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位喷镁球化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92630发布日期:2024-01-06 23:04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工位喷镁球化站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球墨铸铁管生产,具体涉及一种双工位喷镁球化站。


背景技术:

1、双工位喷镁球化站就是在单工位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工作台面,双工位喷镁球化站是具有两个工作台面的设备,在球墨铸铁的生产过程中,铁水的球化处理是关键环节,球化处理剂的选择和球化装备的改进是世界各国铸造工作者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不断研究的内容。当前应用最广泛的球化处理装备是冲入法球化处理和喂丝法球化处理。转包纯镁球化处理装备在国外应用较为普遍,喷镁球化工艺应用在球墨铸铁管生产领域,其采用通过高压气体将钝化镁原料吹入到球化包中,使得铁水与镁充分反应。

2、根据专利公开号cn211339655u,提供一种喷镁球化机,结构设计合理,镁原料输送快速平稳。漏斗与上料斗和上阀门连接,上阀门与喷镁罐连接;下料斗固定在喷镁罐的出口处;下料斗腔与喷镁罐连通,下料斗腔和下料斗气孔连通,气控系统与下料斗气孔连接;下阀门一端与下料斗连接固定,并与下料斗腔连通,下阀门另一端与喷嘴连接法兰连接固定;喷嘴安装在喷嘴连接法兰上,并与下阀门连通;护套与喷嘴连接固定,护套腔与喷嘴连通,护套气孔与护套腔连通,气控系统与护套气孔连接;底部出口座固定在护套上;底部出口座腔与护套腔连接,底部出口座孔与底部出口座腔连接;喷枪安装在安装座上,且与底部出口座孔连接;喷枪与球化包配合;链条与卷扬机连接,安装座与链条连接。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3、在当前的上料筒中由于是固定式的导致出现无法拆卸的现象,从而在不使用的情况下无法对其内部的残留进行清理的问题;同时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导致出现控制箱内部发热发烫的现象,使散热缓慢降低使用寿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工位喷镁球化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双工位喷镁球化站,包括喷镁球化装置,所述喷镁球化装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设置有上料筒,所述喷镁球化装置的正面设置有出口,所述喷镁球化装置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散热机构。

4、所述固定座的内部开设拆卸机构,拆卸机构包括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一侧与上料筒的表面卡接,所述上料筒的下端与固定座的内部插接,所述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的一端与固定座的内壁固定连接。

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凸块的表面搭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延伸至固定座的外部,所述顶杆的中部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下端与固定座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的下端与固定座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通过顶杆、滑杆、弹簧二的相互配合,从而对顶杆进行顶起的作用。

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散热机构的内部开设有散热室,所述散热机构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吸热板,所述吸热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有隔热块,所述隔热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风扇一。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通过散热室、吸热板、隔热块、风扇一的相互配合,从而对内部进行吹风使内部的热量快速流动并通过吸热板进行吸热。

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吸热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短导管,所述短导管的一端延伸至散热室的内部,所述短导管的一端设置有长导管,所述长导管的一端穿插于散热室的内部,所述散热室的一侧开设有散热口,所述长导管的一端与散热机构的内部固定连接。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通过短导管、长导管、散热室、散热口的相互配合,从而使热量排出的作用。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长导管的一端设置有罩壳,所述罩壳的一侧与散热机构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罩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风扇二。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通过罩壳、风扇二的相互配合,从而进行吹风的作用。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长导管的一端与短导管的内部套接,所述长导管的一端与吸热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短导管的内部设置有散热通道,所述短导管的内部开设有孔口。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通过短导管中的散热通道、孔口的相互配合,从而使内部热量传递在散热室的内部,通过长导管的作用使风扇二的风力进入到长导管中的作用。

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6、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工位喷镁球化站,设置了由滑槽、滑板、凸块、弹簧一、顶杆、滑杆、弹簧二指出的上料筒拆卸机构,需要对上料筒进行拆卸时,向下拉动顶杆并在滑杆上滑动同时并对弹簧二进行挤压,同时由于弹簧一的作用从而拉动滑板和凸块移动并与上料筒分离并在滑槽的内部滑动,从而在向上拿出上料筒,解决了拆卸不便无法对其内部的残留进行清理的问题,达到了拆卸简单操作方便的效果。

17、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工位喷镁球化站,设置了由散热室、吸热板、隔热块、风扇一、短导管、长导管、散热口、罩壳、风扇二组成的散热机构,通过风扇一对内部的热量吹动使内部的热量快速流动,同时通过吸热板对热量进行吸收,并通过短导管的作用使热量进入到散热室的内部经散热口排出,同时由于风扇二的作用进行吹风并进入到长导管中并与散热板接触降温的作用,解决了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后控制箱内部发热发烫的问题,达到了散热较好,提升使用寿命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工位喷镁球化站,包括喷镁球化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镁球化装置(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所述固定座(2)的上表面设置有上料筒(3),所述喷镁球化装置(1)的正面设置有出口(4),所述喷镁球化装置(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控制箱(5),所述控制箱(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散热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喷镁球化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23)的表面搭接有顶杆(25),所述顶杆(25)的一端延伸至固定座(2)的外部,所述顶杆(25)的中部滑动连接有滑杆(26),所述滑杆(26)的下端与固定座(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杆(2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二(27),所述弹簧二(27)的下端与固定座(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喷镁球化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6)的内部开设有散热室(61),所述散热机构(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吸热板(62),所述吸热板(62)的两端固定连接有隔热块(63),所述隔热块(6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风扇一(6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工位喷镁球化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板(6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短导管(65),所述短导管(65)的一端延伸至散热室(61)的内部,所述短导管(65)的一端设置有长导管(66),所述长导管(66)的一端穿插于散热室(61)的内部,所述散热室(61)的一侧开设有散热口(67),所述长导管(66)的一端与散热机构(6)的内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工位喷镁球化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导管(66)的一端设置有罩壳(68),所述罩壳(68)的一侧与散热机构(6)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罩壳(6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风扇二(69)。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工位喷镁球化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导管(66)的一端与短导管(65)的内部套接,所述长导管(66)的一端与吸热板(6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短导管(65)的内部设置有散热通道(651),所述短导管(65)的内部开设有孔口(65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工位喷镁球化站,涉及球墨铸铁管技术领域,包括喷镁球化装置,所述喷镁球化装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设置有上料筒,所述喷镁球化装置的正面设置有出口,所述喷镁球化装置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散热机构,所述固定座的内部开设拆卸机构。本技术通过滑槽、滑板、凸块、弹簧一、顶杆、滑杆、弹簧二的相互配合,需要对上料筒进行拆卸时,向下拉动顶杆并在滑杆上滑动同时并对弹簧二进行挤压,同时由于弹簧一的作用从而拉动滑板和凸块移动并与上料筒分离并在滑槽的内部滑动,从而在向上拿出上料筒,解决了拆卸不便无法对其内部的残留进行清理的问题,达到了拆卸简单操作方便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灵,苏铭华,沈惠群,张鑫宇,董永波,吕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创誉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