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叶面肥以及采用该叶面肥的喷施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13254阅读:31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肥料,尤其涉及一种花生叶面营养肥料以及喷施该肥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花生是在地上开花后,形成果针下扎到土壤中,在土壤中形成花生荚果。

花生栽培技术要求一次性施足基肥,一般不进行根外追肥,因为根外追肥非常容易拉断地上部的花生果针和划伤地下部的花生荚果。且土壤中的磷、钾容易被固定,直接影响到根系的吸收。根据花生生长生理特性,在开花下针期和结荚期是对磷、钾需求的敏感时期,缺乏后,直接影响到开花、受精、果针形成和荚果形成。通过叶面喷施叶面肥,由花生叶面吸收活性磷、钾元素,通过茎叶传导,直接满足开花、受精、果针形成和荚果形成对磷、钾元素的需求。

如2009年8月19日公开的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1508615a,公开了一种用于花生种植的高产花生营养素,它是根据花生生长规律和营养特点,采用尿素、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硝酸钙、硫酸镁、硫酸锌、硫酸亚铁、钼酸铵等原料配制而成,该营养素既可作为底肥,又可进行叶面喷施。上述叶面肥喷施后容易从叶片上滑落,在叶片上存留时间短,在使用时间上没有限制,效果不是很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能够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花生叶面肥,其成本低廉,增产效果显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叶面肥按照下列比例进行配比:0.8-1.2kg的磷酸二氢钾、0.6-1kg的白糖、80-100kg的水,上述原料均匀混合形成叶面肥喷施液。

为解决叶面肥在叶片上存留时间短的问题,用白糖做粘接剂,同时白糖又是很好的营养剂。花生叶片气孔在中午前后处于闭合状态,上午9点以前和下午4点以后是完全开放的,这个时间田间湿度也较大,此时喷施花生叶面肥,叶片对磷、钾元素吸收量大,传导速度快,并且由于白糖的粘接作用,在叶片上存留时间长,能够满足较长时间的需求。

每亩花生使用20-26kg的叶面肥喷施液。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采用上述叶面肥的喷施方法,其方法为在花生下针期即花生播种后50-55天喷施第一次叶面肥;在花生结荚期即花生播种后90-100天喷施第二次叶面肥。

本发明能够在不改变现有花生生产现状、种植模式和生产条件,不对花生品种作特殊要求,生产上种植的花生品种,在生育期内两次喷施花生叶面肥。对花生叶面肥进行了连续的田间试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能够使花生增产13.0%,与喷清水对照相比,能够使花生增产11.0%。

在晴天的上午9点之前或者下午4点之后喷施叶面肥。每亩花生使用20-26kg的叶面肥,叶面肥喷施于花生叶面。

本发明的叶面肥具有方法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效果明显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花生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在田间进行小区试验,包括应用浓度试验、应用时间试验。在总结小区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小面积的示范,对确定的应用浓度、时间进行验证,总结确定使用技术。

1、应用浓度试验

花生品种为花育25号,生育期为130天。地膜覆盖栽培,田间管理同其它品种。5月1日播种,9月10日收获。共设5个处理:(1)3g磷酸二氢钾、4.3g白糖;(2)6g磷酸二氢钾、4.3g白糖;(3)12g磷酸二氢钾、4.3g白糖;(4)喷清水ck1;(5)ck2。

每处理小区为2垄4行,小区长4.5m,宽1.6m,面积7.2m2,不设隔离行。每个处理用水210g进行溶解。5个处理重复3次,共15个小区,随机排列。通过试验,确定6g磷酸二氢钾、4.3g白糖的效果最佳。

2、应用时间试验

花生品种为花育25号,生育期为130天。地膜覆盖栽培,田间管理同其它品种。5月1日播种,9月10日收获。共设3个处理:(1)上午8~9点;(2)中午12点~下午1点;

(3)下午3~4点。每处理小区为2垄4行,小区长4.5m,宽1.6m,面积7.2m2,不设隔离行。每个处理应用量6g磷酸二氢钾、4.3g白糖,用水210g进行溶解。3个处理重复3次,共9个小区,随机排列。通过试验,确定上午9点以前或下午4点以后叶面喷施效果最佳。

通过试验示范,在花生开花下针期和结荚期,每次每亩用250g磷酸二氢钾和200g白糖均匀的溶解在20-25公斤水中。在晴天的上午9点以前或下午4点以后喷施于花生叶面,能够使花生增产13.0%以上。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肥料,尤其涉及一种花生叶面营养肥料以及喷施该肥料的方法。本发明的花生叶面肥,按照下列比例进行配比:0.8‑1.2Kg的磷酸二氢钾、0.6‑1Kg的白糖、80‑100Kg的水,上述原料均匀混合形成叶面肥喷施液。本发明的叶面肥的喷施方法,在花生下针期即花生播种后50‑55天喷施第一次叶面肥;在花生结荚期即花生播种后90‑100天喷施第二次叶面肥。本发明的叶面肥具有方法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效果明显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花生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范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凯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11.16
技术公布日:2018.05.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