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机的动模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87161发布日期:2023-09-27 13:43阅读:46来源:国知局
压铸机的动模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压铸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压铸机的动模板结构。


背景技术:

1、两板压铸机具有静模板和动模板。传统的动模板为了减少承载时的变形,设计为十分厚重,这样导致顶针孔受动模板内部的支撑筋影响,布置相对较难,且所有顶针孔都是超长孔,有一定的加工难度。有些动模板的结构为了减轻重量,选用铸钢材料,而由铸钢材料制造得到的动模板成本十分昂贵。这种结构的动模板受力时的变形相对较大(0.45mm/m以上),这样在实际产生时产生飞料的概率会比较大,所以当生产薄壁压铸件时,为减少或避免产生飞料,有超过60%以上的模具在生产时必须采用压射系统的刹车功能;而长期使用压射刹车功能对压射系统的伺服阀伤害较大,对机器整体的刚性要求也会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铸机的动模板结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压铸机的动模板结构,包括:

4、基板,所述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基面和第二基面;

5、导柱,四个所述导柱在所述第二基面上呈四角分布并垂直于所述第二基面向上延伸而出,所述导柱中空并连通到所述第一基面,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柱远离所述第二基面的端部侧壁之间设有第一连桥,各所述导柱、各所述第一连桥和所述第二基面之间构成呈盒状的框架空间;

6、筋条,所述筋条位于所述框架空间内呈米字形从所述第二基面向上凸出,所述筋条处于四角的四端分别一一对应延伸至四个所述导柱所靠近所述第二基面的端部外侧壁上。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铸机的动模板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米字形的筋条增加基板自身的结构强度,能很大程度地减少基板的设计厚度;米字形的筋条和第一连桥的配合,增加导柱相对基板径向和轴向的结构强度,增强了动模板结构的刚性,降低了动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受力时的形变量。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与所述导柱连接的所述筋条的端部沿所述导柱的轴向向上延伸至所述导柱的外侧壁上。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筋条与所述导柱的外侧壁衔接处为弧形角。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相邻的所述导柱所靠近所述第二基面的端部侧壁之间设有第二连桥。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桥从所述第二基面向上凸起。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桥的中部与所述筋条的中部高度平齐。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桥的端部沿所述导柱的轴向向上延伸至所述导柱的外侧壁上。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桥与所述导柱的外侧壁衔接处为弧形角。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不与所述导柱连接的所述筋条的端部延伸至所述基板的边缘处。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压铸机的动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机的动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导柱(200)连接的所述筋条(300)的端部沿所述导柱(200)的轴向向上延伸至所述导柱(200)的外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铸机的动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300)与所述导柱(200)的外侧壁衔接处为弧形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机的动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导柱(200)所靠近所述第二基面(102)的端部侧壁之间设有第二连桥(2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铸机的动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桥(220)从所述第二基面(102)向上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铸机的动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桥(220)的中部与所述筋条(300)的中部高度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铸机的动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桥(220)的端部沿所述导柱(200)的轴向向上延伸至所述导柱(200)的外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铸机的动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桥(220)与所述导柱(200)的外侧壁衔接处为弧形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机的动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不与所述导柱(200)连接的所述筋条(300)的端部延伸至所述基板(100)的边缘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压铸机的动模板结构,包括: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基面和第二基面;四个导柱在第二基面上呈四角分布并垂直于第二基面向上延伸而出,导柱中空并连通到第一基面,相邻两个导柱远离第二基面的端部侧壁之间设有第一连桥,导柱、第一连桥和第二基面之间构成呈盒状的框架空间;筋条位于框架空间内呈米字形从第二基面向上凸出,筋条处于四角的四端分别一一对应延伸至四个导柱所靠近第二基面的端部外侧壁上;米字形的筋条增加基板自身的结构强度,能很大程度地减少基板的设计厚度;米字形的筋条和第一连桥的配合,增加导柱相对基板径向和轴向的结构强度,增强了动模板结构的刚性,降低了动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受力时的形变量。

技术研发人员:马保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宝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0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