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向硅钢的控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348840发布日期:2024-03-18 18:26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取向硅钢的控氮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金,具体为一种取向硅钢的控氮方法。


背景技术:

1、取向硅钢要求具有强高斯织构取向的大晶粒,这需要一定量的亚稳定状态的抑制剂,在高温退火阶段抑制其他取向晶粒长大,促进高斯取向晶粒长大,并吞并其他取向的晶粒,形成大尺寸晶粒。亚稳定状态的抑制剂主要为aln,al和n是按照一定比例添加的,其中n元素控制难度大,目前绝大部分厂家均以氮化硅锰合金控制n元素含量,一方面操作人员工作强度大,另一方面冶炼过程合金损耗相对高,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取向硅钢的控氮方法。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取向硅钢的控氮方法,rh精炼真空处理过程采用全程环流氮气工艺,氮气环流10~12min后分1~2次添加氮化硅锰合金,实现取向硅钢的控氮。

4、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取向硅钢的控氮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环流氮气的流量为2995~3000l/(min·t钢水)。

5、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取向硅钢的控氮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真空处理的压力小于200mbar。

6、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取向硅钢的控氮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氮气环流5~7min后加al粒、硫化铁、低碳硅铁进行脱氧合金化。

7、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取向硅钢的控氮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第1次添加氮化硅锰合金的加入量为0.6~0.65kg/t钢水。

8、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取向硅钢的控氮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第2次添加氮化硅锰合金的时机为氮气环流18~22min,第2次添加氮化硅锰合金的加入量为0.2~0.25kg/t钢水。

9、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取向硅钢的控氮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第2次添加氮化硅锰合金后,控制炉内压力为45~55mbar。

10、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取向硅钢的控氮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转炉冶炼后进行rh精炼,转炉冶炼过程中全程底吹氮气,转炉终点钢水氮含量为0.0020~0.0030wt%,p含量≤0.012wt%。

11、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取向硅钢的控氮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转炉冶炼时加入的铁水的钛含量≤0.110wt%,铁水温度为1340~1380℃。

12、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取向硅钢的控氮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铁水加入转炉前进行kr脱硫,kr脱硫控制s含量在0.003wt%以下。

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14、一种取向硅钢,采用上述的取向硅钢的控氮方法制备得到,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组成为:c≤0.0060wt%、si:3.0~3.5wt%、mn:0.09~0.25wt%、p≤0.025wt%、s:0.005~0.012wt%、als:0.015~0.032wt%、n:0.0070~0.0105wt%、cr:0.05~0.08wt%、cu:0.01~0.55wt%、sn:0.035~0.065wt%、ti≤0.0020wt%,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6、本发明提出一种取向硅钢的控氮方法,采用rh精炼真空处理过程全程环流氮气和氮化硅锰联合控氮技术,实现了取向硅钢氮含量的分段累积,大大提升了取向硅钢n元素的控制精度,本发明充分利用冶炼系统中的氮气资源,操作简单,而且可大大降低合金损耗和成本和能源,实现取向硅钢稳定连续生产。



技术特征:

1.一种取向硅钢的控氮方法,其特征在于,rh精炼真空处理过程采用全程环流氮气工艺,氮气环流10~12min后分1~2次添加氮化硅锰合金,实现取向硅钢的控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向硅钢的控氮方法,其特征在于,环流氮气的流量为2995~3000l/(min·t钢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向硅钢的控氮方法,其特征在于,真空处理的压力小于200mbar。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向硅钢的控氮方法,其特征在于,第1次添加氮化硅锰合金的加入量为0.6~0.65kg/t钢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向硅钢的控氮方法,其特征在于,第2次添加氮化硅锰合金的时机为氮气环流18~22min,第2次添加氮化硅锰合金的加入量为0.2~0.25kg/t钢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向硅钢的控氮方法,其特征在于,第2次添加氮化硅锰合金后,控制炉内压力为45~55mbar。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向硅钢的控氮方法,其特征在于,转炉冶炼后进行rh精炼,转炉冶炼过程中全程底吹氮气,转炉终点钢水氮含量为0.0020~0.0030wt%,p含量≤0.012wt%。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向硅钢的控氮方法,其特征在于,转炉冶炼时加入的铁水的钛含量≤0.110wt%,铁水温度为1340~138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向硅钢的控氮方法,其特征在于,铁水加入转炉前进行kr脱硫,kr脱硫控制s含量在0.003wt%以下。

10.一种取向硅钢,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取向硅钢的控氮方法制备得到,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组成为:c≤0.0060wt%、si:3.0~3.5wt%、mn:0.09~0.25wt%、p≤0.025wt%、s:0.005~0.012wt%、als:0.015~0.032wt%、n:0.0070~0.0105wt%、cr:0.05~0.08wt%、cu:0.01~0.55wt%、sn:0.035~0.065wt%、ti≤0.0020wt%,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取向硅钢的控氮方法,采用RH精炼真空处理过程全程环流氮气和氮化硅锰联合控氮技术,实现了取向硅钢氮含量的分段累积,大大提升了取向硅钢N元素的控制精度,本发明充分利用冶炼系统中的氮气资源,操作简单,而且可大大降低合金损耗和成本和能源,实现取向硅钢稳定连续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卢晓禹,刘朋成,刘鹏程,梁志刚,刘宝志,孙丽钢,吴忠旺,孙婷婷,张磊,祁艳星,李艳霞,冯海涛,郝娟娟,徐涛,王俊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包头市威丰稀土电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