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带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991201发布日期:2023-04-29 15:27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不锈钢带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锈钢带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1、不锈钢精密传动钢带用于纤维板、刨花板连续热压机,起到一种模具的作用,是压机的核心部件。钢带在压机中以环形形式连续循环周期性运行,钢带始终承受着温度变化带来的热应力、辊筒张紧带来的拉应力、钢带在辊筒表面弯曲造成的弯曲应力。在连续压机中,钢带承受的峰值应力在500mpa左右(拉应力、热应力和弯曲应力叠加之和),这就要求不锈钢带具有高的疲劳强度。

2、另外,与钢带内表面接触的、起到传温传压作用的辊杆,洛氏硬度hrc50度,在压机工作时,辊杆和钢带之间会存在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辊杆持续性磨损钢带内表面,这就要求不锈钢带具有高的力学性能。

3、因此,开发一种能够提升不锈钢带性能的热处理工艺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和需求,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不锈钢带及其制造方法,其由于采取了如下技术特征而解决了上述问题,并带来其他技术效果。

2、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锈钢带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具有预定尺寸的不锈钢带,所述不锈钢带以重量%计包含:小于0.09%的c、1%-2%的si、小于1%的mn、13.25%-15.25%的cr、6.5%-7.75%的ni、小于0.04%的p、小于0.01%的s、0.22%-0.47%的ti、0.4%-1%的cu、0.5%-1%的mo、余量的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对所述不锈钢带进行热处理。

3、所述热处理包括:加热至介于1015℃和1045℃之间的固溶温度,保温第一预定时间,然后通过第一冷却步骤冷却至室温;加热至介于945℃和955℃之间的调整温度,保温第二预定时间,然后通过第二冷却步骤冷却至室温;冷却至小于-80℃的冷却温度,保温8h;加热至介于505℃和555℃之间的时效温度,保温4h,然后通过第三冷却步骤冷却至室温。

4、根据以上实施例,针对本公开所提出成分的不锈钢带,经过固溶处理、调整处理、冷处理和时效处理四个步骤和具体的处理参数选择,获得较高的疲劳强度和良好的力学性能。根据本公开提出的制造方法制成的不锈钢带,特别适用于不锈钢精密传动钢带的应用,通过首尾焊接所述不锈钢带形成环形的不锈钢传动带。

5、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预定时间根据不锈钢带的厚度进行调整,所述第一预定时间介于4min/mm至6min/mm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时间为5min/mm。

6、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预定时间根据不锈钢带的厚度进行调整,所述第一预定时间介于8min/mm至12min/mm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时间为10min/mm。

7、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冷却步骤包括使用室温水进行冷却。通过室温水进行冷却可以快速将不锈钢带冷却至室温。

8、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冷却步骤和/或第三冷却步骤包括在空气中自然冷却。

9、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时效温度介于505℃和515℃之间、介于525℃和535℃之间或介于545℃和555℃之间。时效温度越高,抗拉强度越低,疲劳强度越高,因此可以根据材料所需的强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时效温度。

10、在一些示例中,冷却处理可以通过液氮进行,例如在液氮中冷却至小于零下80℃的冷却温度。

11、另一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不锈钢带,所述不锈钢带以重量%计包含:小于0.09%的c、1%-2%的si、小于1%的mn、13.25%-15.25%的cr、6.5%-7.75%的ni、小于0.04%的p、小于0.01%的s、0.22%-0.47%的ti、0.4%-1%的cu、0.5%-1%的mo、余量的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不锈钢带通过如前所述的制造方法制造。

12、在一些示例中,所述不锈钢带的疲劳强度≥570mpa,屈服强度≥1500mpa,抗拉强度≥1550mpa,洛氏硬度≥hrc45。

13、通过本发明公布的热处理工艺,能够保证热处理后的钢带疲劳强度在不低于570mpa时,屈服强度≥1500mpa,抗拉强度≥1550mpa,洛氏硬度≥hrc45。



技术特征:

1.一种不锈钢带的制造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时间根据不锈钢带的厚度进行调整,所述第一预定时间介于4min/mm至6min/mm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时间为5min/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时间根据不锈钢带的厚度进行调整,所述第一预定时间介于8min/mm至12min/mm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时间为10min/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冷却步骤包括使用室温水进行冷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冷却步骤和/或第三冷却步骤包括在空气中自然冷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时效温度介于505℃和515℃之间、介于525℃和535℃之间或介于545℃和555℃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液氮中冷却至小于-80℃的冷却温度。

10.一种不锈钢带,所述不锈钢带以重量%计包含:小于0.09%的c、1%-2%的si、小于1%的mn、13.25%-15.25%的cr、6.5%-7.75%的ni、小于0.04%的p、小于0.01%的s、0.22%-0.47%的ti、0.4%-1%的cu、0.5%-1%的mo、余量的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不锈钢带通过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制造。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不锈钢带,其中,所述不锈钢带的疲劳强度≥570mpa,屈服强度≥1500mpa,抗拉强度≥1550mpa,洛氏硬度≥hrc45。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锈钢带及其制造方法,所述不锈钢带以重量%计包含:小于0.09%的C、1%‑2%的Si、小于1%的Mn、13.25%‑15.25%的Cr、6.5%‑7.75%的Ni、小于0.04%的P、小于0.01%的S、0.22%‑0.47%的Ti、0.4%‑1%的Cu、0.5%‑1%的Mo、余量的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对所述不锈钢带进行热处理,所述热处理包括:固溶处理、调整处理、冷处理和时效处理。所述不锈钢带的疲劳强度≥570MPa,屈服强度≥1500MPa,抗拉强度≥1550MPa,洛氏硬度≥HRC45。

技术研发人员:管玉昌,高旭,刘向飞,陈慧磊,王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敦化市拜特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