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塑形黄铜带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27722发布日期:2018-12-19 06:01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黄铜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塑形黄铜带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黄铜带材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行业用来制造能同时满足导电和强度要求的零件和部件。在汽车、手机、电脑、工业电器、军工及工艺品等领域应用甚广。加工黄铜带材的常用传统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水平连续铸造的方法获得坯料,再经过铣面、冷轧、退火、表面清洗的工序制造黄铜带材;另一种是使用厚度为500mm左右的铸锭,将铸锭加热至材料软化后轧制到20mm厚左右,再经过冷轧、退火、表面清洗的工序制造黄铜带材。这两种生产方法适于大批量生产,但耗能量大,费水,且设备投资成本很高,特别是水平连铸生产黄铜坯料时zn偏析显现比较严重,生产出的黄铜坯料表面氧化严重,必须经过铣面才能进行后续加工。维修、更换结晶器必须将整个生产线断电停机、冷却到室温时才能进行维修操作。这种生产黄铜坯料的方法虽然有适于批量生产等优点,但设备制造成本较高、操作不灵活、生产成本较高等缺点比较突出,造成现阶段国内相关厂家多进口黄铜带材原材料,不利于发展民族工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高塑形黄铜带的生产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塑形黄铜带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熔炼:按规定比例添料,当材料全部熔化并出现第一次喷火现象后,开始搅拌和捞渣,取样分析,并计算出铜、铁元素的微调数据,调整实施;

(2)浇铸:调整达标后,当出现第二次喷火现象后开始浇铸锭坯;

(3)进炉加热后热轧:铸锭加热后进入热轧机,来回反复轧制,最终轧至14.2mm后放场地自然冷却;

(4)铣削:用双面铣面机单面各铣削0.5mm;

(5)开胚轧制:轧终厚度为5.5~6.0mm;

(6)中间退火:使用钟罩式退火炉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金属材料完成一次再结晶的过程;

(7)中轧粗剪:经过两次中轧过程,最终轧至1.5mm~2.0mm后进入粗剪去掉边部的裂口;然后再进入钟罩炉完成一次再结晶;

(8)酸洗:钟罩炉出来进入酸洗,酸洗去掉铜带表面的氧化物;

(9)预精轧:轧至要求的留底厚度;

(10)钟罩炉退火:按要求的温度退火,完成一次材料再结晶的过程;

(11)二次酸洗:钟罩炉出来进入酸洗,酸洗的过程去掉铜带表面的氧化物;

(12)精扎:轧至客户要求的厚度公差,完成产品的性能要求;

(13)酸洗脱脂:酸洗去掉铜带表面的氧化物后进行脱脂,使铜带表面形成一层防氧化膜;

(14)成品精剪:用圆盘剪剪切成客户要求的宽度和长度;

(15)包装入库。

上述的一种高塑形黄铜带的生产工艺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熔炼与所述上引连铸的设备集成在同一台设备上连续熔炼和铸造。

上述的一种高塑形黄铜带的生产工艺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熔炼采用工频感应保温炉,熔化效率为1吨/小时。

上述的一种高塑形黄铜带的生产工艺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7)中的中轧过程为步骤(5)中的粗轧后的黄铜带在冷轧机组上多次冷轧。

上述的一种高塑形黄铜带的生产工艺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轧机组前配有在线表面清刷装置,冷轧机机列安装有导卫和带材矫直装置。

上述的一种高塑形黄铜带的生产工艺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14中成品精剪使用高精度滚剪机组和导卫装置。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使用上引连续铸造生产黄铜带材坯料所得到的坯料表面光亮,结晶纹路均匀。铸造过程中有轻微zn偏析现象,但与水平连铸相比要轻微的多,铸造出的黄铜坯料在后续加工过程中不需要铣面,只需清洗表面的污渍和灰尘即可,同时本方法耗能低,是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黄铜带材坯料生产方法,铸造工序用电量≤350kwh/ton,而传统铸造工艺的用电量为800--1000kwh/ton、铸造工序材料利用率为97%,而传统铸造法的材料利用率为90%。

下面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高塑形黄铜带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熔炼:严格按照h90的化学成分要求填料:cu88.0-91.0wt%zn9-12wt%;pbisbfepb的总合应≤0.3wt%当材料全部熔化并出现第一次喷火现象后,开始搅拌和捞渣,取样分析,并计算出铜、铁元素的微调数据,调整实施;

(2)浇铸:调整达标后,当出现第二次喷火现象后开始浇铸锭坯;

(3)进炉加热后热轧:铸锭加热后进入热轧机,来回反复轧制,最终轧至14.2mm后放场地自然冷却;

(4)铣削:用双面铣面机单面各铣削0.5mm;

(5)开胚轧制:轧终厚度为5.5~6.0mm;

(6)中间退火:使用钟罩式退火炉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金属材料完成一次再结晶的过程;

(7)中轧粗剪:经过两次中轧过程,最终轧至1.5mm~2.0mm后进入粗剪去掉边部的裂口。然后再进入钟罩炉完成一次再结晶;

(8)酸洗:钟罩炉出来进入酸洗,酸洗去掉铜带表面的氧化物;

(9)预精轧:轧至要求的留底厚度;

(10)钟罩炉退火:按要求的温度退火,完成一次材料再结晶的过程;

(11)二次酸洗:钟罩炉出来进入酸洗,酸洗的过程去掉铜带表面的氧化物;

(12)精扎:轧至客户要求的厚度公差,完成产品的性能要求;

(13)酸洗脱脂:酸洗去掉铜带表面的氧化物后进行脱脂,使铜带表面形成一层防氧化膜;

(14)成品精剪:用圆盘剪剪切成客户要求的宽度和长度;

(15)包装入库。

其中,铸造采用上引连铸制备坯料,并将上引连铸用于线材生产的装有石墨模具的圆形结晶器工装改制成生产带材的设计截面结晶器工装,熔炼与上引连铸的设备集成在同一台设备上连续熔炼和铸造,熔炼采用工频感应保温炉,熔化效率为1吨/小时,步骤(7)中的中轧过程为步骤(5)中的粗轧后的黄铜带在冷轧机组上多次冷轧,冷轧机组前配有在线表面清刷装置,冷轧机机列安装有导卫和带材矫直装置,成品精剪使用高精度滚剪机组和导卫装置。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塑形黄铜带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熔炼:按规定比例添料,当材料全部熔化并出现第一次喷火现象后,开始搅拌和捞渣,取样分析,并计算出铜、铁元素的微调数据,调整实施;(2)浇铸:调整达标后,当出现第二次喷火现象后开始浇铸锭坯;(3)进炉加热后热轧:铸锭加热后进入热轧机,来回反复轧制,最终轧至14.2mm后放场地自然冷却。(4)铣削:用双面铣面机单面各铣削0.5mm;(5)开胚轧制:轧终厚度为5.5~6.0mm;(6)中间退火:使用钟罩式退火炉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金属材料完成一次再结晶的过程。

技术研发人员:朱伟康;薛龙江;王中明;李延忠;林游;林凯;陈传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瑞安市五星铜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9.04
技术公布日:2018.12.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