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铸造用的塞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04906发布日期:2024-01-16 11:39阅读:16来源:国知局
连续铸造用的塞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在钢液的连续铸造中,主要在从浇口盘向铸模排出钢液时,通过从上方嵌合到设置在其浇口盘底部上的喷嘴上来进行钢液的流量控制的具备气体吹入功能的连续铸造用的塞棒。


背景技术:

1、以往,在塞棒与喷嘴的嵌合部附近,存在有附着氧化铝等夹杂物的问题。例如,由于在铸造中,当夹杂物附着到塞棒的嵌合部附近,且该附着的夹杂物发生剥离时,则塞棒和喷嘴之间的间隙会瞬间变大,会供给大量的钢液,因此会产生铸模内的液面变化。于是,在铸模内会产生粉末卷入等,粉末或夹杂物等会被卷入到铸片中,因而存在有在产品中产生起因于夹杂物的瑕疵或缺陷的问题。因此,需要抑制塞棒的嵌合部附近的夹杂物的附着。

2、作为抑制塞棒的嵌合部附近的夹杂物的附着的技术,已知有一种用多孔质耐火物来构成塞棒的顶端区域的一部分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还已知有一种在塞棒的顶端区域中设置通孔的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6040号公报

5、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3-11004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例如,如专利文献1的第4图所示,在用多孔质顶端部分76来构成塞棒的顶端时,由于是仅从多孔质顶端部分76吹入气体的构成,因此无法抑制塞棒的嵌合部附近的夹杂物的附着。此外,虽然如专利文献1的第3图所示,还已知有一种在塞棒的顶端区域的上下方向上,多孔质顶端部分66被低透過性耐火材料夹住的构成,但在该构成的情况下,由于在通过塞棒的横向截面进行观察时,整个表面是由多孔质材质(多孔质顶端部分66)构成,因此在结构上强度不足。因此,存在有多孔质顶端部分66因铸造中的控制时的冲击或振动等而发生破裂或剥离的可能性。

2、另一方面,如专利文献2所示,在塞棒的顶端区域中设置有通孔的构成中,为了抑制氧化铝夹杂物的附着,需要设置许多通孔(例如如第5图所示的许多通孔)。于是,存在有制造变复杂且制造成本升高的问题。此外,从通孔流出的气泡不会像从多孔质耐火物流出的气泡那样成为微小的气泡,因而也存在有无法抑制夹杂物的附着的问题。此外,通常在设置有通孔的构成中,通孔的孔径会变大为2~5mm。在这种情况下,气泡径会变大,从而无法发挥抑制夹杂物的附着的效果。此外,还容易产生铸模内的沸腾,并容易产生粉末卷入。

3、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抑制塞棒的嵌合部附近的夹杂物的附着,并且防止塞棒的顶端区域因强度不足而发生破裂或剥离。

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可提供以下的连续铸造用的塞棒。

5、一种连续铸造用的塞棒,在上下方向中心部上具备用于气体流通的空洞,其特征在于,

6、在顶端侧部区域的上下方向截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在外周面侧配置有具有透气性的多孔质耐火物,在内周面侧配置有比所述多孔质耐火物强度更高的耐火物。

7、根据本发明,可通过钢液将从配置在塞棒的顶端侧部区域的外周面侧的多孔质耐火物吹入到钢液中的气体所产生的气泡引入到塞棒的嵌合部附近。由此,能够将气泡供给到塞棒的嵌合部附近,以抑制塞棒的嵌合部附近的氧化铝等夹杂物的附着。此外,从多孔质耐火物吹入到钢液中的气体所产生的气泡可成为比从通孔吹入到钢液中的气体所产生的气泡更微小的气泡。因此,与将气体从通孔吹入到钢液中的构成相比,更能够抑制夹杂物的附着。并且,由于在塞棒的顶端侧部区域的内周面侧配置有比多孔质耐火物强度更高的耐火物,因此能够防止塞棒的顶端区域尤其是顶端侧部区域因强度不足而发生破裂或剥离。



技术特征:

1.一种连续铸造用的塞棒,在上下方向中心部上具备用于气体流通的空洞,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铸造用的塞棒,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铸造用的塞棒,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续铸造用的塞棒,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塞棒的嵌合部附近的夹杂物的附着,并且防止塞棒的顶端区域因强度不足而发生破裂或剥离。具体而言,在本发明中,在上下方向中心部上具备用于气体流通的空洞(11)的连续铸造用的塞棒(1)上,在顶端侧部区域(C)的上下方向截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在外周面侧配置有具有透气性的多孔质耐火物(12),在内周面侧配置有比多孔质耐火物(12)强度更高的耐火物(13)。

技术研发人员:福永新一,加来敏雄,古川大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黑崎播磨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