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电机式拉丝用退火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5739发布日期:2020-08-07 18:3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电机式拉丝用退火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线拉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分电机式拉丝用退火设备。



背景技术:

铜线拉丝的工序中,需要对铜线进行加热及退火以提高铜线的结构强度,现有的退火工序一般是把拉丝加热后的铜线经过水箱,并在水箱内的水体作用下快速降温,以达到退火的效果,但是,水箱的水体流动性不佳,导致水体水质容易变差,铜线在水质不佳的水体上退火会容易在变面出现斑点,影响铜线质量;另外现有退火设备的传动均为4条轴用皮带连接的传动形式,存在传动误差并难减小及消除,运行一段时间后带轮磨损,又会产生传动误差,因此设备运行时线材与导电轮间存在打火,对线材表造成极大损伤。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分电机式拉丝用退火设备,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分电机式拉丝用退火设备,包括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拉丝铜线依次经过的第一带电轮,第二带电轮,第三带电轮和主传动轮,第二带电轮的电极与第一、三带电轮的电极相反,主传动轮,第一、二、三带电轮相互之间设有若干个用于连接拉丝铜线的辅助转轮,还包括喷淋水箱以及运水机构,喷淋水箱包括喷淋腔以及第一进水腔,第三带电轮设置于喷淋腔内,第一进水腔与运水机构的出水端连接,喷淋腔与第一进水腔之间通过喷淋架以及柜门连接,喷淋架呈与第三带电轮对应的圆弧状。

所述第二带电轮与第三带电轮之间设有第一冷却管,喷淋水箱还包括第二进水腔,第二进水腔分别与运水机构的出水端以及第一冷却管连接,第一冷却管与运水机构的进水端连接。

所述第三带电轮与主传动轮之间设有第二冷却管,喷淋水箱还包括第三进水腔,第三进水腔分别与运水机构的出水端以及第二冷却管连接,第二冷却管与运水机构的进水端连接。

所述第一冷却管和/或第二冷却管的外侧壁上设有玻璃面板。

所述喷淋腔的底部连接有储水箱,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分别通过储水箱与运水机构的进水端连接。

所述储水箱内设有过滤装置。

所述第一带电轮,第二带电轮,第三带电轮以及主传动轮分别连接有第一传动电机,第二传动电机,第三传动电机以及第四传动电机。

所述第一带电轮,第二带电轮和第三带电轮各自的转轴上均连接有碳刷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进水腔,喷淋腔与运水机构形成循环水路,在喷淋架的作用下,以喷淋的方式对喷淋水箱内的拉丝铜线进行快速降温退火处理,保证水体在拉丝铜线上的流动性,避免退火后的铜线表面出现斑点,提高铜线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视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2,本分电机式拉丝用退火设备,包括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拉丝铜线依次经过的第一带电轮11,第二带电轮12,第三带电轮13和主传动轮14,第二带电轮12的电极与第一、三带电轮的电极相反,主传动轮14,第一、二、三带电轮相互之间设有若干个用于连接拉丝铜线的辅助转轮15,还包括喷淋水箱2以及运水机构(图中未标示),喷淋水箱2包括喷淋腔21以及第一进水腔22,第三带电轮13设置于喷淋腔21内,第一进水腔22与运水机构的出水端连接,喷淋腔21与第一进水腔22之间通过喷淋架23以及柜门(图中未画出)连接,喷淋水箱2的柜门使第一水腔22和喷淋腔21各自形成密闭的腔体,柜门为中空结构,水体进入第一进水腔22后进入柜门,喷淋架23与柜门连通,使水体依次经过第一进水腔22,柜门,喷淋架23后进入喷淋腔21内,喷淋架23呈与第三带电轮13对应的圆弧状,第一进水腔22,喷淋腔21与运水机构形成循环水路,在喷淋架23的作用下,以喷淋的方式对喷淋水箱2内的拉丝铜线进行快速降温退火处理,保证水体在拉丝铜线上的流动性,避免退火后的铜线表面出现斑点,提高铜线的质量。

进一步地,第二带电轮12与第三带电轮13之间设有第一冷却管31,喷淋水箱2还包括第二进水腔24,第二进水腔24分别与运水机构的出水端以及第一冷却管31连接,第一冷却管31与运水机构的进水端连接,第一冷却管31可以对拉丝铜线进行一次冷却退火效果。

进一步地,第三带电轮13与主传动轮14之间设有第二冷却管32,喷淋水箱2还包括第三进水腔25,第三进水腔25分别与运水机构的出水端以及第二冷却管32连接,第二冷却管32与运水机构的进水端连接,第二冷却管32可以对经过其的拉丝铜线作进一步冷却处理。

进一步地,喷淋腔21的底部连接有储水箱4,第一冷却管31和第二冷却管32分别通过储水箱4与运水机构的进水端连接,使设备形成整体循环的水路。

进一步地,第一冷却管31和/或第二冷却管32的外侧壁上设有玻璃面板311,方便生产工人观测水位。

进一步地,储水箱4内设有过滤装置(图中未画出),提高设备中各个水路的水体水质。

进一步地,第一带电轮11,第二带电轮12,第三带电轮13以及主传动轮14分别连接有第一传动电机51,第二传动电机52,第三传动电机53以及第四传动电机54,方便调节彼此之间的转速比,根据不同型号的铜线材质以调节最优的滑差,改用分电机传动后,可以微调传动比,减小打火几率。

进一步地,第一带电轮11,第二带电轮12和第三带电轮13各自的转轴上均连接有碳刷结构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铜线在第一,二带电轮之间形成第一次加热,在第二,三带电轮之间形成第二次加热,其中,在第二次加热过程中,铜线在经过第一冷却管31时同时进行冷却预处理,铜线进入喷淋水箱2后被喷淋冷却退火,然后经过第二冷却管32的进一步冷却处理后在主传动轮14的作用下离开本退火设备,完成退火工序。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

本技术:
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分电机式拉丝用退火设备,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拉丝铜线依次经过的第一带电轮(11),第二带电轮(12),第三带电轮(13)和主传动轮(14),所述第二带电轮(12)的电极与第一、三带电轮的电极相反,所述主传动轮(14),第一、二、三带电轮相互之间设有若干个用于连接拉丝铜线的辅助转轮(1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淋水箱(2)以及运水机构,所述喷淋水箱(2)包括喷淋腔(21)以及第一进水腔(22),所述第三带电轮(13)设置于喷淋腔(21)内,所述第一进水腔(22)与运水机构的出水端连接,所述喷淋腔(21)与第一进水腔(22)之间通过喷淋架(23)以及柜门连接,所述喷淋架(23)呈与第三带电轮(13)对应的圆弧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电机式拉丝用退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电轮(12)与第三带电轮(13)之间设有第一冷却管(31),所述喷淋水箱(2)还包括第二进水腔(24),所述第二进水腔(24)分别与运水机构的出水端以及第一冷却管(31)连接,所述第一冷却管(31)与运水机构的进水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分电机式拉丝用退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带电轮(13)与主传动轮(14)之间设有第二冷却管(32),所述喷淋水箱(2)还包括第三进水腔(25),所述第三进水腔(25)分别与运水机构的出水端以及第二冷却管(32)连接,所述第二冷却管(32)与运水机构的进水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分电机式拉丝用退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管(31)和/或第二冷却管(32)的外侧壁上设有玻璃面板(3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分电机式拉丝用退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腔(21)的底部连接有储水箱(4),所述第一冷却管(31)和第二冷却管(32)分别通过储水箱(4)与运水机构的进水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分电机式拉丝用退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4)内设有过滤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分电机式拉丝用退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电轮(11),第二带电轮(12),第三带电轮(13)以及主传动轮(14)分别连接有第一传动电机(51),第二传动电机(52),第三传动电机(53)以及第四传动电机(54)。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分电机式拉丝用退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电轮(11),第二带电轮(12)和第三带电轮(13)各自的转轴上均连接有碳刷结构(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电机式拉丝用退火设备,包括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拉丝铜线依次经过的第一带电轮,第二带电轮,第三带电轮和主传动轮,第二带电轮的电极与第一、三带电轮的电极相反,还包括喷淋水箱以及运水机构,喷淋水箱包括喷淋腔以及第一进水腔,第三带电轮设置于喷淋腔内,第一进水腔与运水机构的出水端连接,喷淋腔与第一进水腔之间通过喷淋架连接,喷淋架呈与第三带电轮对应的圆弧状,第一进水腔,喷淋腔与运水机构形成循环水路,在喷淋架的作用下,以喷淋的方式对喷淋水箱内的拉丝铜线进行快速降温退火处理,保证水体在拉丝铜线上的流动性,避免退火后的铜线表面出现斑点,提高铜线的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谭佩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现雄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6
技术公布日:2020.08.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