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研磨机的辊间距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74385发布日期:2023-08-09 18:32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研磨机的辊间距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研磨机,具体是一种研磨机的辊间距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1、研磨机是指用涂上或嵌入磨料的研具对工件表面进行研磨的磨床,主要用于研磨工件中的高精度平面、内外圆柱面、圆锥面、球面、螺纹面和其他型面,三辊研磨机是较为常用的一种研磨机,现有的三辊研磨机包括有机架、三个平行设置在机架上的辊筒、出料组件和用于驱动辊筒转动的驱动装置,三个辊筒分别为前辊筒、中辊筒和后辊筒,其中前滚筒和中辊筒之间的正上方设置挡料板,胶液从挡料板之间进入辊筒中。

2、目前三辊研磨机的辊筒在使用时,辊筒的连接端通过轴承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多通过焊接固定于研磨机的内部,这导致工作人员无法对辊筒进行间距的调节操作,进而导致研磨机无法对物料进行不同规格的研磨操作,使得研磨机研磨出的物料效果单一,为此提供了一种研磨机的辊间距调节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研磨机内部的辊筒无法进行间距调节的问题,提供一种研磨机的辊间距调节结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研磨机的辊间距调节结构,包括研磨机主体,所述研磨机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辊筒,所述研磨机主体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一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的外壁啮合有同步带,所述同步带的内壁啮合有第二同步轮,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同步轮一端的限位盘,所述限位盘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所述辊筒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壁通过轴承连接有移动座。

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于研磨机主体内部的插接座,所述插接座位于移动座的一端,所述连接柱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位于连接柱的两侧,所述横杆远离弹簧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移动杆。

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盘的内部设置有与限位螺栓相匹配的螺纹,所述第二同步轮的一端设置有卡槽,所述限位盘靠近卡槽的一端设置有卡块。

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盘靠近限位螺栓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限位螺栓靠近环形凹槽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限位杆。

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柱的外壁设置有与横杆移动轨迹相匹配的滑动通槽,且所述移动杆的一端设置为弧面状。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座的内部设置有与固定杆相匹配的贯穿槽,所述插接座的一端设置有与固定杆相匹配的多个均匀分布的插接槽。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研磨机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与移动座相匹配的限位滑槽。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机构,用手托住辊筒,之后转动限位螺栓,限位螺栓转动移动,此时弹簧恢复原状并通过机械传动带动固定杆移动,此时限位螺栓移动并与连接柱分离,当辊筒移动至需要调节的位置时,限位螺栓转动并通过机械传动推动带动固定杆移动,固定杆移动并与插接槽固定,通过此结构有利于对辊筒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操作,并且在调节时对第二同步轮外壁啮合的同步带进行更换,避免出现辊筒位置调节后同步带出现过于紧绷或松弛的情况,进而有利于研磨机主体后续研磨工作的正常运行。



技术特征:

1.一种研磨机的辊间距调节结构,包括研磨机主体(1),所述研磨机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辊筒(2),所述研磨机主体(1)的一端固定有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一同步轮(5),所述第一同步轮(5)的外壁啮合有同步带(6),所述同步带(6)的内壁啮合有第二同步轮(7),其特征在于,调节机构(4),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设置在第二同步轮(7)一端的限位盘(401),所述限位盘(401)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402),所述辊筒(2)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柱(403),所述连接柱(403)的外壁通过轴承连接有移动座(4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磨机的辊间距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4)还包括固定于研磨机主体(1)内部的插接座(409),所述插接座(409)位于移动座(404)的一端,所述连接柱(403)的内部设置有弹簧(407),所述弹簧(40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杆(406),所述横杆(406)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杆(408),所述固定杆(408)位于连接柱(403)的两侧,所述横杆(406)远离弹簧(407)的一端固定有移动杆(4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磨机的辊间距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盘(401)的内部设置有与限位螺栓(402)相匹配的螺纹,所述第二同步轮(7)的一端设置有卡槽,所述限位盘(401)靠近卡槽的一端设置有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磨机的辊间距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盘(401)靠近限位螺栓(402)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限位螺栓(402)靠近环形凹槽的一端固定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限位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研磨机的辊间距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403)的外壁设置有与横杆(406)移动轨迹相匹配的滑动通槽,且所述移动杆(405)的一端设置为弧面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研磨机的辊间距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404)的内部设置有与固定杆(408)相匹配的贯穿槽,所述插接座(409)的一端设置有与固定杆(408)相匹配的多个均匀分布的插接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磨机的辊间距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机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与移动座(404)相匹配的限位滑槽。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研磨机的辊间距调节结构,涉及研磨机技术领域,包括研磨机主体,辊筒,驱动电机,第一同步轮,同步带,第二同步轮,调节机构。本技术通过设置调节机构,用手托住辊筒,之后转动限位螺栓,限位螺栓转动移动,此时弹簧恢复原状并通过机械传动带动固定杆移动,此时限位螺栓移动并与连接柱分离,当辊筒移动至需要调节的位置时,限位螺栓转动并通过机械传动推动带动固定杆移动,固定杆移动并与插接槽固定,通过此结构有利于对辊筒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操作,并且在调节时对第二同步轮外壁啮合的同步带进行更换,避免出现辊筒位置调节后同步带出现过于紧绷或松弛的情况,进而有利于研磨机主体后续研磨工作的正常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杨玉林,杨海峰,刘纪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德斯坤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