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吹吹炼炉出铜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50809发布日期:2023-06-29 19:37阅读:91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属于铜生产,具体涉及一种底吹吹炼炉出铜口。


背景技术:

1、铜的冶金方法分为火法和湿法,火法炼铜的工艺流程主要是硫化铜精矿浮选后得到铜精矿,然后在底吹熔炼炉、闪速炉和其他熔炼炉内进行熔炼得到铜锍,铜锍经过吹炼得到粗铜,粗铜火法精炼得到阳极铜,然后进行电解精炼得到电铜。

2、其中,粗通主要由铜金属、贵金属及少量硫组成,粗通较重,沉于下层,可以从吹炼炉的出铜口流出来,排出时温度过高,为了保护周边耐材,通常是在出铜口出安装铜水套进行降温冷却。出铜口安装的铜水套,内嵌圆型铜口砖,铜水套内通循环水,但是使用铜水套存在以下问题:

3、1、使用吹氧管进行烧氧作业时,铜口砖会逐渐烧损,严重时会烧损铜水套,导致铜水套内壁漏水,水和铜液接触发生“放炮”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4、2、为了避免铜水套损坏,在铜水套内部水温达到一定温度后,需要停工等待铜水套冷却,降低作业效率。

5、3、铜水套发生漏水时,需要将炉体转出,之后拆除铜水套周边炉砖,更换铜水套,将新的铜水套砌筑上去,进一步降低作业效率,提高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底吹吹炼炉出铜口采用铜水套结构时,铜水套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并且铜水套成本高,更换麻烦,降低作业效率,且铜水套使用时经常需要停工冷却,进一步降低作业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底吹吹炼炉出铜口,可以避免了漏水时铜液接触水发生“放炮”现象产生安全问题,且降低了出铜口的砌筑成本,日常检修更换铜口砖与周边耐材方便,省时省力,降低了作业强度,提高作业效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底吹吹炼炉出铜口,包括炉体,炉体一侧下端开设有出铜口,所述出铜口的内壁上周向固定设置有炉砖,所述炉砖包括靠近炉体内侧的内炉砖,和靠近炉体外侧的外炉砖,所述外炉砖向外伸出出铜口,所述炉砖的中部形成矩形通孔,所述矩形通孔贯穿炉体内外,所述矩形通孔内由内向外设置有多个铜口砖,相邻铜口砖之间固定连接,位于最外侧的铜口砖位于矩形通孔外,所述铜口砖中部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之间相互连通。通过炉砖代替铜水套,避免了循环水与铜液接触发生放炮现象的安全风险,降低了使用成本,通过设置内炉砖与外炉砖,使得日常检修时只需更换外炉砖,降低了日常检修的难度,并且在炉砖烧毁时可以更加方便的修补,而无需更换整个炉砖结构进一步降低更换与使用成本,并且因为不适用循环水,使得检修出铜口的周期变长,有效提高作业效率。

4、所述外炉砖远离炉体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形状为中空的四棱台,最外侧的铜口砖位于固定框内且向外伸出固定框。通过固定框对最外侧铜口砖进行进一步固定,提高了铜口砖的使用寿命。

5、所述外炉砖伸出出铜口的部分外侧设置耐火泥层。通过耐火泥层对外炉砖进行进一步固定,提高其使用周期。

6、所述炉砖与炉体之间、炉砖与铜口砖之间、内炉砖与外炉砖之间以及相邻铜口砖之间均设置有耐火泥层。

7、所述出铜口与矩形通孔均为方形孔,所述出液口为圆孔。出铜口与矩形通孔设置为方形孔,可以降低整体的砌筑难度,出液口为圆孔保证铜液的顺利流出。

8、所述炉砖截面为矩形,所述铜口砖截面是中部为圆孔的矩形。

9、所述耐火泥层的厚度为1mm。在满足连接与固定需求同时节省其材料,进而降低成本。

10、所述出铜口为内侧截面大于外侧的阶梯孔。降低炉体与炉砖砌筑时的砌筑难度。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2、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炉砖代替铜水套的方式避免了循环水与与铜液接触发生放炮现象的安全风险,降低使用成本;取消了循环水的使用,使得检修出铜口的周期变长,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通过内炉砖与外炉砖的设置,日常检修时只需更换外炉砖,降低了日常检修的难度,省时省力。

13、在优选方案中,采用阶梯型出铜口,内炉砖砌筑时适应炉体,降低砌筑难度,提高砌筑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底吹吹炼炉出铜口,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一侧下端开设有出铜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铜口(2)的内壁上周向固定设置有炉砖,所述炉砖包括靠近炉体(1)内侧的内炉砖(4),和靠近炉体(1)外侧的外炉砖(5),所述外炉砖(5)向外伸出出铜口(2),所述炉砖的中部形成矩形通孔(7),所述矩形通孔(7)贯穿炉体(1)内外,所述矩形通孔(7)内由内向外设置有多个铜口砖(8),相邻铜口砖(8)之间固定连接,位于最外侧的铜口砖(8)位于矩形通孔(7)外,所述铜口砖(8)中部开设有出液口(9),所述出液口(9)之间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吹吹炼炉出铜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炉砖(5)远离炉体(1)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框(6),所述固定框(6)形状为中空的四棱台,最外侧的铜口砖(8)位于固定框(6)内且向外伸出固定框(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吹吹炼炉出铜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炉砖(5)伸出出铜口(2)部分的外侧设置耐火泥层(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底吹吹炼炉出铜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砖与炉体(1)之间、炉砖与铜口砖(8)之间、内炉砖(4)与外炉砖(5)之间以及相邻铜口砖(8)之间均设置有耐火泥层(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吹吹炼炉出铜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铜口(2)与矩形通孔(7)均为方形孔,所述出液口(9)为圆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底吹吹炼炉出铜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砖截面为矩形,所述铜口砖(8)截面是中部为圆孔的矩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底吹吹炼炉出铜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泥层(3)的厚度为1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吹吹炼炉出铜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铜口(2)为内侧截面大于外侧的阶梯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铜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吹吹炼炉出铜口,包括炉体,炉体一侧下端开设有出铜口,出铜口的内壁上周向固定设置有炉砖,炉砖包括靠近炉体内侧的多个内炉砖,和靠近炉体外侧的多个外炉砖,外炉砖向外伸出出铜口,炉砖的中部形成矩形通孔,矩形通孔内由内向外设置有多个铜口砖,相邻铜口砖之间固定连接,位于最外侧的铜口砖位于矩形通孔外,铜口砖中部开设有出液口,出液口之间相互连通。本技术通过取消铜水套的使用,而采用内炉砖和外炉砖与炉体同时砌筑的方式,不仅避免了铜液与水接触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极大的降低了使用成本,日常更换时只需更换外炉砖即可,降低了日常检修更换的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王兵,徐亚丰,韩普龙,牛建伟,赵体茂,范七营,许向波,张红星,丁宁,王阳阳,赵保才,丁王军,孔军锋,狄英豪,段华毅,李胡闹,张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