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丝淬回火生产线中的涨紧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307163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丝淬回火生产线中的涨紧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丝淬回火生产线中的涨紧装置,旨在提供一种能够确保钢丝的直线度、平直度的涨紧装置,包括收线组件和涨紧组件,收线组件包括收线架、置于收线架上导向轮和收线转盘、以及设在收线架一侧用于驱动导向轮和收线转盘旋转的收线电机,涨紧组件包括涨紧架、设置在涨紧架上的涨紧轮以及用于驱动涨紧轮旋转的变频电机,涨紧轮包括有第一涨紧轮、第二涨紧轮以及第三涨紧轮,第一涨紧轮、所述第二涨紧轮置于第一涨紧轮和第三涨紧轮之间并且与所述第一涨紧轮和第三涨紧轮的旋向相反,所述导向轮置于收线转盘上并且位于第三涨紧轮下,所述导向轮的转速大于所述第三涨紧轮的转速并且旋向相反。
【专利说明】一种钢丝淬回火生产线中的涨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丝淬回火生产线中的涨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钢丝是钢材的板、管、型、丝四大品种之一,是用热轧盘条经冷拉制成的再加工产品,钢丝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但是钢丝在应用于不同的领域过程中,需要不同的机械性能,而钢丝不同的机械性能需通过热处理来达到。
[0003]钢丝常作为汽车活塞环的原料需要进过淬回火生产线以满足汽车活塞环对综合机械性能的要求,目前市场上传统的淬回火生产线缺乏对钢丝的涨紧的设置,当钢丝处于高温淬回火生产线中容易在高温下产生内应力导致钢丝的的变形,影响钢丝的直线度、平直度进而降低汽车活塞环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丝淬回火生产线中的涨紧装置以确保钢丝的直线度、平直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丝淬回火生产线中的涨紧装置,包括收线组件和涨紧组件,所述收线组件包括收线架、置于收线架上导向轮和收线转盘、以及设在所述收线架一侧用于驱动导向轮和收线转盘旋转的收线电机,所述涨紧组件包括涨紧架、设置在所述涨紧架上的涨紧轮以及用于驱动涨紧轮旋转的变频电机,所述涨紧轮包括有第一涨紧轮、第二涨紧轮以及第三涨紧轮,所述第二涨紧轮置于第一涨紧轮和第三涨紧轮之间并且与所述第一涨紧轮和第三涨紧轮的旋向相反,所述导向轮置于收线转盘上并且位于第三涨紧轮下,所述导向轮的转速大于所述第三涨紧轮的转速并且旋向相反。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涨紧装置通过收线组件和涨紧组件来实现对钢丝的涨紧,收线组件和涨紧组件会分别位于淬回火炉的两侧,钢丝会先通过涨紧组件接着进入淬回火炉,最后由收线组件进行收集钢丝,这过程中,控制收线组件上的导向轮的转速大于涨紧组件上第三涨紧轮的转速,那么钢丝在淬回火炉中会始终有一个张力,解决了钢丝处于高温淬回火生产线中容易在高温下产生内应力导致钢丝变形的问题,始终保持钢丝的直线度、平直度,涨紧轮通过第一涨紧轮和第三涨紧轮确保钢丝的有效输送,通过第二涨紧轮确保钢丝在输送过程中的涨紧,变频电机通过控制涨紧轮的转速以控制钢丝不同的涨紧力,当涨紧轮与导向轮的转速差变大,涨紧力变大,反之则减弱。
[000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涨紧架上设有调节第二涨紧轮升降的套管伸缩结构,所述套管伸缩结构包括外套管置于所述外套管内用于驱动第二涨紧轮升降的内套管以及置于外套管外的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与所述内套管螺纹旋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涨紧架上设有套管伸缩结构的设置可以调节第二涨紧轮的升降同样可以实现对涨紧力的调节,当第二涨紧轮、第一涨紧轮以及第三涨紧轮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那么该涨紧力是最少的,第二涨紧轮越远离第一涨紧轮和第二涨紧轮则涨紧力越大,套管伸缩结构通过调节调节件带动内套管进而实现第二涨紧轮的升降。
[000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涨紧架上设有导线块,所述导线块内设有导线槽。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线块以及在导线块内置有导线槽的设置,确保钢丝在传送过程的平直,进而顺利的进入涨紧轮。
[00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线转盘包括转盘、上盘、下盘以及转轴,下盘和转轴均置于转盘上,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上盘和下盘固定连接,所述上盘与所述下盘之间构成有导线容置腔。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线转盘通过转盘的旋转提高旋转动力,上盘与下盘之间构成有导线容置腔的设置,确保钢丝线的有效收集,避免脱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丝淬回火生产线中的涨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收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收线组件;11、收线架;12、导向轮;13、收线转盘;131、转盘;132、上盘;133、下盘;134、转轴;135、导线容置腔;14、收线电机;2、涨紧组件;21、涨紧架;211、导线块;2111、导线槽;22、涨紧轮;221、第一涨紧轮;222、第二涨紧轮;223、第三涨紧轮;23、变频电机;3、套管伸缩结构;31、外套管;32、内套管;33、调节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钢丝淬回火生产线中的涨紧装置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17]一种钢丝淬回火生产线中的涨紧装置,包括收线组件I和涨紧组件2,所述收线组件I包括收线架11、置于收线架11上导向轮12和收线转盘13、以及设在所述收线架11 一侧用于驱动导向轮12和收线转盘13旋转的收线电机14,所述涨紧组件2包括涨紧架21、设置在所述涨紧架21上的涨紧轮22以及用于驱动涨紧轮22旋转的变频电机23,所述涨紧轮22包括有第一涨紧轮221、第二涨紧轮222以及第三涨紧轮223,所述第二涨紧轮222置于第一涨紧轮221和第三涨紧轮223之间并且与所述第一涨紧轮221和第三涨紧轮223的旋向相反,所述导向轮12置于收线转盘13上并且位于第三涨紧轮223下,所述导向轮12的转速大于所述第三涨紧轮223的转速并且旋向相反。
[0018]该涨紧装置通过收线组件I和涨紧组件2来实现对钢丝的涨紧,收线组件I和涨紧组件2会分别位于淬回火炉的两侧,钢丝会先通过涨紧组件2接着进入淬回火炉,最后由收线组件I进行收集钢丝,这过程中,控制收线组件I上的导向轮12的转速大于涨紧组件2上第三涨紧轮223的转速,那么钢丝在淬回火炉中会始终有一个张力,解决了钢丝处于高温淬回火生产线中容易在高温下产生内应力导致钢丝变形的问题,始终保持钢丝的直线度、平直度,涨紧轮22通过第一涨紧轮221和第三涨紧轮223确保钢丝的有效输送,通过第二涨紧轮222确保钢丝在输送过程中的涨紧,变频电机23通过控制涨紧轮22的转速以控制钢丝不同的涨紧力,当涨紧轮22与导向轮21的转速差变大,涨紧力变大,反之则减弱。
[0019]所述涨紧架21上设有调节第二涨紧轮222升降的套管伸缩结构3,所述套管伸缩结构3包括外套管31置于所述外套管31内用于驱动第二涨紧轮222升降的内套管32以及置于外套管31外的调节件33,所述调节件33与所述内套管32螺纹旋接。
[0020]通过在涨紧架21上设有套管伸缩结构3的设置可以调节第二涨紧轮222的升降同样可以实现对涨紧力的调节,当第二涨紧轮222、第一涨紧轮221以及第三涨紧轮223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那么该涨紧力是最少的,第二涨紧轮222越远离第一涨紧轮221和第二涨紧轮222则涨紧力越大,套管伸缩结构3通过调节调节件33带动内套管32进而实现第二涨紧轮222的升降。
[0021]所述涨紧架21上设有导线块211,所述导线块211内设有导线槽2111。
[0022]导线块211以及在导线块211内置有导线槽2111的设置,确保钢丝在传送过程的平直,进而顺利的进入涨紧轮22。
[0023]所述收线转盘13包括转盘131、上盘132、下盘133以及转轴134,下盘133和转轴134均置于转盘131上,所述转轴134的两端分别与上盘132和下盘133固定连接,所述上盘132与所述下盘133之间构成有导线容置腔135。
[0024]收线转盘13通过转盘131的旋转提高旋转动力,上盘132与下盘133之间构成有导线容置腔135的设置,确保钢丝线的有效收集,避免脱落。
[002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钢丝淬回火生产线中的涨紧装置,包括收线组件和涨紧组件,其特征是:所述收线组件包括收线架、置于收线架上导向轮和收线转盘、以及设在所述收线架一侧用于驱动导向轮和收线转盘旋转的收线电机,所述涨紧组件包括涨紧架、设置在所述涨紧架上的涨紧轮以及用于驱动涨紧轮旋转的变频电机,所述涨紧轮包括有第一涨紧轮、第二涨紧轮以及第三涨紧轮,所述第二涨紧轮置于第一涨紧轮和第三涨紧轮之间并且与所述第一涨紧轮和第三涨紧轮的旋向相反,所述导向轮置于收线转盘上并且位于第三涨紧轮下,所述导向轮的转速大于所述第三涨紧轮的转速并且旋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丝淬回火生产线中的涨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涨紧架上设有调节第二涨紧轮升降的套管伸缩结构,所述套管伸缩结构包括外套管置于所述外套管内用于驱动第二涨紧轮升降的内套管以及置于外套管外的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与所述内套管螺纹旋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丝淬回火生产线中的涨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涨紧架上设有导线块,所述导线块内设有导线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丝淬回火生产线中的涨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收线转盘包括转盘、上盘、下盘以及转轴,下盘和转轴均置于转盘上,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上盘和下盘固定连接,所述上盘与所述下盘之间构成有导线容置腔。
【文档编号】C21D9/52GK203715685SQ201320858582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4日
【发明者】朱亦生 申请人:温州一川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