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构件的防腐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609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构件的防腐蚀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属构件的防腐蚀结构,其包括:金属构件和包覆在金属构件外周部分区域的活性炭纤维层,活性炭纤维层至少包括导电部,金属构件上设有阴极接入点;还包括:安装在金属构件外侧的参比电极和用于提供持续、稳定电压或电流的直流电源,参比电极设置绝缘,直流电源的一端分别与活性炭纤维层上的多块导电部相连接,其相对的另一端连接在阴极接入点上;还包括:接线柱,接线柱为分别捆扎有活性炭纤维层的导电部、阴极接入点以及电位测试点的连接电缆。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金属构件的防腐蚀结构,能够增强对金属构件锈蚀的抑制,消除锈蚀对金属构件使用寿命的影响,可以大幅提高目前金属构件的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一种金属构件的防腐蚀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构件的防腐蚀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实际工程中,影响金属构件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为环境腐蚀,尤其在近海城市,众多工程中金属构件的腐蚀破坏则更加严重。对于金属地下管道,由于位于地下,一旦发生锈蚀很难被发现,更换管道需要进行地面开挖,工程量大,不仅增加工程投资,同时也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0003]在多年的工程实践中,人们通常采用牺牲阳极保护阴极或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方法来保护金属构件,延长其使用寿命。但使用该技术的生产厂家较少,多为国外进口,价格昂贵,不利于在一般中小工程中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金属构件的防腐蚀结构,能够增强对金属构件锈蚀的抑制,消除锈蚀对地下管路金属股构件使用寿命的影响,可以大幅提高目前金属构件的使用寿命。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属构件的防腐蚀结构,用以增强金属管道、金属轨道、钢筋、钢绞线以及金属设备等金属构件的抗腐蚀性能,其包括:金属构件和包覆在金属构件外周部分区域的活性炭纤维层,活性炭纤维层至少包括导电部,金属构件上设有阴极接入点;还包括:安装在金属构件外侧的参比电极和用于提供持续、稳定电压或电流的直流电源,参比电极设置绝缘,直流电源的一端分别与活性炭纤维层上的多块导电部相连接,其相对的另一端连接在阴极接入点上;还包括:接线柱,接线柱为分别捆扎有活性炭纤维层的导电部、阴极接入点以及电位测试点的连接电缆。
[0006]其中,金属构件上设置电位测试点,参比电极接连在电位测试点上,其中:直流电源施加直流电分别在活性炭纤维层和阴极接入点上,活性炭纤维层分别与阴极接入点间通过导电部形成导电回路。
[000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金属构件的防腐蚀结构,由于外加直流电分别施加在金属构件的活性炭纤维层和阴极接入点上,活性炭纤维层分别与阴极接入点间通过导电部形成导电回路,该导电回路在金属构件上产生了阴极极化,增强了对金属构件锈蚀的抑制,消除锈蚀对金属构件使用寿命的影响,可以大幅提高目前金属构件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金属构件的防腐蚀结构的构造示意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金属构件的防腐蚀结构的连接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2]结合参见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金属构件的防腐蚀结构的实施例一。
[001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属构件的防腐蚀结构,用以增强位于地下的金属管道、金属轨道、钢筋、钢绞线以及金属设备等金属构件的抗蚀性能,包括:位于地下的金属构件I和包覆在金属构件I外周部分区域的活性炭纤维层2,活性炭纤维层2至少包括导电部21,金属构件I上设置阴极接入点3.[0014]活性炭纤维层2是至少包含有导电部21的一整块布体,呈条状缠裹在钢绞线束I的外周,中间位置为粘接部22,两边位置为导电部22,导电部22无胶基活性炭纤维布,粘接部21为有胶基活性炭纤维布其上的粘接部21和导电部21均呈条状。具体实施时,活性炭纤维层2上的导电部21主要作为辅助阳极起到提供电子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导电部21设置在金属构件I的外周,其布置呈条状,导电部22作为辅助阳极提供电子,同时导电部21是电的良导体,其作用是使活性炭纤维层2在满足相应的导电条件时形成稳定的电回路,使钢绞线的阴极接入点发生阴极极化,从而起到抑制锈蚀的作用。
[0015]进一步的,金属构件的防腐蚀结构还包括:用于提供持续、稳定电压或电流的直流电源4,所述直流电源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活性炭纤维层2上的多块导电部21相连接,其相对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阴极接入点3上。所设置的活性炭纤维层2可以通过上述导电部21与地下管路间形成电回路。以下以一根包覆有活性炭纤维层2的金属构件I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具有防腐功能地下管路的结构。金属构件I的端部设置有阴极接入点3,直流电源4的两端分别与活性炭纤维层2上的多块导电部21和阴极接入点3相连接。
[0016]如图2所示,直流电源4要求能够长期、持续的提供稳定的电压或电流,实际工作中常使用恒电位仪和变压整流器。恒电位仪的输出电流、输出电压可以根据使用条件、被保护地下管路结构所需的电流和保护系统回路的电阻进行计算确定。由于活性炭纤维层2上设有导电部21,活性炭纤维层2分别与阴极接入点3间通过导电部21形成导电回路。通过在活性炭纤维层2的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不断地向阴极接入点3提供电子。活性炭纤维层2的导电部21在具体实施中,活性炭具有电化学惰性,阳极极化率低,损耗少等特性。本实施例中,导电部21无胶基的活性炭纤维布制作。
[0017]其中,导电部21采用MMO (Mixed Metal Oxide,混合金属氧化物)阳极。
[0018]进一步的,由于直流电源4可对金属构件I和导电部21施加一定的直流电流,导电部21的表面将发生电化学反应,使其能够不断的向金属构件I的阴极接入点3提供电子,从而使金属构件I产生阴极极化。当金属构件I的阴极接入点3的电位负于某一电位值时,腐蚀的阳极溶解过程就会得到有效抑制,进而实现对金属构件锈蚀的抑制,可以大幅提高目前金属构件的使用寿命,去除了锈蚀对地下管路使用寿命的影响,使地下管路的寿命计算成为可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0019]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金属构件的防腐蚀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参比电极5,参比电极5接连在活性炭纤维层2的电位测试点(图未示)上。参比电极5是用来测量金属构件I上电位测试点保护电位的设备,通过设置参比电极5可以监测金属构件I上的保护电位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具体实施时,参比电极5具有极化小、稳定性好、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等特性。具体实施时,参比电极5要求具有绝缘性能,参比电极5在干燥状态下,其具有的电极体或导电杆与电极水密罩或填料函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ΜΩ,且具有较好的水密性能,能够防止雨水侵入。
[0020]优选的,参比电极5被安装在金属构件I的外侧,便于更换。参比电极5能够长期准确、可靠地测量地下管路各部分的保护电位,以保证各个部分的保护效果。
[0021]优选的,参比电极5由银、氯化银和钛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采用银或氯化银材料制成的参比电极5的使用寿命更长,能够满足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
[0022]在上述金属构件的防腐蚀结构的实施方式可按照以下方式:地下管路的全部或部分金属构件I上进行实施,例如:对于地下管路构件长度较长的情况,可以对其进行分段包覆活性炭纤维层2的方式,实施分段极化。
[0023]进一步的,金属构件的防腐蚀结构还包括接线柱7,接线柱7是为分别捆扎有活性炭纤维层2、阴极接入点3以及电位测试点的连接电缆。设置接线柱7可以方便接线管理,避免发生因接线混乱引起电路短路、线体老化等问题的发生。
[0024]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金属构件的防腐蚀结构,由于外加直流电分别施加在金属构件的活性炭纤维层和阴极接入点上,活性炭纤维层分别与阴极接入点间通过导电部形成导电回路,该导电回路在金属构件上产生了阴极极化,增强了对金属构件锈蚀的抑制,消除锈蚀对金属构件使用寿命的影响,可以大幅提高目前金属构件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
1.一种金属构件的防腐蚀结构,用以增强金属管道、金属轨道、钢筋、钢绞线以及金属设备等金属构件的抗腐蚀性能,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构件和包覆在所述金属构件外周部分区域的活性炭纤维层,所述活性炭纤维层至少包括导电部,所述金属构件上设有阴极接入点; 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金属构件外侧的参比电极和用于提供持续、稳定电压或电流的直流电源,所述参比电极设置绝缘,所述直流电源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活性炭纤维层上的多块导电部相连接,其相对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阴极接入点上; 还包括:接线柱,其为分别捆扎有所述活性炭纤维层的所述导电部、所述阴极接入点以及电位测试点的连接电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构件的防腐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构件上设置电位测试点,所述参比电极接连在所述电位测试点上,其中:所述直流电源施加直流电分别在所述活性炭纤维层和所述阴极接入点上,所述活性炭纤维层分别与所述阴极接入点间通过所述导电部形成导电回路。
【文档编号】C23F13/06GK203653700SQ201320791786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5日
【发明者】姜瑞娟, 于芳, 陈宜言 申请人: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