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通钢量高性能长寿命塞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69897发布日期:2023-04-20 05:09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通钢量高性能长寿命塞棒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铸造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通钢量高性能长寿命塞棒。


背景技术:

1、塞棒作为钢水从中间包到结晶器的重要控流组件,承载着钢水流速的控制,尤其是和中包上水口配合控流的塞棒棒头部位。

2、现有的,如中国专利号:cn201520254355.3中复合型塞棒头,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复合型塞棒头,包括棒身、过渡层、棒头、结构层、腔室、气体通道;棒身与棒头之间设有过渡层,棒头表面设有结构层,棒身内设有腔室,腔室连通棒头内设的气体通道,腔室与气体通道之间通过多阶梯管连通;结构层为大颗粒低碳材料制成,厚度为15~20mm。本实用新型提高了产品的耐侵蚀性。

3、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棒头经受不住长时间的冲刷、侵蚀,塞棒棒头损毁严重,且容易出现掉头、开裂等现象,不能满足长时间浇铸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通钢量高性能长寿命塞棒。

2、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内容包括:

3、一种高通钢量高性能长寿命塞棒,包括塞棒本体和塞棒棒头,所述塞棒棒头设置于所述塞棒本体的下端面,所述塞棒棒头依次设置有过渡层、塞棒头背部料层和棒头层,所述过渡层与所述塞棒头背部料层的结合处为锯齿状,所述棒头层为包裹式薄膜结构设计。

4、优选的,所述塞棒头背部料层与所述棒头层的接触面上设置有若干周向凹槽。

5、优选的,所述棒头层与所述塞棒头背部料层的接触面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周向凹槽匹配的周向凸环。

6、优选的,所述塞棒头背部料层注塑成型为一号光滑凹凸曲面,所述一号光滑凹凸曲面上的每个凹部模块上均设置有若干盲孔。

7、优选的,所述棒头层注塑成型为锥状薄膜结构,所述锥状薄膜结构的内表面为二号光滑凹凸曲面,所述二号光滑凹凸曲面上的每个凸面模块上均设置有若干凸起圆柱。

8、优选的,所述凸起圆柱与所述盲孔相配合。

9、优选的,所述凸起圆柱高3-5mm,直径为4-6mm。

10、优选的,所述凸起圆柱纵向设置有4个,周向设置有6个。

11、优选的,所述棒头层与所述塞棒头背部料层圆滑过渡。

12、优选的,所述塞棒棒头为超低碳镁质耐材。

13、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通钢量高性能长寿命塞棒,其有益效果在于:

14、(1)塞棒棒头与塞棒本体之间增加过渡层且所述过渡层呈锯齿状,增加了所述塞棒本体和所述塞棒棒头的接触面积,杜绝了浇铸过程中塞棒棒头断裂事故的发生。

15、(2)塞棒棒头采用薄膜结构设计,且在塞棒棒头层和塞棒头背部料层之间采用特殊的交界面结合方式,保证二者在塞棒的生产过程及使用过程都保持较好的结合,不会出现分层开裂的情况。



技术特征:

1.一种高通钢量高性能长寿命塞棒,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通钢量高性能长寿命塞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塞棒头背部料层与所述棒头层的接触面上设置有若干周向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通钢量高性能长寿命塞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棒头层与所述塞棒头背部料层的接触面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周向凹槽匹配的周向凸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通钢量高性能长寿命塞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塞棒头背部料层注塑成型为一号光滑凹凸曲面,所述一号光滑凹凸曲面上的每个凹部模块上均设置有若干盲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通钢量高性能长寿命塞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棒头层注塑成型为锥状薄膜结构,所述锥状薄膜结构的内表面为二号光滑凹凸曲面,所述二号光滑凹凸曲面上的每个凸面模块上均设置有若干凸起圆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通钢量高性能长寿命塞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圆柱与所述盲孔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通钢量高性能长寿命塞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圆柱高3-5mm,直径为4-6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通钢量高性能长寿命塞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圆柱纵向设置有4个,周向设置有6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通钢量高性能长寿命塞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棒头层与所述塞棒头背部料层圆滑过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通钢量高性能长寿命塞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塞棒棒头为超低碳镁质耐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通钢量高性能长寿命塞棒。包括塞棒本体和塞棒棒头,所述塞棒棒头设置于所述塞棒本体的下端面,所述塞棒棒头依次设置有过渡层、塞棒头背部料层和棒头层,所述过渡层与所述塞棒头背部料层的结合处为锯齿状,所述棒头层为包裹式薄膜结构设计。本技术的塞棒棒头与塞棒本体之间增加过渡层且所述过渡层呈锯齿状,增加了所述塞棒本体和所述塞棒棒头的接触面积,杜绝了浇铸过程中塞棒棒头断裂事故的发生。此外,塞棒棒头采用薄膜结构设计,在塞棒棒头层和塞棒头背部料层之间采用特殊的交界面结合方式,保证二者在塞棒的生产过程及使用过程都保持较好的结合,不会出现分层开裂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任彦军,白光照,孙林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维苏威高级陶瓷(中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