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炼钢脱氧合金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71540发布日期:2023-09-08 06:59阅读: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炼钢,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率炼钢脱氧合金的工艺。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炼钢流程装备不断更新,长期以来,由于对转炉冶炼过程规律缺乏系统、针对性的研究,钢种成分陈旧、保守,冶炼过程效率低、成本高,钢种成分保守,生产不稳定,使得转炉冶炼平台无法发挥高效、绿色生产的潜能。长期以来,国内转炉技术装备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冶炼技术以更多借鉴国内外经验做具体的应用改造和优化,基本上都是在模仿,缺少自己的理论技术支撑,导致了转炉冶炼技术的发展缓慢,脱氧合金陈旧,直接影响了冶炼流程的低成本、高效率、产品质量稳定性,目前大多数钢厂采用顶吹强度3.5nm3/t.min以内,底吹强度0.04nm3/t.min以内,冶炼时间长,冶炼终点氧含量高,炉渣氧化性强、渣量大,不能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稳定高效生产,且钢种成分保守,已经成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化智能化进一步发展的限制性环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率炼钢脱氧合金的工艺,用于炼钢转炉在正常生产和操作条件下,提高冶炼效率,降低合金成本。

2、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率炼钢脱氧合金的工艺,包括:

3、s1、对钢中成分进行调整:将钢中锰的含量调整至0.10%~0.6%;钢中硅的含量调整至0.1%~0.2%;

4、s2、对出钢参数进行调整:将出钢口直径调整至φ220mm,出钢时间调整至4.5~5分钟;

5、s3、冶炼过程中,优化氧枪喷头参数:将喷吹角度调整至13.5度,流量调整至42000-45000立方米/小时;转炉底吹流量调整到700~800立方米/小时;

6、s4、整体降低氧枪枪位1.30~1.35m;

7、s5、采用出完钢后对出钢口进行挡渣塞和黄泥堵塞工艺。

8、优选地,所述钢中硅、钢中锰含量是指其质量百分比,且不同钢种其含量范围不同。

9、优选地,所述氧枪的供氧强度3.80-3.91立方米/分钟.吨。

10、优选地,所述转炉的公称容量为180吨。。

11、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2、本发明解决了冶炼过程效率低、能耗大、不稳定、转炉有效复吹寿命低等难题,建立了转炉高效、绿色、低成本、稳定生产的多目标高效协同体系。为钢铁冶炼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能够有效降低冶炼成本,取得很大的直接经济效益,在成分优化和出钢冶金工艺方面,效果显著。通过对降低合金消耗工艺开发,掌握了转炉操作工艺、终点控制、出钢冶金工艺的操作要点。其技术实施后,在钢种成分设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对于炼钢长远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储备,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率炼钢脱氧合金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炼钢脱氧合金的工艺,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的钢中硅、钢中锰的含量是指质量百分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炼钢脱氧合金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枪的供氧强度为3.80~3.91立方米/分钟.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率炼钢脱氧合金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炉的公称容量为180吨。


技术总结
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率炼钢脱氧合金的工艺,属于炼钢技术领域,包括:S1、将钢中锰的含量调整至0.10%~0.6%;钢中硅的含量调整至0.1%~0.2%;S2、将出钢口直径调整至φ220mm,出钢时间调整至4.5~5分钟;S3、优化氧枪喷头参数:将喷吹角度调整至13.5度,流量调整至42000‑45000立方米/小时;转炉底吹流量调整到700~800立方米/小时;S4、整体降低氧枪枪位1.30~1.35m;S5、采用出完钢后对出钢口进行挡渣塞和黄泥堵塞工艺。上述工艺使得炼钢产量得到了明显提升,钢水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实现了高效率低成本炼钢脱氧合金的目标,为炼钢生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和保障。

技术研发人员:张焕琴,张羽,李树伟,何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铁热轧板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