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砂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抛砂机,其中,所述抛砂机包括型砂喷射箱、通过支撑架架设于所述型砂喷射箱上方的轨道和设置于所述轨道上并能够沿所述轨道移动的加工件摆放装置,且所述轨道位于所述型砂喷射箱上方,且包括至少一条导轨;所述型砂喷射箱顶部与箱门接触面上自外向内设置有条形凹槽,所述加工件摆放装置被设置成部分适于放置待加工件且该部分能够沿所述条形凹槽移动至所述型砂喷射箱内部。通过在型砂喷射箱上方设置轨道,且在该轨道下方吊设能够沿该轨道移动的加工件摆放装置,使得该加工件摆放装置可以移入型砂喷射箱内,从而实现不需人力进行搬运的效果,且加工件摆放装置上可设置成可摆放多个加工件,从而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
抛砂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的加工与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抛砂机。
【背景技术】
[0002]在很多工件的生产过程中,因生产工艺等问题,大多会在工件表面出现毛刺、凸边和凹陷等现象,从而使得工件在实际使用中达不到要求,因而大多工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最后需要对其表面进行抛砂,以磨平工件表面的毛刺等。在现有技术中,大多是人工将工件搬运至抛砂机中对其进行抛砂,这种生产加工方式,不仅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存在耗时等现象,从而在不仅不节约人力和物力的情况下,还会降低生产效率,给实际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0003]因此,提供一种不需人力搬运将工件置于抛砂机中,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抛砂机是本实用新型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需人力将工件置于抛砂机中,不仅费时费力,且生产效率低,从而提供一种可以自动将工件置于抛砂机中,大大提闻生广效率的抛砂机。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抛砂机,其中,所述抛砂机包括型砂喷射箱、通过支撑架架设于所述型砂喷射箱上方的轨道和设置于所述轨道上并能够沿所述轨道移动的加工件摆放装置,且
[0006]所述轨道位于所述型砂喷射箱上方,且包括至少一条导轨;
[0007]所述型砂喷射箱顶部与箱门接触面上自外向内设置有条形凹槽,所述加工件摆放装置被设置成部分适于放置待加工件且该部分能够沿所述条形凹槽移动至所述型砂喷射箱内部。
[0008]优选地,所述加工件摆放装置还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的连杆和加工件放置架,且所述连杆移动设置于所述轨道上。
[0009]优选地,所述轨道设置有两条导轨,且所述两条导轨呈“人”字形对称设置。
[0010]优选地,所述条形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杆的宽度且不超过所述连杆宽度的两倍。
[0011 ] 优选地,所述加工件摆放装置还包括第一吊钩,所述第一吊钩设置于所述轨道和所述连杆之间,且吊设于所述轨道上。
[0012]优选地,所述加工件摆放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杆和所述加工件放置架之间的依次连接的圆盘和第二吊钩,且所述圆盘上端与所述连杆相连,所述第二吊钩被设置成能够钩挂所述加工件放置架。
[0013]优选地,所述加工件摆放装置还包括电动装置,所述电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吊钩和所述连杆之间并带动所述第一吊钩在所述轨道上移动且带动所述连杆转动。
[0014]优选地,所述加工件放置架为多层十字交错结构。
[0015]优选地,所述十字交错结构层数为3层。
[0016]优选地,所述型砂喷射箱箱体中除箱门外的其他侧壁和箱底壁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喷射口。
[0017]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型砂喷射箱上方设置轨道,且在该轨道下方吊设能够沿该轨道移动的加工件摆放装置,通过设置该加工件摆放装置,使得可以将需要加工的加工件放置于该加工件摆放装置上,并通过条形凹槽将加工件摆放装置中放有加工件的部分通过轨道移动至型砂喷射箱内部,从而实现不需人力进行搬运的效果,且加工件摆放装置上可设置成可摆放多个加工件,从而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8]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抛砂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型砂喷射箱 2-支撑架
[0023]3-轨道4-加工件摆放装置
[0024]11-箱门12-条形凹槽
[0025]13-喷射口31-导轨
[0026]41-连杆42-加工件放置架
[0027]43-第一吊钩 44-圆盘
[0028]45-第二吊钩 46-电动装置
[0029]47-十字交错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31]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方、上端”是指在该抛砂机正常使用时,常规方位中处于上方的位置;“竖直”是指正常使用时,沿重力方向的竖直位置。
[003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抛砂机,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抛砂机包括型砂喷射箱1、通过支撑架2架设于所述型砂喷射箱I上方的轨道3和设置于所述轨道3上并能够沿所述轨道3移动的加工件摆放装置4,且
[0033]所述轨道3位于所述型砂喷射箱I上方,且包括至少一条导轨31 ;
[0034]所述型砂喷射箱I顶部与箱门11接触面上自外向内设置有条形凹槽12,所述加工件摆放装置4被设置成部分适于放置待加工件且该部分能够沿所述条形凹槽12移动至所述型砂喷射箱I内部。
[003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型砂喷射箱I上方设置轨道3,且在该轨道3下方吊设能够沿该轨道3移动的加工件摆放装置4,通过设置该加工件摆放装置4,使得可以将需要加工的加工件放置于该加工件摆放装置4上,并通过条形凹槽12将加工件摆放装置4中放有加工件的部分通过轨道3移动至型砂喷射箱I内部,从而实现不需人力进行搬运的效果,且加工件摆放装置4上可设置成可摆放多个加工件,从而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0036]所述加工件摆放装置4可以以任意合理的方式进行设置,只需使得该加工件摆放装置4便于通过条形凹槽12进入型砂喷射箱I内即可,例如,可将加工件摆放装置4设置成一根杆状结构,且该杆状结构在与条形凹槽12平齐处的宽度不大于条形凹槽12的宽度,从而使得该杆状结构可进入型砂喷射箱I内,且在该杆状结构中进入型砂喷射箱I的部分上可以放置有加工件,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工件摆放装置4还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的连杆41和加工件放置架42,且所述连杆41移动设置于所述轨道3上,更为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条形凹槽12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杆41的宽度且不超过所述连杆41宽度的两倍,从而便于连杆41通过条形凹槽12,且保证在闭合抛砂的过程中,砂粒不会因间隙过大而漏出。
[0037]所述轨道3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合连杆41进行设置,只需要保证在移动过程中,连杆41可以移动至条形凹槽12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轨道3可以设置有两条导轨31,且所述两条导轨31呈“人”字形对称设置。相对应地,每条导轨31上可以设置一个加工件摆放装置4。通过这种设计,使得加工过程可以连续进行,即,当第一条导轨31上的加工件摆放装置4取出时,另一条导轨31上的加工件摆放装置4可以立刻移动至型砂喷射箱I中。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当然,该导轨31也可以有不只2条,可以有多条,但是从互换的角度考虑且尽可能节约成本,且保证每条导轨31所占的空间足够大,使其便于操作,优选的还是为2条。
[003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工件摆放装置4还可以包括第一吊钩43,所述第一吊钩43设置于所述轨道3和所述连杆41之间,且吊设于所述轨道3上,通过这种设计,使得所述连杆41更方便于拿取,且便于移动。当然,在更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工件摆放装置4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杆41和所述加工件放置架42之间的依次连接的圆盘44和第二吊钩45,且所述圆盘44上端与所述连杆41相连,所述第二吊钩45被设置成能够钩挂所述加工件放置架42。所述圆盘44的设置,使得在抛砂过程中,即使是需要进行转动,也可以避免单一的杆体在转动中不方便实现的问题,且第二吊钩45的设置,也使得加工件放置架42能够便于取下,以达到更方便地去摆放加工件的效果。
[0039]当然,所述加工件摆放装置4在轨道3上的位置可以手动控制,例如,可以通过人力对其进行推动,不过为了达到更好地节省人力的效果,且最大可能地提升劳动生产率,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工件摆放装置4还可以包括电动装置46,所述电动装置46设置于所述第一吊钩43和所述连杆41之间并带动所述第一吊钩43在所述轨道3上移动且带动所述连杆41转动。从而达到既能在轨道3上移动,又能通过连杆41的转动来带动加工件放置架42的转动,使得在抛砂过程中抛砂更为均匀。
[0040]所述加工件放置架42可以为各种可实现的结构,例如,可以为可摆放加工件的板,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所述加工件放置架42可以尽可能多地放置加工件,所述加工件放置架42可以为多层十字交错结构47,从而使得加工件可以吊设在加工件放置架42上,当然,考虑到实际生产中加工件的大小及抛砂机的大小,所述十字交错结构47最优的层数为3层。
[004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型砂喷射箱I箱体中除箱门11外的其他侧壁和箱底壁的内壁上还可以设置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喷射口 13以保证抛砂的均匀,尽可能地保证加工工件的质量。
[004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所述加工件放置架42可以通过电动装置46带动第一吊钩43在轨道3上移动,并通过连杆41移动至条形凹槽12中,进而使得置于连杆41下方的加工件放置架42移动至型砂喷射箱I内,同时因两条导轨31的设置,使得在一条导轨31上的加工件放置架42进入型砂喷射箱I内并抛砂完毕,移出型砂喷射箱I外后,另一条导轨31上的加工件放置架42可以紧接着移入型砂喷射箱I内进行加工,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在加工件放置架42上设置多层十字交错结构47,使得可以在不影响加工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放置加工件,进而节约生产成本且提高生产效率。
[0043]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4]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45]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抛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抛砂机包括型砂喷射箱(I)、通过支撑架(2)架设于所述型砂喷射箱(I)上方的轨道(3)和设置于所述轨道(3)上并能够沿所述轨道(3)移动的加工件摆放装置(4),且 所述轨道(3)位于所述型砂喷射箱(I)上方,且包括至少一条导轨(31); 所述型砂喷射箱(I)顶部与箱门(11)接触面上自外向内设置有条形凹槽(12),所述加工件摆放装置(4)被设置成部分适于放置待加工件且该部分能够沿所述条形凹槽(12)移动至所述型砂喷射箱(I)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件摆放装置(4)还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的连杆(41)和加工件放置架(42),且所述连杆(41)移动设置于所述轨道(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3)设置有两条导轨(31),且所述两条导轨(31)呈“人”字形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凹槽(12)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杆(41)的宽度且不超过所述连杆(41)宽度的两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件摆放装置(4)还包括第一吊钩(43),所述第一吊钩(43)设置于所述轨道(3)和所述连杆(41)之间,且吊设于所述轨道(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抛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件摆放装置(4)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杆(41)和所述加工件放置架(42)之间的依次连接的圆盘(44)和第二吊钩(45),且所述圆盘(44)上端与所述连杆(41)相连,所述第二吊钩(45)被设置成能够钩挂所述加工件放置架(4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抛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件摆放装置(4)还包括电动装置(46),所述电动装置(46)设置于所述第一吊钩(43)和所述连杆(41)之间并带动所述第一吊钩(43)在所述轨道(3)上移动且带动所述连杆(41)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件放置架(42)为多层十字交错结构(4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抛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交错结构(47)层数为3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型砂喷射箱(I)箱体中除箱门(11)外的其他侧壁和箱底壁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喷射口(13)。
【文档编号】B24C9/00GK204053818SQ201420346112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5日
【发明者】俞家华 申请人:芜湖国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