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绵钛还原蒸馏生产的加料大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67555发布日期:2021-12-24 22:54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海绵钛还原蒸馏生产的加料大盖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海绵钛的生产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海绵钛还原蒸馏生产的加料大盖。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外工业生产海绵钛均采用克劳尔法,主要原材料是镁、四氯化钛、氩气。镁还原四氯化钛方法是不断向反应器内通入液态四氯化钛,四氯化钛与熔融状态下的镁发生置换反应,主要生成海绵钛和氯化镁。生产过程中,需要充入适当的氩气保护,防止反应器内进入空气污染产品,须控制反应器内压力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生产;为防止产品烧结同时也防止四氯化钛出现低温反应,影响产品质量,也须控制反应器内温度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现有技术直管加料在还原过程中,不管料速怎样变化,反应点始终在反应液面上固定点位置进行,会造成反应点局部镁量不足,不利于正常反应,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海绵钛在还原生产过程中加料反应点始终在反应液面上固定点位置进行,造成反应点局部镁量不足,不利于还原反应,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海绵钛还原蒸馏生产的加料大盖,包括大法兰1,及分别设于大法兰1上的抽空管2、加热器筒体3、真空通道管4、大盖筒体5、保温层6、大盖筒体底板7和加料套管8;大法兰1下方的大盖筒体5与大盖筒体底板7连接,组成一个封闭腔体,保温层6设于封闭腔体内;加料套管8穿过大盖法兰1和大盖筒体底板7;所述加料套管8与大盖法兰1呈30
°‑ꢀ
75
°
夹角,在同一个圆周均匀分布加料套管8为三至五根,其作用反应点的运动轨迹随料速的变化而变化,有利于反应充分进行,改善钛坨结构,便于后续蒸馏。
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实现了海绵钛还原时,减少(或杜绝)低温反应区域,采用多管斜加料,在同一个圆周上斜加料,反应点的运动轨迹随料速的变化而变化,有利于反应充分进行,改善钛坨结构,便于后续蒸馏。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7.图中:1

大法兰、2

抽空管、3

加热器筒体、4

真空通道管、5

大盖筒体、6

保温层、7

大盖筒体底板、8

加料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就此理解为本发明所述主题的
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凡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修改、替换和变更,均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9.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海绵钛还原蒸馏生产的加料大盖,包括大法兰1,及分别设于大法兰1上的抽空管2、加热器筒体3、真空通道管4、大盖筒体5、保温层6、大盖筒体底板7和加料套管8;大法兰1下方的大盖筒体5与大盖筒体底板7连接,组成一个封闭腔体,保温层6设于其内;加料套管8穿过大盖法兰1和大盖筒体底板7;所述加料套管8与大盖法兰1呈30
°‑ꢀ
75
°
夹角,在同一个圆周均匀分布加料套管8为三至五根,其作用反应点的运动轨迹随料速的变化而变化,有利于反应充分进行,改善钛坨结构,便于后续蒸馏。
10.海绵钛还原加料生产前,连接各路管道,当反应器内压力和温度达到要求时,通过加料斜管,在同一个圆周上斜加料,反应点的运动轨迹随料速的变化而变化,向反应器内陆续加四氯化钛料,使其与镁作用生产钛和氯化镁,间隙式排除氯化镁。利用本发明装置,避免了还原过程中四氯化钛在反应点处出现相对镁量不足,不能正常反应,影响钛坨结构,不利后续蒸馏;进一步改善钛坨结构,提升产品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海绵钛还原蒸馏生产的加料大盖,包括大法兰(1),及分别设于大法兰(1)上的抽空管(2)、加热器筒体(3)、真空通道管(4)、大盖筒体(5)、保温层(6)、大盖筒体底板(7)和加料套管(8);大法兰(1)下方的大盖筒体(5)与大盖筒体底板(7)连接,组成一个封闭腔体,保温层(6)设于其内;加料套管(8)穿过大盖法兰(1)和大盖筒体底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套管(8)与大盖法兰(1)呈30
°‑ꢀ
75
°
夹角,在同一个圆周均匀分布加料套管(8)为三至五根。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海绵钛还原蒸馏生产的加料大盖,包括大法兰,及分别设于大法兰上的抽空管、加热器筒体、真空通道管、大盖筒体、保温层6、大盖筒体底板和加料套管;大法兰下方的大盖筒体与大盖筒体底板连接,组成一个封闭腔体,保温层设于其内;加料套管穿过大盖法兰1和大盖筒体底板;加料套管8与大盖法兰呈30


技术研发人员:盛远禄 李金泽 黄晓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2
技术公布日:2021/12/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