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倾注式铸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8220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铸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倾注式铸造装置。



背景技术: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指将固态金属溶化为液态倒入特定形状的铸型,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被铸金属有:铜、铁、铝、锡、铅等,普通铸型的材料是原砂、黏土、水玻璃、树脂及其他辅助材料。

倾动式铸造方法一般用来作为制造轮胎模具等模具的方法。以往,在倾动式铸造方法中,利用倾动罐装置,实现一次倾动过程中进行浇铸,这种方式一次倾动后必须重新对倾动罐进行补液才能进行第二次的倾动操作,造成了制作时间上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由于倾动罐容量小,罐内液体容易凝固,为铸造带来不必要的清理工作,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倾注式铸造装置,解决其不能快速二次浇铸作业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倾注式铸造装置,包括框架、倾注罐、模具,液压杆,所述的框架包括可做四分之一圆周运动的移动框架和固定不动的固定框架,所述的移动框架和固定框架通过设置的铰连接活动连接,所述的液压杆底部固定连接于固定框架侧边柱,液压杆顶部活动连接于移动框架位于铰连接上方,所述的液压杆伸缩可带动移动框架以铰连接为圆心做圆周运动,所述的倾注罐和模具固定设置于移动框架上,所述的倾注罐位于模具左侧,所述的倾注罐底面和右侧面设置底部,倾注罐侧面底部处开设有出液口,倾注罐开口处设置有挡液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底部为倒置圆台形,其直径较大的一端在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倾注罐内部右侧挡液器长度为四分之三倾注罐直径,以十五度水平向下倾角固定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倾注罐内部左侧挡液器长度为三分之一倾注罐直径,以十五度向下倾角固定设置于右侧挡液器水平位置下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倾注罐由陶瓷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模具和倾注罐之间通过导液管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倾注式铸造装置,通过对倾注罐设置侧面底部,实现了倾注罐倾注状态下罐内液体汇聚的功能,同时在罐内设置左右两个对置的挡液器,实现了在倾注罐在倾注状态下罐内液体不测漏的功能,缩短了铸造装置每次浇铸之间的时间间隔,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倾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2.移动框架,3.固定框架,4.铰连接,5.液压杆,6.倾注罐,7.模具,8.底部,9.挡液器,10.导液管,11.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倾注式铸造装置,包括框架1、倾注罐6、模具7,液压杆5,框架1包括可做四分之一圆周运动的移动框架2和固定不动的固定框架3,移动框架2和固定框架3通过设置的铰连接4活动连接,液压杆5底部固定连接于固定框架3侧边柱,液压杆5顶部活动连接于移动框架2位于铰连接4上方,液压杆5伸缩可带动移动框架2以铰连接4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倾注罐6和模具7固定设置于移动框架2上,倾注罐6位于模具7左侧,倾注罐6底面和右侧面设置底部8,倾注罐6侧面底部8处开设有出液口11,倾注罐6开口处设置有挡液器9。

作为优选方案,底部8为倒置圆台形,其直径较大的一端在上,作为优选方案,倾注罐6内部右侧挡液器9长度为四分之三倾注罐6直径,以十五度水平向下倾角固定设置,作为优选方案,倾注罐6内部左侧挡液器9长度为三分之一倾注罐6直径,以十五度向下倾角固定设置于右侧挡液器9水平位置下方,作为优选方案,倾注罐6由陶瓷材料制成,作为优选方案,模具7和倾注罐6之间通过导液管10固定连接。

实施例1:进行倾注作业时,一种倾注式铸造装置,包括框架1、倾注罐6、模具7,液压杆5,框架1包括可做四分之一圆周运动的移动框架2和固定不动的固定框架3,移动框架2和固定框架3通过设置的铰连接4活动连接,液压杆5底部固定连接于固定框架3侧边柱,液压杆5顶部活动连接于移动框架2位于铰连接4上方,液压杆5伸缩可带动移动框架2以铰连接4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倾注罐6和模具7固定设置于移动框架2上,倾注罐6位于模具7左侧,倾注罐6底面和右侧面设置底部8,倾注罐6侧面底部8处开设有出液口11,倾注罐6开口处设置有挡液器9。

作为优选方案,底部8为倒置圆台形,其直径较大的一端在上,作为优选方案,倾注罐6内部右侧挡液器9长度为四分之三倾注罐6直径,以十五度水平向下倾角固定设置,作为优选方案,倾注罐6内部左侧挡液器9长度为三分之一倾注罐6直径,以十五度向下倾角固定设置于右侧挡液器9水平位置下方,作为优选方案,倾注罐6由陶瓷材料制成,作为优选方案,模具7和倾注罐6之间通过导液管10固定连接。

液体在倾注罐6内侧置,通过侧面底部8汇聚,通过出液口11和导液管10进入模具内。

实施例2:第一次倾注完成,进行二次倾注时,一种倾注式铸造装置,包括框架1、倾注罐6、模具7,液压杆5,框架1包括可做四分之一圆周运动的移动框架2和固定不动的固定框架3,移动框架2和固定框架3通过设置的铰连接4活动连接,液压杆5底部固定连接于固定框架3侧边柱,液压杆5顶部活动连接于移动框架2位于铰连接4上方,液压杆5伸缩可带动移动框架2以铰连接4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倾注罐6和模具7固定设置于移动框架2上,倾注罐6位于模具7左侧,倾注罐6底面和右侧面设置底部8,倾注罐6侧面底部8处开设有出液口11,倾注罐6开口处设置有挡液器9。

作为优选方案,底部8为倒置圆台形,其直径较大的一端在上,作为优选方案,倾注罐6内部右侧挡液器9长度为四分之三倾注罐6直径,以十五度水平向下倾角固定设置,作为优选方案,倾注罐6内部左侧挡液器9长度为三分之一倾注罐6直径,以十五度向下倾角固定设置于右侧挡液器9水平位置下方,作为优选方案,倾注罐6由陶瓷材料制成,作为优选方案,模具7和倾注罐6之间通过导液管10固定连接。

此时不需要对倾注罐6做任何补液措施,更换模具7即可,然后液压杆5缩回,带动移动框架2倾斜,进行第二次倾注作业。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铸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倾注式铸造装置,包括框架、倾注罐、模具,液压杆,液压杆伸缩可带动移动框架以铰连接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倾注罐和模具固定设置于移动框架上,倾注罐位于模具左侧,倾注罐底面和右侧面设置底部,倾注罐侧面底部处开设有出液口,倾注罐开口处设置有挡液器。本发明的一种倾注式铸造装置,通过对倾注罐设置侧面底部,实现了倾注罐倾注状态下罐内液体汇聚的功能,同时在罐内设置左右两个对置的挡液器,实现了在倾注罐在倾注状态下罐内液体不测漏的功能,缩短了铸造装置每次浇铸之间的时间间隔,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市凯发光明铸件厂(普通合伙)
技术研发日:2017.11.24
技术公布日:2018.0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