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锈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66122发布日期:2023-12-21 20:53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锈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金属表面处理,尤其是涉及一种除锈池。


背景技术:

1、在进行金属加工时,需对金属表面进行处理,一般进行除锈、除油和清洗处理。公开号为cn101967648a的一种防锈处理池系统,包括有防锈池、除锈池和中和池等,防锈池内为缓蚀剂防锈液,除锈池内盐酸,中和池内为氢氧化钠,在进行除锈工艺时,将铁管依次浸泡于除锈池、中和池和防锈池中需要的时间,以此完成铁管的防锈处理,其结构简单,处理方便,能达到铁管除锈防锈的作用。但是,在铁管从除锈池中被捞出移至中和池,或在铁管从中和池中被捞出移至防锈池的过程中,由于铁管在前一个池内进行了浸泡,被捞出时铁管表面还留有大量的液体,这些药液因为自重在铁管的移动过程中会不断的滴落,会造成当前处理池中的药液浪费和下一处理池中药液的变质,造成药液的浪费,使得成本加重。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金属管在更换反应池的过程中残留的药液交互污染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锈池,其能够节约药液,有效缩短每个反应池中药液变质的频次,避免药液浪费,减少成本。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除锈池,包括池体和位于所述池体一侧的控制台,所述池体内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依次将所述池体分割为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和第三反应池,所述第三反应池远离所述第二反应池的一侧设有烘干槽;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所述第三反应池内与所述第二隔板相对的一侧上端均设有开口,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的两侧、所述第三反应池内设有所述开口的一侧均设有悬挂装置,且所述悬挂装置位于所述开口的下侧;所述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和第三反应池内均设有浸泡装置,所述浸泡装置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反应池内相对的两侧,且所述浸泡装置的轴向与所述开口的轴向平行。

4、进一步地,所述悬挂装置包括沿开口中线对称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设有垂直于所述支撑杆上表面的挡板,所述挡板靠近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有推动部件。

5、进一步地,所述推动部件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动力端固定于所述挡板上,其伸缩端设有推板,所述伸缩杆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支撑杆轴向平行。

6、进一步地,所述浸泡装置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对称设有转接块,所述转接块上远离反应池底部的一侧设有支撑架,所述连接杆的两端与所述反应池的相对的两侧内壁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包括分别位于两组所述转接块侧面与反应池内壁连接的固定杆和位于两组所述转接块之间的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上还对称设有摩擦圈;所述转接块内设有转动部件,所述转动部件驱动所述旋转杆转动。

8、进一步地,所述烘干槽内设有滤板,所述滤板与所述烘干槽底部平行,所述滤板将所述烘干槽分割为位于上方的收纳区和位于滤板下方的烘干区,所述控制台内设有烘干机,所述烘干机的出风口位于所述烘干区内。

9、进一步地,所述烘干槽内还设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一端位于所述烘干槽侧面的所述开口的下侧,一端与所述滤板连接,所述缓冲板与所述滤板之间存在夹角。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应池内与所述第一隔板相对的一侧设有所述开口,所述开口两侧下端均设有所述悬挂装置。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和第三反应池上均设有盖板。

12、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3、通过设置在开口出的悬挂装置能够在金属管经药液处理后滤干自身的水分,大大减少进入下一反应池时的残留;浸泡装置能够从外部承接金属并带其进入药液中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金属管放置于前述的悬挂装置上。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药液相互之间的污染,节约药液,节约成本。

14、且从所述第一反应池101外部的悬挂装置5处上料,避免了每次打开盖板上料的麻烦,全程作业人员与药液无直接接触。当金属管被浸泡在药液中时,金属管在浸泡装置作用下转动,使得金属管全面与药液接触,使得药液除锈更加彻底、全面。



技术特征:

1.一种除锈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和位于所述池体一侧的控制台,所述池体内设有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依次将所述池体分割为第一反应池(101)、第二反应池(102)和第三反应池(103),所述第三反应池(103)远离所述第二反应池(102)的一侧设有烘干槽(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锈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装置(5)包括沿开口中线对称设置的支撑杆(501),所述支撑杆(501)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设有垂直于所述支撑杆(501)上表面的挡板(502),所述挡板(502)靠近所述支撑杆(501)的一端设有推动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锈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件包括伸缩杆(503),所述伸缩杆(503)的动力端固定于所述挡板(502)上,其伸缩端设有推板(504),所述伸缩杆(503)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支撑杆(501)轴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锈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泡装置(6)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对称设有转接块(603),所述转接块(603)上远离反应池底部的一侧设有支撑架(604),所述连接杆的两端与所述反应池的相对的两侧内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锈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分别位于两组所述转接块(603)侧面与反应池内壁连接的固定杆(601)和位于两组所述转接块(603)之间的旋转杆(602),所述旋转杆(602)上还对称设有摩擦圈(605);所述转接块(603)内设有转动部件,所述转动部件驱动所述旋转杆(602)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锈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槽(4)内设有滤板(401),所述滤板(401)与所述烘干槽(4)底部平行,所述滤板(401)将所述烘干槽(4)分割为位于上方的收纳区和位于滤板(401)下方的烘干区,所述控制台内设有烘干机,所述烘干机的出风口位于所述烘干区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锈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槽(4)内还设有缓冲板(402),所述缓冲板(402)一端位于所述烘干槽(4)侧面的所述开口的下侧,一端与所述滤板(401)连接,所述缓冲板(402)与所述滤板(401)之间存在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锈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池(101)内与所述第一隔板(2)相对的一侧设有所述开口,所述开口两侧下端均设有所述悬挂装置(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锈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池(101)、第二反应池(102)和第三反应池(103)上均设有盖板。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除锈池,包括池体和位于所述池体一侧的控制台,所述池体内包括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和第三反应池,所述第三反应池远离所述第二反应池的一侧设有烘干槽;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所述第三反应池内与所述第二隔板相对的一侧上端均设有开口,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的两侧、所述第三反应池内设有所述开口的一侧均设有悬挂装置,且所述悬挂装置位于所述开口的下侧;所述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和第三反应池内均设有浸泡装置。本技术能够节约药液,有效缩短每个反应池中药液变质的频次,避免药液浪费,减少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沈建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州金久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