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操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59024发布日期:2019-03-20 00:23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入炉焦炭实物质量评价调整炉缸死料柱透气性的高炉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焦炭质量对高炉的影响在整个生产因素中约占50%,焦炭质量的波动对高炉的影响质量重大,目前采用的检测物理指标,如m40、m10,以及热态指标,如cir、csr只能片面焦炭质量,并不能真正反映出进入高炉炉缸真正能起到骨架作用焦炭的比例,也就是说无法判断进入高炉炉缸内真正起到骨架作用的焦炭到底有多少。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调整炉缸死料柱透气性的高炉操作方法,主要通过在进入高炉槽下的焦炭实物质量进行评价,尤其是对小粒级焦炭和致密性的区分。小粒级焦炭和致密性差的焦炭在进入炉缸前已经消耗殆尽,起不到骨架作用,这部分焦炭比例增多后,透气性变差,炉缸沟通能力变差,需要增加入炉焦炭比例,来增加焦炭骨架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炉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焦炭取样:

在高炉槽下皮带上取样,且在皮带横断面上取样11~15kg/次;

2)焦炭粒级区分:

取样的焦炭采用25mm×25mm方孔筛,将焦炭区分成≥25mm和<25mm两部分;

3)焦炭致密性区分:

在≥25mm粒级中气孔直径>60um的焦炭为致密性差的焦炭,其余为致密性好的焦炭;

4)将致密性好的焦炭、致密性差的焦炭、<25mm粒级的焦炭进行秤量,然后计算各自占取样总重量的百分比;

5)高炉操作通过调整大块焦焦炭负荷来保证焦炭的骨架作用,焦炭负荷=原料矿单批次重量/原料焦炭单批次重量,具体操作如下:

若致密性好的焦炭大于70%,高炉大块焦焦炭负荷增加2%以上;

若致密性好的焦炭在65%~70%,不包括65%,高炉大块焦焦炭负荷保持不变;

若致密性好的焦炭在55%~65%,不包括55%,高炉大块焦焦炭负荷降低2%~5%;

若致密性好的焦炭在45%~55%之间,不包括45%,高炉大块焦焦炭负荷降低5%~10%;

若致密性好的焦炭在45%以下,说明起到骨架作用焦炭比例很低,高炉大块焦焦炭负荷需降低10%以上或采取全焦冶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方法可快速准确的判定高炉内的能起到骨架作用焦炭的比例,通过每天对入炉前焦炭实物检测,有针对性对高炉炉缸死料柱透气性进行调整,以保证高炉系统的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但是应该指出本发明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一种高炉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焦炭取样:

在高炉槽下皮带上取样,且在皮带横断面上取样11~15kg/次;

2)焦炭粒级区分:

取样的焦炭采用25mm×25mm方孔筛,将焦炭区分成≥25mm和<25mm两部分;

3)焦炭致密性区分:

在≥25mm粒级中将焦炭分出致密性好的焦炭、致密性差的焦炭,黑焦、泡沫焦及孔隙度大的焦炭挑出,气孔直径>60um,该部分为致密性差的焦炭;

4)将致密性好的焦炭、致密性差的焦炭、<25mm粒级的焦炭进行秤量,然后计算各自占取样总重的百分比,计算公式如下:

致密性好的焦炭百分比=致密好的焦炭重量/取样总称得重量×100%;

致密性差的焦炭百分比=致密差的焦炭重量/取样总称得重量×100%;

<25mm粒级的焦炭百分比=<25mm粒级焦炭重量/取样总称得重量×100%;

5)高炉操作通过调整大块焦焦炭负荷来保证焦炭的骨架作用,焦炭负荷=原料矿单批次重量/原料焦炭单批次重量,具体操作如下:

若银白色、致密性好的焦炭大于70%,高炉大块焦焦炭负荷增加2%以上;

若银白色、致密性好的焦炭在65%~70%,不包括65%,高炉大块焦焦炭负荷保持不变;

若银白色、致密性好的焦炭在55%~65%,不包括55%,高炉大块焦焦炭负荷降低2%~5%;

若银白色、致密性好的焦炭在45%~55%之间,不包括45%,高炉大块焦焦炭负荷降低5%~10%;

若银白色、致密性好的焦炭在45%以下,说明起到骨架作用焦炭比例很低,高炉大块焦焦炭负荷需降低10%以上或采取全焦冶炼。

每天对焦炭实物质量进行检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有针对性对高炉炉缸死料柱透气性进行调整,以保证高炉系统的稳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炉操作方法,在高炉槽下皮带上取样,且在皮带横断面上取样11~15kg/次;取样的焦炭采用25mm×25mm方孔筛,将焦炭区分成≥25mm和<25mm两部分;将致密性好的焦炭、致密性差的焦炭、<25mm粒级的焦炭进行秤量,然后计算各自占取样总重量的百分比;根据若致密性好的焦炭占比来调整高炉大块焦焦炭负荷。本发明方法可快速准确的判定高炉内的能起到骨架作用焦炭的比例,通过每天对入炉前焦炭实物检测,有针对性对高炉炉缸死料柱透气性进行调整,以保证高炉系统的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宇;王光伟;胡德顺;刘喜亮;王东;徐挺;王渐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鞍钢集团朝阳钢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21
技术公布日:2019.03.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