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结构的钢带热处理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14950发布日期:2021-11-09 23:41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结构的钢带热处理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余热回收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结构的钢带热处理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节能减排是经济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钢带是指以碳钢制成的输送带作为带式输送机的牵引和运载构件,也可用于捆扎货物,是各类轧钢企业为了适应不同工业部门工业化生产各类金属或机械产品的需要而生产的一种窄而长的钢板,钢带又称带钢,长度根据每卷的大小略有不同,带钢一般成卷供应,具有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便于加工、节省材料等优点,为了提高钢带的质量,一般对钢带进行热处理加工,钢带在热处理加工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此时利用钢带冷却时的余热能够节约能源、改善劳动条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钢带的余热是指钢带在完成淬火回火后剩余的热量,钢带回火后一般都让其自然冷却。
3.但是现有技术中钢带热处理时经过加热、淬火、回火后自然冷却浪费了大量的热量,造成资源浪费,而且现有技术中钢带热处理加工时钢带的外表面极易相互摩擦,影响钢带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钢带热处理时经过加热、淬火、回火后自然冷却浪费了大量的热量,造成资源浪费,而且现有技术中钢带热处理加工时钢带的外表面极易相互摩擦,影响钢带的结构强度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双层结构的钢带热处理余热回收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层结构的钢带热处理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加热炉和引导件,所述加热炉的一端连通设置有淬火炉,所述淬火炉的一端连通设置有回火炉,所述引导件的两端均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引导件一端通过其中一个导流槽连通设置于加热炉的另一端,所述引导件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导流槽连通设置于回火炉的一端,所述引导件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余热回收管。
6.优选的,所述余热回收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传动辊。
7.优选的,所述余热回收管的两侧内壁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液压杆,两个所述液压杆为一组,每组所述液压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辊。
8.优选的,多组所述液压杆均呈等距排列。
9.优选的,所述余热回收管的内部开设有真空腔。
10.优选的,所述加热炉、淬火炉、回火炉与引导件的俯视图呈圆环状排列。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发明中,使用时,将钢带的一端通过余热回收管插入其中一个导流槽的内部,使钢带依次进入加热炉、淬火炉、回火炉,再通过另一个导流槽进入余热回收管的内部,钢
带通过加热、淬火工艺后,在回火炉的内部再次加热,在余热回收管内部不断移动时,利用温度差进行热传递,将等待冷却钢带中的热能不断传递未加工的低温钢带内,避免热能流失,节约能源,提高钢带的加工效率。
13.2、本发明中,两个第一传动辊在钢带进入和脱离引导件内部开设的导流槽时,降低摩擦力,也避免加工后的钢带与未加工的钢带表面贴合,摩擦后导致钢带的外表面受损,保障加工生产质量,通过多组等距分布的液压杆、多个第二传动辊推动加工后的钢带与未加工的钢带相互靠拢,提高热传递的效率,真空腔阻止热传递,降低热量流失,加热炉、淬火炉、回火炉与引导件的俯视图呈圆环状排列,使钢带加工时受力均衡。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提出一种双层结构的钢带热处理余热回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提出一种双层结构的钢带热处理余热回收装置余热回收管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提出一种双层结构的钢带热处理余热回收装置引导件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例说明:1、加热炉;2、保护罩;3、回火炉;4、引导件;5、余热回收管;6、液压杆;7、第二传动辊;8、真空腔;9、第一传动辊;10、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0.实施例1,如图1

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层结构的钢带热处理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加热炉1和引导件4,加热炉1的一端连通设置有淬火炉2,淬火炉2的一端连通设置有回火炉3,引导件4的两端均开设有导流槽10,引导件4一端通过其中一个导流槽10连通设置于加热炉1的另一端,引导件4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导流槽10连通设置于回火炉3的一端,引导件4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余热回收管5。
21.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使用时,将钢带的一端通过余热回收管5插入其中一个导流槽10的内部,使钢带依次进入加热炉1、淬火炉2、回火炉3,再通过另一个导流槽10进入余热回收管5的内部,钢带通过加热、淬火工艺后,在回火炉3的内部再次加热,在余热回收管5内部不断移动时,利用温度差进行热传递,将等待冷却钢带中的热能不断传递未加工的低温钢带内,避免热能流失,节约能源,提高钢带的加工效率。
22.实施例2,如图1

3所示,余热回收管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传动辊9,余热回收管5的两侧内壁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液压杆6,两个液压杆6为一组,每组液压杆6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辊7,多组液压杆6均呈等距排列,余热回收管5的内部开设有真空腔8,加热炉1、淬火炉2、回火炉3与引导件4的俯视图呈圆环状排列。
23.其整个实施例2达到的效果为,两个第一传动辊9在钢带进入和脱离引导件4内部开设的导流槽10时,降低摩擦力,也避免加工后的钢带与未加工的钢带表面贴合,摩擦后导致钢带的外表面受损,保障加工生产质量,通过多组等距分布的液压杆6、多个第二传动辊7推动加工后的钢带与未加工的钢带相互靠拢,提高热传递的效率,真空腔8阻止热传递,降低热量流失,加热炉1、淬火炉2、回火炉3与引导件4的俯视图呈圆环状排列,使钢带加工时受力均衡。
24.本发明中的加热炉1、淬火炉2和回火炉3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其工作原理是已经公知的技术,其型号根据实际使用选择合适的型号,所以对加热炉1、淬火炉2和回火炉3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连接方式。
25.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层结构的钢带热处理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炉(1)和引导件(4),所述加热炉(1)的一端连通设置有淬火炉(2),所述淬火炉(2)的一端连通设置有回火炉(3),所述引导件(4)的两端均开设有导流槽(10),所述引导件(4)一端通过其中一个导流槽(10)连通设置于加热炉(1)的另一端,所述引导件(4)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导流槽(10)连通设置于回火炉(3)的一端,所述引导件(4)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余热回收管(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钢带热处理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管(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传动辊(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钢带热处理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管(5)的两侧内壁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液压杆(6),两个所述液压杆(6)为一组,每组所述液压杆(6)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辊(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钢带热处理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液压杆(6)均呈等距排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钢带热处理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管(5)的内部开设有真空腔(8)。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钢带热处理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1)、淬火炉(2)、回火炉(3)与引导件(4)的俯视图呈圆环状排列。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层结构的钢带热处理余热回收装置,涉及药品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加热炉和引导件,加热炉的一端连通设置有淬火炉,淬火炉的一端连通设置有回火炉,引导件的两端均开设有导流槽,引导件一端通过其中一个导流槽连通设置于加热炉的另一端。本发明,使用时,将钢带的一端通过余热回收管插入其中一个导流槽的内部,使钢带依次进入加热炉、淬火炉、回火炉,再通过另一个导流槽进入余热回收管的内部,钢带通过加热、淬火工艺后,在回火炉的内部再次加热,在余热回收管内部不断移动时,利用温度差进行热传递,将等待冷却钢带中的热能不断传递未加工的低温钢带内,避免热能流失,节约能源,提高钢带的加工效率。提高钢带的加工效率。提高钢带的加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华 冷军 周健 贺振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华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3
技术公布日:2021/1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