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炉体裙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72747发布日期:2023-09-08 08:34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炉炉体裙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转炉设备的,尤其是涉及一种转炉炉体裙板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转炉炉体是转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用于冶炼时承载铁水、废钢、及冶炼用生产辅料,完成顶底复吹炼钢、加料、出钢、折渣等一系列工序。

2、转炉炉体主要由水冷炉口、炉壳、托圈、耳轴、裙板、冷却水系统及氩气底吹系统等部分组成,其中裙板安装在炉体上部,成伞状结构,主要作用是保护炉壳炉帽段及托圈等设备在冶炼过程中避免喷溅的钢水、钢渣烧伤和侵蚀,保证转炉及其附属设备的安全运转。

3、目前,转炉裙板结构较为单一,在转炉生产吹炼过程中,自炉口溢出大量温度在1000℃左右的高温液体钢渣沿炉体四周裙板缓慢流下,不可避免地滑落堆积在炉体耳轴上方两侧轴承隔热板与托圈间的狭小空间内,经常会出现发现不及时、停炉处理不及时的情况,存在转动炉体出钢、加料、折渣时,耳轴轴承隔热板和炉体冷却水管路受到堆积的钢渣挤压作用,发生耳轴轴承挤压损坏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延长耳轴轴承的使用寿命,增强对耳轴轴承的保护,本申请提供一种转炉炉体裙板装置。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转炉炉体裙板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转炉炉体裙板装置,包括与炉体转动连接的裙板本体,转动轴为炉体中心线,所述裙板本体上设置有定位筒、挂钩和分流板,定位筒和挂钩均与裙板本体固定连接,挂钩和定位筒各自的开口均朝上设置,裙板本体上开设有凹槽,靠近裙板本体的分流板边缘均插嵌在凹槽内,分流板为八字状,分流板内设置有连接块、连接杆、第一加强管和第二加强管,第一加强管与分流板固定连接,第一加强管与挂钩钩挂固定,连接杆与分流板转动连接,转动轴水平设置,连接杆一端与连接块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加强管限位抵接,连接杆与第二加强管顶壁限位抵接时,连接块插嵌在定位筒内;第二加强管与分流板转动连接,转动至水平状态时与连接杆抵接。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八字状的分流板安装在裙板本体上,对液体钢渣起到引流和导向的作用,从而避免高温钢渣滴落在耳轴轴承处,对耳轴轴承起到保护作用,挂钩和第一加强管配合对分流板起到固定效果,同时分流板插嵌在凹槽内也起到定位和限位的效果,从而抵抗分流板下坠的趋势,连接块插嵌在定位筒内从而抵抗分流板向远离裙板本体方向的掉落趋势,保证了分流板能够快速且牢固的安装在裙板本体上。

5、可选的,所述分流板内固定有第三加强管,第三加强管上转动设置有定位管,转动轴为第三加强管中心线,定位管环套在连接杆外部,连接杆与定位管滑动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加强管对分流板起到了加强作用的同时充当了连接杆的转动轴,定位管起到连接第三加强管和连接杆的作用,便于连接块向定位筒内插嵌的过程中,连接杆沿定位管长度滑动,从而实现连接杆即相对第二加强管转动又相对第二加强管滑动。

7、可选的,所述定位管外壁固定有第一执手,连接杆远离连接块一端固定有第二执手,第一执手和第二执手平行设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执手和第二执手的存在便于操作者更加快捷的转动定位管以及拉动连接杆,使连接块更加快速的插嵌在定位筒内。

9、可选的,所述第二加强管上开设有定位槽,第二加强管一端与分流板内壁转动连接,转动轴垂直第一加强管且水平设置,分流板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二加强管转动至水平状态限位的限位组件;第二加强管水平状态时,第二执手插嵌在定位槽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执手放置在定位槽内,增强了第二加强管对连接杆限位时的稳定性,限位组件的设置便于第二加强管转动至水平状态。

11、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弹簧和限位销,限位销呈c形,分流板内部中空,限位销位于分流板内部且端部贯穿限位销内壁并朝向第二加强管设置,弹簧位于分流板内部且固定在分流板与限位销之间;第二加强管转动至水平状态时,限位销一端插嵌在第二加强管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按压限位销一端能够使限位销另一端快速从第二加强管内脱离或卡入第二加强管内,从而取消对第二加强管的限位或完成对第二加强管的限位,操作简单便利。

13、可选的,所述限位销与第二加强管转动方向相迎的端部为倾斜端面,倾斜方向沿靠近第二加强管方向倾斜向上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销一端存在的倾斜端面能够引导第二加强管顺利与限位销的端部进行卡嵌固定,从而使限位销对第二加强管进行限位时,不用按压限位销的另一端,使操作更加便利。

15、可选的,所述连接块由上至下水平截面的面积逐渐缩小。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块采用上大下小的造型,使连接块插嵌在定位筒的过程为越插嵌越紧的状态,达到加强连接块与定位筒插嵌后稳定性的效果。

17、可选的,所述分流板远离裙板本体的边缘固定有挡条。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条的存在对裙板主体上流淌下来的液体起到阻挡作用,使液体顺应分流板的分流方向流动。

19、可选的,所述第一执手和第二执手位于定位管的同侧方向上,第一执手和第二执手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cm。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同侧的第一执手和第二执手且相距不超过十公分,从而便于操作者一个手掌同时握住第一执手和第二执手,使操作者一执手便可以完成对第一执手的推动以及对第二执手的拉动。

21、可选的,所述分流板上开设有引流槽,引流槽沿分流板靠近裙板本体的边缘开设,分流板插嵌在凹槽内后,引流槽与裙板本体之间存在距离。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流槽的存在使分流板与裙板本体交界处的液体尽可能的在引流槽内流动,从而减少钢液流入到凹槽内的现象,为分流板的拆卸和清理提供便利。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裙板本体能够相对炉体转动,可快速将分流板转动至操作人员处,便于对分流板的快速清理以及拆卸;

25、分流板与炉体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便于对分流板的清理和拆卸更换;

26、分流板的存在能够对耳轴轴承起到保护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转炉炉体裙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炉体转动连接的裙板本体(1),转动轴为炉体中心线,所述裙板本体(1)上设置有定位筒(12)、挂钩(11)和分流板(2),定位筒(12)和挂钩(11)均与裙板本体(1)固定连接,挂钩(11)和定位筒(12)各自的开口均朝上设置,裙板本体(1)上开设有凹槽(13),靠近裙板本体(1)的分流板(2)边缘均插嵌在凹槽(13)内,分流板(2)为八字状,分流板(2)内设置有连接块(21)、连接杆(22)、第一加强管(3)和第二加强管(4),第一加强管(3)与分流板(2)固定连接,第一加强管(3)与挂钩(11)钩挂固定,连接杆(22)与分流板(2)转动连接,转动轴水平设置,连接杆(22)一端与连接块(21)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加强管(4)限位抵接,连接杆(22)与第二加强管(4)顶壁限位抵接时,连接块(21)插嵌在定位筒(12)内;第二加强管(4)与分流板(2)转动连接,转动至水平状态时与连接杆(22)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炉体裙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2)内固定有第三加强管(5),第三加强管(5)上转动设置有定位管(51),转动轴为第三加强管(5)中心线,定位管(51)环套在连接杆(22)外部,连接杆(22)与定位管(51)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炉炉体裙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管(51)外壁固定有第一执手(52),连接杆(22)远离连接块(21)一端固定有第二执手(23),第一执手(52)和第二执手(23)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炉炉体裙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管(4)上开设有定位槽(41),第二加强管(4)一端与分流板(2)内壁转动连接,转动轴垂直第一加强管(3)且水平设置,分流板(2)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二加强管(4)转动至水平状态限位的限位组件(6);第二加强管(4)水平状态时,第二执手(23)插嵌在定位槽(4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炉炉体裙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6)包括弹簧(62)和限位销(61),限位销(61)呈c形,分流板(2)内部中空,限位销(61)位于分流板(2)内部且端部贯穿限位销(61)内壁并朝向第二加强管(4)设置,弹簧(62)位于分流板(2)内部且固定在分流板(2)与限位销(61)之间;第二加强管(4)转动至水平状态时,限位销(61)一端插嵌在第二加强管(4)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转炉炉体裙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销(61)与第二加强管(4)转动方向相迎的端部为倾斜端面,倾斜方向沿靠近第二加强管(4)方向倾斜向上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炉体裙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21)由上至下水平截面的面积逐渐缩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炉体裙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2)远离裙板本体(1)的边缘固定有挡条(7)。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炉炉体裙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执手(52)和第二执手(23)位于定位管(51)的同侧方向上,第一执手(52)和第二执手(23)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炉体裙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2)上开设有引流槽(24),引流槽(24)沿分流板(2)靠近裙板本体(1)的边缘开设,分流板(2)插嵌在凹槽(13)内后,引流槽(24)与裙板本体(1)之间存在距离。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转炉炉体裙板装置,属于转炉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与炉体转动连接的裙板本体,所述裙板本体上设置有定位筒、挂钩和分流板,定位筒和挂钩均与裙板本体固定连接,裙板本体上开设有凹槽,靠近裙板本体的分流板边缘均插嵌在凹槽内,分流板为八字状,分流板内设置有连接块、连接杆、第一加强管和第二加强管,第一加强管与挂钩钩挂固定,连接杆与分流板转动连接,转动轴水平设置,连接杆一端与连接块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加强管限位抵接,连接杆与第二加强管顶壁限位抵接时,连接块插嵌在定位筒内;本申请具有延长耳轴轴承的使用寿命,增强对耳轴轴承保护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勇,乔文景,张红旭,朱嘉,马春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通才工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