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冷臭氧放电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0229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水冷臭氧放电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臭氧发生装置领域,特指一种专供介质阻挡放电(DBD)的双水冷臭氧放电室及用这种放电室组成的臭氧发生器。
背景技术
臭氧具有广谱杀菌能力,它消毒效率高、除色、除臭味快而且无二次污染,在供水系统的水处理、污水处理、中水回收及消毒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臭氧不能存储和运输,只能在应用的现场生产,因此臭氧发生装置成了上述行业的重要设备。介质阻挡放电(DBD)是当前大规模生产臭氧的唯一的方法。臭氧放电室是介质阻挡放电产生臭氧的关键,它由地电极水腔、高电压水腔、发生管和气腔组成,外壳作为一个电极(外电极),放电管是外面搪有搪瓷材料的钢管,放电管的钢管形成另一个电极(内电极),其搪瓷层就是介质阻挡层。在两个电极间施加交流高电压后(一般是将外电极接地,称地电极;内电极接高压电,称为高压电极),气隙中产生介质阻挡放电而生成臭氧,并使发生管温度上升。随着臭氧发生管的温度升高它的臭氧产量急剧下降,因此发生管的冷却对提闻臭氧广量和效率至关重要。大多放电室只对地电极进行冷却,但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对放电室高压电极进行冷却效果更好。由于地电极和高压电极有很高的电位差,将两个电极直接用同一个未经处理的水源(例如城市供水系统提供的自来水)进行冷却有较大的困难:高压电极和地电极之间将通过水导电,同时地电极(即放电室外壳)也将带高电压,这对其它设备和人身安全将造成威胁。本实用新型利用去离子水对放电室的地电极和高压电极进行冷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采用双水冷放电室的结构,大幅度提高臭氧浓度和产量,并显著降低单位臭氧产量能耗。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双水冷臭氧放电室,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高压电极冷却水腔、臭氧发生管、地电极冷却水腔、气腔,所述发生管是外面敷有搪瓷层的钢管,所述高压电极冷却水腔包括高压电极进水管、进水封头、水嘴、绝缘花盘、臭氧发生管内腔、连接件、出水封头、高压电极出水管,所述地电极冷却水腔由地电极进水管、外水套、外壳、地电极出水管组成,所述气腔由进气管、绝缘花盘、外水套、臭氧发生管搪瓷外壁、出气管组成,所述双水冷指高压电极采用水冷却和低压电极采用水冷却,高压电极冷却水和低压电极冷却水共用去离子循环水。所述高压电极与地电极之间用去离子水绝缘。所述臭氧发生管为两根或两根以上串联时,管与管之间采用连接件相连并密封,防止高压电极的冷却水进入气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0010]1、本实用新型对臭氧放电室的高压电极和地电极采用双水冷冷却方式,更加有效地带走发生管的热量,降低发生管的温度,大幅度提高臭氧浓度和产量,显著降低单位臭氧产量能耗,并且减小发生管在高温下热击穿的可能性;2、本实用新型的高压电极和地电极之间采用去离子水进行绝缘,并且地电极可靠接地,保证了放电室的外壳不带电,保障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3、本实用新型的高压电极和地电极使用去离子循环水系统,结构简单,便于多管串、并联连接形成大规模臭氧发生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高压电极进水管2、进水封头3、高压电极出水管4、出水封头5、水嘴6、绝缘花盘7、臭氧发生管8、连接件9、地电极进水管10、地电极出水管11、外水套12、外壳
13、进气管14、出气管15、气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所述双水冷臭氧放电室结构,它包括高压进水管1、进水封头2、高压出水管3、出水封头4、水嘴5、绝缘花盘6、发生管7、连接件8、地电极进水管9、地电极出水管10、外水套11、外壳12、进气管13、出气管14和气隙15。其中绝缘花盘为绝缘材料、外水套为金属管,连接件为耐臭氧腐蚀的绝缘材料,其他部件均为金属材料,外壳必须可靠接地,绝缘花盘跟封头之间必须要有足够的距离。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属于本实用新型构思下的技术方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双水冷臭氧放电室,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高压电极冷却水腔、臭氧发生管、地电极冷却水腔、气腔,所述臭氧发生管(7)是外面敷有搪瓷层的钢管,钢管的内腔作为高压电极冷却水腔的一部分,所述高压电极冷却水腔包括高压电极进水管(I)、进水封头(2)、水嘴(5)、绝缘花盘¢)、臭氧发生管(7)内腔、连接件(8)、出水封头(4)、高压电极出水管(3),所述地电极冷却水腔由地电极进水管(9)、外水套(11)、外壳(12)、地电极出水管(10)组成,所述气腔由进气管(13)、绝缘花盘¢)、外水套(11)、臭氧发生管(7)搪瓷外壁、出气管(14)组成,所述双水冷指高压电极采用水冷却和低压电极采用水冷却,高压电极冷却水和低压电极冷却水共用去离子循环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冷臭氧放电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发生管(7)与水嘴(5)连接,水嘴(5)作为高压电极,外壳(12)作为地电极,水嘴(5)与外壳(12)用去离子水绝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水冷臭氧放电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发生管(7)为两根或两根以上串联时,管与管之间采用连接件相连并密封,防止高压电极的冷却水进入气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水冷臭氧放电室,它包括高压电极冷却水腔、臭氧发生管、地电极冷却水腔、气腔。高压电极冷却水腔包括高压电极进水管、进水封头、水嘴、绝缘花盘、臭氧发生管内腔、连接件、出水封头、高压电极出水管;地电极冷却水腔由地电极进水管、外水套、外壳、地电极出水管组成;气腔由进气管、绝缘花盘、外水套、臭氧发生管搪瓷外壁、出气管组成。所述双水冷指高压电极采用水冷却和低压电极采用水冷却,高压电极冷却水和低压电极冷却水共用去离子循环水。流过高压电极冷却水腔的冷却水用于冷却高压电极,流过地电极冷却水腔的冷却水用于冷却地电极,高压电极冷却水和地电极冷却水共用去离子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提高臭氧浓度和产量并降低单位臭氧产量能耗。
文档编号C01B13/11GK203095619SQ201220676919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9日
发明者王翠 申请人:南昌工程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