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阀压铸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82553发布日期:2022-02-08 11:19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节阀压铸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节阀压铸模。


背景技术:

2.当代气压与液压控制系统逐渐增多,对于控制阀门的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调节阀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阀门产品之一,已经在生产技术上进行的多次突破,无论是在压铸生产,还是后处理打磨,以及精度控制方面,均具有显著的技术进步,而在批量生产的供应需求下,阀门的各个零部件的生产效率需要大幅提升,而同为调节阀的几个主体零件:阀盖、阀芯和阀座,在生产工艺和选材上是完全相同的,均采用同种材质压铸生产。而传统工艺上是将一个零件单独压铸生产,成型并进行后处理精加工后进行装配,然而由于不同的压铸模生产制备时的工况不同,压铸原料在不一致的条件下生产,最后成品零件再组装完成的调节阀产品在使用上磨合效果不佳,若是能将这几个主体零件采用同一个压铸模压铸生产,统一了工况和压铸原料成分,成型的产品质地相当,成品装配完成后的调节阀自成一体,材料强度持平,可延长不少使用寿命,故我们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将这多个主体零件成型于同一个模仁的压铸模设备,并且保证在压铸时,根据每个零件的体积和结构特性,单独设计溢流槽,以保证生产制备的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鉴于背景技术中的技术要求,我们设计一种调节阀压铸模,在模仁内设置包括阀盖、阀芯和阀座的三种零件的型腔,一模多穴压铸成型,并且根据每个零件体积大小、结构壁厚单独设计不同大小规格的溢流槽,使每个独立的型腔内的金属液充分压缩,统一了工况和压铸原料成分,成型的产品质地相当,成品装配完成后的调节阀自成一体,材料强度持平,可延长使用寿命。
4.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调节阀压铸模,包括模座、下模板、上模板、导杆导套组件以及上模仁和下模仁,所述上模仁和下模仁配合后形成分型面,所述上模仁和下模仁之间设置有一体成型调节阀的阀盖、阀芯和阀座三个零件的型腔,并构成中心对称的两组模穴,
6.所述阀盖的型腔内侧连接分浇道,外侧连接有第一溢流槽,所述阀芯的型腔内侧连接分浇道,外侧连接有第二溢流槽,所述阀座的型腔内侧连接分浇道,外侧连接有第三溢流槽,其中第一溢流槽的容积大于第二溢流槽的容积而小于第三溢流槽的容积。
7.进一步地,与阀盖的型腔连接的分浇道截面面积大于与阀芯的型腔连接的分浇道截面面积,而小于阀座的型腔连接的分浇道截面面积。
8.进一步地,所述分型面中心设置有主浇道和压铸口,所述主浇道与分浇道连通,所述压铸口竖直向上,并与上模板配合固连。
9.进一步地,所述下模仁的下端竖直方向设置有若干个顶针,所述顶针正对型腔内待成型的调节阀零件结构的顶推部位。
10.进一步地,所述上模仁和下模仁内均设置有冷却水管道,并通过外接的进水口灌入冷却水、出水口流出冷却水。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该调节阀压铸模在模仁内设置包括阀盖、阀芯和阀座的三种零件的型腔,一模多穴压铸成型,并且根据每个零件体积大小、结构壁厚单独设计不同大小规格的溢流槽,使每个独立的型腔内的金属液充分压缩,统一了工况和压铸原料成分,成型的产品质地相当,成品装配完成后的调节阀自成一体,材料强度持平,可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施例调节阀压铸模的立体图;
14.图2为本实施例调节阀压铸模去除上模板、上模仁后的立体图;
15.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型腔、分浇道和主浇道的立体图;
16.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型腔、分浇道和主浇道的侧仰视图
17.图5为本实施例调节阀压铸模去除上模板、下模板、上模仁和下模仁后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施例所述阀盖、阀芯和阀座的侧仰视图;
19.其中,1-压铸口,2-上模板,3-导杆导套组件,4-下模座,5-顶针推杆,6-顶针推板,7-模座,8-下模仁的冷却水管道,9-上模仁的冷却水管道,10-下模仁,11-阀芯,12-阀盖,13-阀座,14-主浇道,15-第一溢流槽,16-第三溢流槽,17-分浇道,18-第二溢流槽,19-顶针。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1.请参阅图1-6,本实施例提出一种调节阀压铸模,包括模座7、下模板、上模板2、导杆导套组件3以及上模仁和下模仁10,所述上模仁和下模仁10配合后形成分型面,所述上模仁和下模仁10之间设置有一体成型调节阀的阀盖12、阀芯11和阀座13三个零件的型腔,并构成中心对称的两组模穴,所述阀盖12的型腔内侧连接分浇道17,外侧连接有第一溢流槽15,所述阀芯11的型腔内侧连接分浇道17,外侧连接有第二溢流槽18,所述阀座13的型腔内侧连接分浇道17,外侧连接有第三溢流槽16,其中第一溢流槽15的容积大于第二溢流槽18的容积而小于第三溢流槽16的容积。
22.其中,所述阀座体积较大,并且外周壁厚较薄,在保证阀芯和阀盖填充压力足够的情况下,与阀座连接的分浇道流通量最大,并且保证高压铸造时阀座被填充饱满,成型良好。
23.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是,与阀盖12的型腔连接的分浇道17截面面积大于与阀芯11的型腔连接的分浇道17截面面积,而小于阀座13的型腔连接的分浇道17截面面积,保证高压铸造时阀座被填充饱满,成型良好。
24.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是,所述分型面中心设置有主浇道14和压铸口1,所述主浇道14与分浇道17连通,所述压铸口1竖直向上,并与上模板2配合固连,
25.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是,所述下模仁10的下端竖直方向设置有若干个顶针19,所述顶针19正对型腔内待成型的调节阀零件结构的顶推部位。
26.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是,所述上模仁和下模仁10内均设置有冷却水管道,并通过外接的进水口灌入冷却水、出水口流出冷却水。
27.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调节阀压铸模,包括模座、下模板、上模板、导杆导套组件以及上模仁和下模仁,所述上模仁和下模仁配合后形成分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仁和下模仁之间设置有一体成型调节阀的阀盖、阀芯和阀座三个零件的型腔,并构成中心对称的两组模穴,所述阀盖的型腔内侧连接分浇道,外侧连接有第一溢流槽,所述阀芯的型腔内侧连接分浇道,外侧连接有第二溢流槽,所述阀座的型腔内侧连接分浇道,外侧连接有第三溢流槽,其中第一溢流槽的容积大于第二溢流槽的容积而小于第三溢流槽的容积,与阀盖的型腔连接的分浇道截面面积大于与阀芯的型腔连接的分浇道截面面积,而小于阀座的型腔连接的分浇道截面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阀压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型面中心设置有主浇道和压铸口,所述主浇道与分浇道连通,所述压铸口竖直向上,并与上模板配合固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阀压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仁的下端竖直方向设置有若干个顶针,所述顶针正对型腔内待成型的调节阀零件结构的顶推部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阀压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仁和下模仁内均设置有冷却水管道,并通过外接的进水口灌入冷却水、出水口流出冷却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调节阀压铸模,包括模座、下模板、上模板、导杆导套组件以及上模仁和下模仁,上模仁和下模仁配合后形成分型面,上模仁和下模仁之间设置有一体成型调节阀的阀盖、阀芯和阀座三个零件的型腔,并构成中心对称的两组模穴,阀盖、阀芯和阀座的型腔内侧连接分浇道,外侧连接有第一溢流槽,该调节阀压铸模在模仁内设置包括阀盖、阀芯和阀座的三种零件的型腔,一模多穴压铸成型,并且根据每个零件体积大小、结构壁厚单独设计不同大小规格的溢流槽,使每个独立的型腔内的金属液充分压缩,统一了工况和压铸原料成分,成型的产品质地相当,成品装配完成后的调节阀自成一体,材料强度持平,可延长使用寿命。可延长使用寿命。可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袁兴国 吴俊军 闫玉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紫东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1
技术公布日:2022/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