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式水冷臭氧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4293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层叠式水冷臭氧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层叠式水冷臭氧发生器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臭氧的制备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层叠式水冷臭氧发生器。
技术背景[0002]臭氧以其优异的消毒、灭菌、除臭功能及稳定性好、常温下自行分解、不造成二次污染等特点,广泛用于处理饮用水,净化处理生活和工业废水,对空气进行消毒净化,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等各领域。工业上大量的臭氧的制备通常采用电晕放电法,基本电晕元件是由一块介电板分隔两块金属板电极组成,在两电极施以交流高压电,中间的放电室产生电晕放电场,氧气反应生成臭氧。电晕放电要释放出大量热量,但臭氧遇热会加速分解, 因而臭氧发生器又必须有良好的冷却,水冷却是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工业上规模制备臭氧的水冷臭氧发生器有板式水冷臭氧发生器及管式水冷臭氧发生器,但是它们存在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并且每台臭氧发生器由单个元器件组合而成,只有一个臭氧发生室,臭氧制备量的固定的,因而臭氧发生量受到制约,无法一次性满足需求量大的用户,为满足不同的臭氧制备量,需要设计制造各种臭氧制备量臭氧发生器,设计制造工作量大,生产管理困难,制造成本高。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层叠式水冷臭氧发生器,结构简单紧凑,利用层叠结构,简单叠加即可满足客户不同的臭氧制备量需求,减少设计制造工作量,便于生产管理,降低制造成本,延长使用寿命。[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0005]一种层叠式水冷臭氧发生器,包括至少一层密闭气室单元,每层密闭气室单元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水冷极板单元,所述水冷极板单元与所述密闭气室单元平面接触,向上依次叠加密闭气室单元及水冷极板单元;[0006]所述密闭气室单元采用两块平行设置的上、下电子陶瓷平板作为介电体,上、下两块电子陶瓷平板四周密封并相互之间间隔有一狭窄空间形成气隙放电区域,所述密闭气室单元的两侧设有进气口及出气口;[0007]水冷极板单元包括电子陶瓷水冷板,水冷板内设有多重弯曲的水冷流路,所述水冷流路的进水口及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水冷板的一侧,水冷板的上、下表面分别烧结有金属极板,两个分别连接金属极板的接线柱设置在所述进水口及出水口的相对侧;[0008]高压供电电源的两极分别连接接触所述密闭气室单元的上、下两块电子陶瓷平板的金属极板。[0009]进一步的[0010]构成所述密闭气室单元的上、下两块电子陶瓷平板呈矩形,两个限位块设置在矩形电子陶瓷平板的两侧,进气口及出气口分别设置在两个限位块上并连通所述气隙放电区域;所述水冷板呈矩形,所述水冷极板单元设置在两个限位块之间。[0011]所述上、下电子陶瓷平板、水冷板及限位块由含有96%以上氧化铝的电子陶瓷制成。[0012]所述金属极板呈矩形,由钼合金材料制成,所述金属极板的厚度为0. 1 0. 3mm。[0013]所述上、下电子陶瓷平板的厚度为0. 5 1. 2mm。[0014]所述上、下电子陶瓷平板之间的间隙为0. 5 1. 5mm。[0015]所述进气口及出气口上设有气管接头。[0016]所述进水口及出水口上设有水管接头。[001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0018]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层叠式水冷臭氧发生器,结构简单紧凑,利用密闭气室单元与水冷极板单元的层叠结构,每增加一层,即增加一个臭氧发生室,简单叠加即可满足客户不同的臭氧制备量需求,减少设计制造工作量,便于生产管理,降低制造成本,延长使用寿命ο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0020]图2为图1的A-A处剖视图。[0021]图3为密闭气室单元的三维结构示意图。[0022]图4为图3的D-D处剖视图。[0023]图5为图4的E-E处剖视图。[0024]图6为水冷极板单元的三维结构示意图。[0025]图7为图6的B-B处剖视图。[0026]图8为图7为C-C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28]如图1、2、3、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至少一层密闭气室单元1,每层密闭气室单元 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水冷极板单元2,水冷极板单元2与密闭气室单元1平面接触,根据臭氧制备量的需要,向上依次叠加密闭气室单元1及水冷极板单元2。[0029]如图1、2、3、4、5所示,密闭气室单元1采用两块平行设置的上电子陶瓷平板101 及下电子陶瓷平板102作为介电体,上电子陶瓷平板101及下电子陶瓷平板102四周密封并相互之间间隔有一狭窄空间形成气隙放电区域20,该气隙放电区域20即为臭氧发生腔, 上电子陶瓷平板101及下电子陶瓷平板102的厚度为0. 5 1. 2mm,上电子陶瓷平板101 与下电子陶瓷平板102的间隙为0. 5 1. 5mm,在本实施例中,上电子陶瓷平板101及下电子陶瓷平板102的厚度为0. 63mm,上电子陶瓷平板101与下电子陶瓷平板102的间隙为 1. 0mm。密闭气室单元1的两侧设有进气口 103及出气口 104,构成密闭气室单元1的上电子陶瓷平板101及下电子陶瓷平板102呈矩形,两个限位块105设置在矩形的上电子陶瓷平板101及下电子陶瓷平板102的两侧,进气口 103及出气口 104分别设置在两个限位块 105上并连通气隙放电区域20,进气口 103及出气口 104上设有气管接头106。[0030]如图1、2、6、7、8所示,水冷极板单元2包括电子陶瓷水冷板201,水冷板201内设有多重弯曲的水冷流路202,水冷流路202的进水口 203及出水口 204设置在水冷板201的一侧,进水口 203及出水口 204上设有水管接头207,水冷板201的上、下表面分别烧结有金属极板205,金属极板205呈矩形,由钼合金材料制成,金属极板205的厚度为0. 1 0. 3mm, 并且金属极板205的平面度不大于0. 10 mm,表面不能有凹坑,不能有凸起点,否则在供电工作时会发生打火现象,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极板205采用以钼为主要成份的合金粉,经过加工处理后,制成印刷膏,在氢气保护下,经1500°C的高温烧结,在电子陶瓷水冷板201的上下表面烧结形成厚度为0. 2mm的金属极板205。两个分别连接金属极板205的接线柱206 设置在进水口 203及出水口 204的相对侧。水冷板201呈矩形,如图1、2,水冷极板单元2 设置在两个限位块105之间。高压供电电源(未在图中画出)的两极分别连接接触密闭气室单元1的上下两块电子陶瓷平板的金属极板205。[0031]在本实用新型中,上电子陶瓷平板101及下电子陶瓷平板102、水冷板201及限位块105由含有96%以上氧化铝的电子陶瓷制成,经过1720°C的高温烧结成电子陶瓷,其绝缘电阻完全> 1200ΜΩ,由于电子陶瓷密度增加,电子陶瓷的吸水率为0,其材质完全可以承受5000V-10000V电压。电子陶瓷不吸水,确保了绝缘电阻,防止漏电,使每层臭氧发生室工作正常。[0032]如图1、2,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将高压供电电源的正负两极分别连接紧密接触密闭气室单元1的上电子陶瓷平板101及下电子陶瓷平板102的两块金属极板205,两块金属极板205分别位于该密闭气室单元1上下两侧的水冷极板单元2,一块作为高压极板,另一块作为地极板,含氧气体从进气口 103流入,通电后高压极板和地极板之间的气隙放电区域20内发生电晕放电,电离从进气口 103流入的氧气,使氧气电离所产生的氧离子与氧分子发生反应生成臭氧,生成的臭氧从出气口 104流出;在制备臭氧的同时,水冷极板单元 2的进水口 203及出水口 204连接冷却水源并不断循环,吸收释放出大量热量,保证臭氧制备时的温度,确保臭氧制备的效率。[003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只要根据用户需要的臭氧发生量,确定需要层叠多少层即可, 不管臭氧制备量多大,都可以满足,只需要设计外包装机壳就可以。如图1、2中为由三层密闭气室单元1与四层水冷极板单元2相互间隔层叠构成的臭氧发生器,如需要更大的臭氧制备量,向上依次叠加一层密闭气室单元1及一层水冷极板单元2。
权利要求1.一种层叠式水冷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层密闭气室单元,每层密闭气室单元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水冷极板单元,所述水冷极板单元与所述密闭气室单元平面接触,向上依次叠加密闭气室单元及水冷极板单元;所述密闭气室单元采用两块平行设置的上、下电子陶瓷平板作为介电体,上、下两块电子陶瓷平板四周密封并相互之间间隔有一狭窄空间形成气隙放电区域,所述密闭气室单元的两侧设有进气口及出气口;水冷极板单元包括电子陶瓷水冷板,水冷板内设有多重弯曲的水冷流路,所述水冷流路的进水口及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水冷板的一侧,水冷板的上、下表面分别烧结有金属极板, 两个分别连接金属极板的接线柱设置在所述进水口及出水口的相对侧;高压供电电源的两极分别连接接触所述密闭气室单元的上、下两块电子陶瓷平板的金属极板。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式水冷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密闭气室单元的上、下两块电子陶瓷平板呈矩形,两个限位块设置在矩形电子陶瓷平板的两侧,进气口及出气口分别设置在两个限位块上并连通所述气隙放电区域;所述水冷板呈矩形,所述水冷极板单元设置在两个限位块之间。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叠式水冷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电子陶瓷平板、水冷板及限位块由含有96%以上氧化铝的电子陶瓷制成。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式水冷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极板呈矩形, 由钼合金材料制成,所述金属极板的厚度为0. 1 0. 3mm。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式水冷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电子陶瓷平板的厚度为0. 5 1. 2mm。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式水冷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电子陶瓷平板之间的间隙为0. 5 1. 5mm。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式水冷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及出气口上设有气管接头。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式水冷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及出水口上设有水管接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层叠式水冷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层密闭气室单元,每层密闭气室单元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水冷极板单元,水冷极板单元与密闭气室单元平面接触,根据臭氧制备量的需要,向上依次叠加密闭气室单元及水冷极板单元;密闭气室单元采用两块平行设置的上、下电子陶瓷平板作为介电体并相互之间间隔有一狭窄空间形成气隙放电区域;水冷极板单元包括电子陶瓷水冷板,水冷板内设有多重弯曲的水冷流路,水冷板的上、下表面分别烧结有金属极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利用密闭气室单元与水冷极板单元的层叠结构,简单叠加即可满足客户不同的臭氧制备量需求,减少设计制造工作量,便于生产管理,降低制造成本,延长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C01B13/11GK202297119SQ20112030752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3日
发明者陈卫国, 陈霁 申请人:陈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