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镁合金微弧氧化预处理的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38049发布日期:2023-09-13 23:14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镁合金微弧氧化预处理的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镁合金抛光,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镁合金微弧氧化预处理的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1、微弧氧化也被称为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是从阳极氧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形成的涂层优于阳极氧化。微弧氧化工艺主要是依靠电解液与电参数的匹配调节,在弧光放电产生的瞬时高温高压作用下,于铝、镁、钛等阀金属及其合金表面生长出以基体金属氧化物为主并辅以电解液组分的改性陶瓷涂层,其防腐及耐磨性能显著优于传统阳极氧化涂层,因此在海洋舰船与航空构件上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

2、工件微弧氧化前,为了确保涂层生长均匀完整,需要对工件表面进行抛光,但有些工件表面复杂,存在曲面,抛光难度大,无法进行批量抛光,现有技术中,抛光加工需要操作人员手持抛光机进行一点点加工,效率低下,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镁合金微弧氧化预处理的抛光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镁合金微弧氧化预处理的抛光装置,包括安装板及固定设置于安装板上侧的支架,所述支架上侧设有控制座及驱动辊,所述控制座一侧设有抛光轮,所述控制座下侧设有张紧轮,所述驱动辊、张紧轮及抛光轮外侧套设有抛光带,所述控制座一侧设有供液管;所述控制座包括基座及液压伸缩杆,所述基座内侧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一侧设有蓄压器,所述液压伸缩杆包括杆身、复位弹簧及缸体,所述张紧轮及抛光轮一侧均设有液压伸缩杆。

4、优选的,所述驱动辊与支架之间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辊一侧设有驱动电机。

5、优选的,所述供液管与储液腔相通,所述供液管上设有控制阀。

6、优选的,所述蓄压器包括腔体、活塞、蓄能弹簧及螺塞,所述活塞滑动设置于腔体内,所述蓄能弹簧设置于活塞与螺塞之间。

7、优选的,所述缸体与腔体均与储液腔相通,所述缸体与基座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抛光轮内侧设有轴承,所述抛光轮外侧开设有倒角,所述抛光带包括绒布层及加强层。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液压伸缩杆安装抛光轮和张紧轮,当抛光轮受力时,液压伸缩杆自动收缩,带动抛光轮移动,适应工件表面,张紧轮同步移动,确保抛光带始终张紧,确保设备工作可靠性。

11、2、本实用新型抛光轮设有多组,有效增加抛光面积,提高抛光效率,同时抛光轮可移动,能适应工件复杂表面,确保抛光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镁合金微弧氧化预处理的抛光装置,包括安装板(7)及固定设置于安装板(7)上侧的支架(7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71)上侧设有控制座(3)及驱动辊(2),所述控制座(3)一侧设有抛光轮(6),所述控制座(3)下侧设有张紧轮(5),所述驱动辊(2)、张紧轮(5)及抛光轮(6)外侧套设有抛光带(1),所述控制座(3)一侧设有供液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镁合金微弧氧化预处理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辊(2)与支架(71)之间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辊(2)一侧设有驱动电机(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镁合金微弧氧化预处理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管(4)与储液腔(32)相通,所述供液管(4)上设有控制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镁合金微弧氧化预处理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压器(33)包括腔体(331)、活塞(332)、蓄能弹簧(333)及螺塞(334),所述活塞(332)滑动设置于腔体(331)内,所述蓄能弹簧(333)设置于活塞(332)与螺塞(334)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镁合金微弧氧化预处理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343)与腔体(331)均与储液腔(32)相通,所述缸体(343)与基座(3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镁合金微弧氧化预处理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轮(6)内侧设有轴承(61),所述抛光轮(6)外侧开设有倒角,所述抛光带(1)包括绒布层(101)及加强层(10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镁合金抛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镁合金微弧氧化预处理的抛光装置,包括安装板及固定设置于安装板上侧的支架,所述支架上侧设有控制座及驱动辊,所述控制座一侧设有抛光轮,所述控制座下侧设有张紧轮,所述驱动辊、张紧轮及抛光轮外侧套设有抛光带;所述控制座包括基座及液压伸缩杆,所述基座内侧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一侧设有蓄压器,所述液压伸缩杆包括杆身、复位弹簧及缸体,所述张紧轮及抛光轮一侧均设有液压伸缩杆。本技术通过液压伸缩杆安装抛光轮和张紧轮,当抛光轮受力时,液压伸缩杆自动收缩,带动抛光轮移动,适应工件表面,张紧轮同步移动,确保抛光带始终张紧,确保设备工作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明,王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市钛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8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