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带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91853发布日期:2023-09-27 16:30阅读:27来源:国知局
砂带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砂带机。


背景技术:

1、砂带机是是用于进行磨削、抛光等操作的自动化工具,能够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传统的砂带机,更换砂带的过程较为繁琐,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2、针对上述砂带机更换砂带过程繁琐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方便更换砂带的砂带机。

3、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4、一种砂带机,包括执行单元;

5、所述执行单元包括:

6、执行主体;

7、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执行主体上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可移动以在工作位置和收缩位置之间切换;

8、主动辊,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执行主体上,且位于所述支撑臂的近端一侧;

9、从动辊,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支撑臂的远端;

10、调整组件,包括第二复位件以及收缩调节件;所述第二复位件被配置为:为所述支撑臂提供复位至工作位置的复位力;所述收缩调节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执行主体上;

11、操作机构,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执行主体上的第一操作钮;所述第一操作钮内侧设有与所述收缩调节件匹配的凸部;所述第一操作钮被配置为:所述第一操作钮转动时,通过所述凸部驱使所述收缩调节件活动,以驱动所述支撑臂克服所述第二复位件的复位力向近端移动至所述收缩位置。

12、可选地,所述凸部上设有与所述收缩调节件匹配的第四限位部;所述第四限位部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操作钮旋转至驱动所述支撑臂位于收缩位置时,限制所述收缩调节件继续活动。

13、可选地,所述第四限位部为限位凹槽,所示收缩调节件在所述第二复位件的作用下插设于所述第四限位部内。

14、可选地,沿所述凸部的周向,所述第四限位部的两侧侧壁均呈倾斜状,且其自由端均向外倾斜。

15、可选地,所述收缩调节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执行主体上。

16、可选地,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执行主体上的支撑轨道,所述支撑臂可沿所述支撑轨道移动。

17、可选地,所述支撑轨道上设有用以引导所述收缩调节件移动的导向部。

18、可选地,所述导向部用以引导所述收缩调节件沿所述支撑臂移动的方向移动。

19、可选地,所述导向部为导向槽,所述收缩调节件部分插设于所述导向部内。

20、可选地,所述支撑轨道上设有第五限位部,所述支撑臂上设有第六限位部;所述第五限位部和所述第六限位部匹配,以在所述支撑臂移动至工作位置时,限制所述支撑臂继续向远端移动。

21、可选地,所述第五限位部为限位柱,所述支撑臂上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五限位部至少部分插设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六限位部为所述限位槽近端的内侧壁。

22、可选地,所述第一操作钮设有至少两个首尾依次邻接的凸部,所述凸部环绕所述第一操作钮的转动轴线排列。

23、可选地,所述凸部位于所述第一操作钮朝向所述支撑臂的一面。

24、可选地,第一操作钮上还设有操作指示部,所述操作指示部位于所述第一操作钮的外围。

25、可选地,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操作钮上的第二操作钮;所述第二操作钮可转动以驱动所述支撑臂转动;所述支撑臂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从动辊的转动轴线;所述支撑臂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主动辊与所述从动辊的传动方向。

26、可选地,所述第二操作钮转动以驱动所述支撑轨道转动;所述支撑轨道转动以带动所述支撑臂转动。

27、可选地,所述执行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执行主体上的转轴;所述支撑轨道的远端具有与所述转轴匹配的转孔。

28、可选地,所述支撑轨道的近端与所述执行主体之间设有弹性件。

29、可选地,所述第二操作钮与所述支撑轨道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二操作钮与所述支撑轨道连接的位置偏离所述支撑轨道的转动轴线。

30、可选地,所述第一操作钮上设有避让孔;所述第二操作钮包括第二操作部、插设在所述避让孔内的连接部、以及螺纹部;所述第二操作部与所述螺纹部通过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

31、可选地,所述第一操作钮设有至少两个首尾依次邻接的凸部;所述至少两个首尾依次邻接的凸部环绕所述第一操作钮的避让孔的外壁排列。

32、可选地,所述第一操作钮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操作钮的转动轴线共线。

33、可选地,所述第一操作钮被配置为:围绕所述第一操作钮的转动轴线设置有圆柱形凹部,所述第二操作钮的第二操作部设置于所述圆柱形凹部,且所述圆柱形凹部提供所述第二操作部的旋转空间。

34、可选地,所述执行主体上设有第七限位部;所述支撑轨道上设有第八限位部;所述第七限位部与所述第八限位部匹配,以限制所述支撑轨道沿第一方向的位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的传动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从动辊的转动轴线方向。

35、可选地,所述第七限位部为限位柱,所述第八限位部为与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的传动方向平行的限位凹槽;所述第七限位部至少部分插设在所述第八限位部中。

36、可选地,所述砂带机还包括用以驱动所述执行单元的驱动机构;所述执行主体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执行主体的远离所述驱动机构的一侧;

37、所述执行单元还包括固定设于第一开口处的安全防护板;所述安全防护板用以覆盖砂带的近端、被砂带近端围绕的区域以及砂带近端外侧的区域,砂带近端在安全防护板上的投影与安全防护板的边缘的间距大于零。

38、实用新型的效果

39、上述砂带机,第一操作钮的转动,通过第一操作钮上的凸部与收缩调节件的配合,驱动支撑臂克服第二复位件的复位力移动至收缩位置,从而方便砂带的安装和拆卸。



技术特征:

1.一种砂带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执行单元(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1210b)上设有与所述收缩调节件(129b)匹配的第四限位部(1210c);所述第四限位部(1210c)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操作钮(1210a)旋转至驱动所述支撑臂(126a)位于收缩位置时,限制所述收缩调节件(129b)继续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限位部(1210c)为限位凹槽,所示收缩调节件(129b)在所述第二复位件(129a)的作用下插设于所述第四限位部(1210c)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凸部(1210b)的周向,所述第四限位部(1210c)的两侧侧壁均呈倾斜状,且其自由端均向外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调节件(129b)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执行主体(125)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26)还包括设于所述执行主体(125)上的支撑轨道(126b),所述支撑臂(126a)可沿所述支撑轨道(126b)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轨道(126b)上设有用以引导所述收缩调节件(129b)移动的导向部(126c)。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126c)用以引导所述收缩调节件(129b)沿所述支撑臂(126a)移动的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126c)为导向槽,所述收缩调节件(129b)部分插设于所述导向部(126c)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轨道(126b)上设有第五限位部(126e),所述支撑臂(126a)上设有第六限位部(126f);所述第五限位部(126e)和所述第六限位部(126f)匹配,以在所述支撑臂(126a)移动至工作位置时,限制所述支撑臂(126a)继续向远端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限位部(126e)为限位柱,所述支撑臂(126a)上设有限位槽(126g),所述第五限位部(126e)至少部分插设在所述限位槽(126g)内;所述第六限位部(126f)为所述限位槽(126g)近端的内侧壁。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钮(1210a)设有至少两个首尾依次邻接的凸部(1210b),所述凸部(1210b)环绕所述第一操作钮(1210a)的转动轴线排列。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1210b)位于所述第一操作钮(1210a)朝向所述支撑臂(126a)的一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第一操作钮(1210a)上还设有操作指示部(1210d),所述操作指示部(1210d)位于所述第一操作钮(1210a)的外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1210)还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操作钮(1210a)上的第二操作钮(1210e);所述第二操作钮(1210e)可转动以驱动所述支撑臂(126a)转动;所述支撑臂(126a)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从动辊(128)的转动轴线;所述支撑臂(126a)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主动辊(127)与所述从动辊(128)的传动方向。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26)还包括设于所述执行主体(125)上的支撑轨道(126b),所述支撑臂(126a)可沿所述支撑轨道(126b)移动;所述第二操作钮(1210e)转动以驱动所述支撑轨道(126b)转动;所述支撑轨道(126b)转动以带动所述支撑臂(126a)转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单元(120)还包括设于所述执行主体(125)上的转轴(1212);所述支撑轨道(126b)的远端具有与所述转轴(1212)匹配的转孔(126m)。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轨道(126b)的近端与所述执行主体(125)之间设有弹性件(1213)。

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操作钮(1210e)与所述支撑轨道(126b)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二操作钮(1210e)与所述支撑轨道(126b)连接的位置偏离所述支撑轨道(126b)的转动轴线。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钮(1210a)上设有避让孔(1210f);所述第二操作钮(1210e)包括第二操作部(1210g)、插设在所述避让孔(1210f)内的连接部(1210h)、以及螺纹部(1210j);所述第二操作部(1210g)与所述螺纹部(1210j)通过所述连接部(1210h)固定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钮(1210a)设有至少两个首尾依次邻接的凸部(1210b);所述至少两个首尾依次邻接的凸部(1210b)环绕所述第一操作钮(1210a)的避让孔(1210f)的外壁排列。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钮(1210a)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操作钮(1210e)的转动轴线共线。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钮(1210a)被配置为:围绕所述第一操作钮(1210a)的转动轴线设置有圆柱形凹部(1210k),所述第二操作钮(1210e)的第二操作部(1210g)设置于所述圆柱形凹部(1210k),且所述圆柱形凹部(1210k)提供所述第二操作部(1210g)的旋转空间。

24.根据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主体(125)上设有第七限位部(125a);所述支撑轨道(126b)上设有第八限位部(126k);所述第七限位部(125a)与所述第八限位部(126k)匹配,以限制所述支撑轨道(126b)沿第一方向的位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主动辊(127)和所述从动辊(128)的传动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从动辊(128)的转动轴线方向。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限位部(125a)为限位柱,所述第八限位部(126k)为与所述主动辊(127)和所述从动辊(128)的传动方向平行的限位凹槽;所述第七限位部(125a)至少部分插设在所述第八限位部(126k)中。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带机还包括用以驱动所述执行单元(120)的驱动机构;所述执行主体(125)具有容置腔(125b),所述容置腔(125b)具有第一开口(125c);所述第一开口(125c)位于所述执行主体(125)的远离所述驱动机构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砂带机,包括执行单元;执行单元包括:执行主体;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可移动地设于执行主体上的支撑臂;支撑臂可移动以在工作位置和收缩位置之间切换;主动辊,可转动地设于执行主体上,且位于支撑臂的近端一侧;从动辊,可转动地设于支撑臂的远端;调整组件,包括第二复位件以及收缩调节件;第二复位件被配置为:为支撑臂提供复位至工作位置的复位力;收缩调节件可活动地设于执行主体上;操作机构,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执行主体上的第一操作钮;第一操作钮内侧设有与收缩调节件匹配的凸部;第一操作钮被配置为:第一操作钮转动时,通过凸部驱使收缩调节件活动,以驱动支撑臂克服第二复位件的复位力向近端移动至收缩位置。

技术研发人员:张武,路文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莱克电气绿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6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