次磨削,加大了零件的磨削面积。
[0023]外砂轮3通过外砂轮法兰9与外砂轮轴7连接,外砂轮法兰9上设有吸风口 13 ;内砂轮4通过内砂轮法兰10与内砂轮轴8连接。外砂轮法兰9上的吸风口 13在双砂轮结构磨床工作时,能够将空气吸入,减少了外砂轮法兰9和内砂轮法兰10之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增加了外砂轮法兰9和内砂轮法兰10的使用寿命。套筒2上设有第一轴承座11和第二轴承座12 ;第一轴承座11的右端面与第二轴承座12的左端面相互配合连接,第一轴承座11的左侧为外砂轮电机5,第二轴承座12的右侧为内砂轮电机6。外砂轮轴7贯穿并固定在第一轴承座11上,避免了外砂轮轴7在套筒2内发生径向位置改变;内砂轮轴8贯穿并固定在第二轴承座12上,避免了内砂轮轴8在套筒2内发生径向位置改变。第一轴承座11通过第三轴承16与外砂轮轴7连接,第二轴承座12通过第四轴承17与内砂轮轴8连接;外砂轮轴7通过第二轴承15与套筒2连接。第四轴承17的右端设有螺母18,第四轴承17通过螺母固定在第二轴承座12上;第三轴承16避免了外砂轮轴7与第一轴承座11之间的转动磨损;第四轴承17避免了内砂轮轴8与第二轴承座12之间的转动磨损。套筒2从上到下依次通过磨头上拖板19和磨头下拖板20与底座I连接,磨头上拖板19的一端设有手轮21,磨头上拖板19通过丝杆22与手轮21连接。手轮21通过手轮支架23固定在底座I上;磨头上拖板19通过手轮21调整套筒2在底座I上的位置,方便了不同尺寸的零件在双砂轮结构磨床上加工。底座I的右侧设有输料上拖板26和输料下拖板27,输料上拖板26设置在输料下拖板27的正上方;输料上拖板26和输料下拖板27之间设有送料夹轮28,输料上拖板26和输料下拖板27的右侧设有送料轨道29。输料上拖板26和输料下拖板27限制了零件进入双砂轮结构磨床的位置,送料夹轮28使零件能够自动向靠近外砂轮3方向运动,送料轨道29方便零件提前放在双砂轮结构磨床上,避免了操作人员需要时时守候在双砂轮结构磨床边上准备上料。送料夹轮28为两组四个,每组送料夹轮28分别设置在输料上拖板26和输料下拖板27的两侧。送料夹轮28设置在输料上拖板26和输料下拖板27的两侧,一是可以检查进入设备的零件是不是所需要的待加工零件,二是可以限定零件进入双砂轮结构磨床的位置。外砂轮3的外侧设有防护罩24,防护罩24的上方设有防护罩盖板25。防护罩24上的防护罩盖板25方便双砂轮结构磨床出现问题后,操作人员对其进行维修。底座I上设有两组外砂轮3和两组内砂轮4,两组外砂轮3和两组内砂轮4分别对称分布在底座I上;两组外砂轮3中心轴与两组内砂轮4的中心轴设置在同一直线上。两组外砂轮3和两组内砂轮4使零件加工出来能够高度对称。
[0024]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双砂轮结构磨床,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底座(I)上设有套筒(2),套筒(2 )内设有外砂轮(3 )、内砂轮(4 )、外砂轮电机(5 )和内砂轮电机(6 ),外砂轮(3 )通过外砂轮轴(7)与外砂轮电机(5)连接,内砂轮(4)通过内砂轮轴(8)与内砂轮电机(6)连接;夕卜砂轮轴(7 )设在内砂轮轴(8 )的同轴外侧,外砂轮轴(7 )通过第一轴承(14 )与内砂轮轴(8 )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砂轮结构磨床,其特征在于:外砂轮(3)通过外砂轮法兰(9 )与外砂轮轴(7 )连接,外砂轮法兰(9 )上设有吸风口( 13 );内砂轮(4 )通过内砂轮法兰(10)与内砂轮轴(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砂轮结构磨床,其特征在于:套筒(2)上设有第一轴承座(11)和第二轴承座(12);第一轴承座(11)的右端面与第二轴承座(12)的左端面相互配合连接,第一轴承座(11)的左侧为外砂轮电机(5),第二轴承座(12)的右侧为内砂轮电机(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砂轮结构磨床,其特征在于:第一轴承座(11)通过第三轴承(16 )与外砂轮轴(7 )连接,第二轴承座(12 )通过第四轴承(17 )与内砂轮轴(8 )连接;外砂轮轴(7)通过第二轴承(15)与套筒(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砂轮结构磨床,其特征在于:套筒(2)从上到下依次通过磨头上拖板(19)和磨头下拖板(20)与底座(I)连接,磨头上拖板(19)的一端设有手轮(21),磨头上拖板(19)通过丝杆(22)与手轮(2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砂轮结构磨床,其特征在于:底座(I)的右侧设有输料上拖板(26)和输料下拖板(27),输料上拖板(26)设置在输料下拖板(27)的正上方;输料上拖板(26 )和输料下拖板(27 )之间设有送料夹轮(28 ),输料上拖板(26 )和输料下拖板(27)的右侧设有送料轨道(2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砂轮结构磨床,其特征在于:送料夹轮(28)为两组四个,每组送料夹轮(28)分别设置在输料上拖板(26)和输料下拖板(27)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砂轮结构磨床,其特征在于:外砂轮(3)的外侧设有防护罩(24),防护罩(24)的上方设有防护罩盖板(2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砂轮结构磨床,其特征在于:底座(I)上设有两组外砂轮(3 )和两组内砂轮(4 ),两组外砂轮(3 )和两组内砂轮(4 )分别对称分布在底座(I)上;两组外砂轮(3)中心轴与两组内砂轮(4)的中心轴设置在同一直线上。
【文档编号】B24B7/17GK203622121SQ201320772080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8日
【发明者】黄伯金, 黄晓明 申请人:杭州华凌轴承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