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用铜水包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26218发布日期:2023-08-24 22:33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铸造用铜水包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铜合金加工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铸造用铜水包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1、铜加工行业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铜加工行业属于铜产业链的中间环节,铸造是铜加工过程中常用的加工方法。

2、经感应电炉熔炼后的铜合金液需装入铜水包中转运至铸造区域进行浇注,转运过程中铜水的温度变化对铸件产品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故铜水转运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熔化后的铜水温度较高,转运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铸造用铜水包运输装置,可以保证铜水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以提高铸造产品的质量,并且可以保证铜水包的平稳运输,降低安全风险。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铸造用铜水包运输装置,包括内侧钢平台、外侧钢平台以及设置在所述内侧钢平台和所述外侧钢平台之间的缓冲机构,所述内侧钢平台内砌耐火砖,所述耐火砖的内部设置铜水包凹形底座,所述外侧钢平台底部设有轨道滚轮,所述轨道滚轮上设有减速刹车机构。

4、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多个固定辊道和多个缓冲弹簧,所述固定辊道设置在所述外侧钢平台的内侧底部,所述内侧钢平台放置在多个所述固定辊道上,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内侧钢平台的外侧壁和所述外侧钢平台的内侧壁。

5、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缓冲弹簧均匀分布在所述内侧钢平台和所述外侧钢平台的侧壁之间。

6、进一步地,所述减速刹车机构为抱闸制动器。

7、进一步地,所述内侧钢平台和所述外侧钢平台均采用仓型钢平台。

8、进一步地,所述耐火砖为轻质耐火砖。

9、进一步地,所述铜水包凹形底座与所述耐火砖的顶面高度一致。

10、进一步地,所述铜水包凹形底座的底面为平面,所述铜水包凹形底座的侧面为弧形面。

11、进一步地,所述铜水包凹形底座采用干黏土制成。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铸造用铜水包运输装置,具有以下优点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采用轨道滚轮,保证运输过程平稳及运输轨迹的统一。

14、2)本实用新型的轨道滚轮设置有减速刹车机构,可实现运输过程中的及时停止,保证高温铜液运输时的安全性。

15、3)本实用新型的内侧钢平台和外侧钢平台之间通过缓冲机构相连接,可以起缓冲作用,保证该运输装置启动、停止时铜水包内铜液的平稳性,以降低运输时高温铜液洒出的危险。

16、4)本实用新型采用仓型钢平台,以提高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17、5)本实用新型采用轻质耐火砖作为保温材料,以减少运输过程的热量损失,保证铜水浇注前的温度。

18、6)本实用新型采用干黏土作为铜水包凹形底座,可作为发生意外时的缓冲材料,以提高耐火砖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铸造用铜水包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侧钢平台、外侧钢平台以及设置在所述内侧钢平台和所述外侧钢平台之间的缓冲机构,所述内侧钢平台内砌耐火砖,所述耐火砖的内部设置铜水包凹形底座,所述外侧钢平台底部设有轨道滚轮,所述轨道滚轮上设有减速刹车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造用铜水包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多个固定辊道和多个缓冲弹簧,所述固定辊道设置在所述外侧钢平台的内侧底部,所述内侧钢平台放置在多个所述固定辊道上,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内侧钢平台的外侧壁和所述外侧钢平台的内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铸造用铜水包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缓冲弹簧均匀分布在所述内侧钢平台和所述外侧钢平台的侧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造用铜水包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刹车机构为抱闸制动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造用铜水包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钢平台和所述外侧钢平台均采用仓型钢平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造用铜水包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砖为轻质耐火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造用铜水包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水包凹形底座与所述耐火砖的顶面高度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铸造用铜水包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水包凹形底座的底面为平面,所述铜水包凹形底座的侧面为弧形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铸造用铜水包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水包凹形底座采用干黏土制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铜合金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铸造用铜水包运输装置。其包括内侧钢平台、外侧钢平台以及设置在所述内侧钢平台和所述外侧钢平台之间的缓冲机构,所述内侧钢平台内砌耐火砖,所述耐火砖的内部设置铜水包凹形底座,所述外侧钢平台底部设有轨道滚轮,所述轨道滚轮上设有减速刹车机构。本技术采用缓冲机构可以起缓冲作用,保证该运输装置启动、停止时铜水包内铜液的平稳性,以降低运输时高温铜液洒出的危险。

技术研发人员:郭键柄,王春,丁志广,段望春,葛忠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