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状陶瓷的烧结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00127发布日期:2018-12-08 06:31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状陶瓷的烧结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为陶瓷管制备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状陶瓷的烧结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增湿发热管的主体是陶瓷管,是在陶瓷管上进行曲面印刷电阻浆料,印刷银级,然后在银级上焊接铜线,通过接通电源,使电阻加热,从而达到加热的效果。现有技术对陶瓷管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热压成型法和等静压成型法。热压成型法是我国生产陶瓷管应用最早的一种方法,由于热压成型法技术成熟度高,目前采用的也主要是热压成型制备方法,它是利用石蜡的流动性及可塑性的特点,将石蜡加热熔化,将粉料加入蜡浆中制成料浆后注入金属模具中,冷却后在模具中凝固成一定的形状,然后再将成型毛坯管埋入装有吸附剂的匣钵中,在窑炉中进行一次烧成,在烧结陶瓷管的过程中,坯体横向设置,导致烧结过程中陶瓷管易翘曲变形,不能直接在陶瓷管上进行曲面印刷,必须要通过外圆磨来保证圆度,这样增加了成本及制造周期,同时圆面出现针孔的几率大大增加,对增湿发热管的性能有不利影响。

中国专利“立式洁净烧结制备陶瓷管的工艺方法(公开号:cn102101777a)”和中国专利“一种立式洁净烧结制备氧化铝陶瓷管的工艺(公开号:cn105753458a)”采用坩埚立式烧结氧化铝陶瓷管,通过设置方便去除的凸头,烧好出炉后,去除所述凸头,完成氧化铝陶瓷管的制备,但此方法中,陶瓷管放在坩埚内封闭烧结,如果需要烧结更长的陶瓷管,则需要制定与之匹配的更长的坩埚,无法同时匹配不同规格的陶瓷管,生产成本也相应增加,另外坩埚是管状结构,在烧结过程中本身会存在变形,因此防止陶瓷管翘曲变形的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状陶瓷的烧结成型工艺,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状陶瓷的烧结成型工艺,包括以下工序:(1)确定形状及尺寸:计算管状陶瓷的收缩尺寸并开模;(2)热压成型:将处理好的浆料注射到成型模具中,冷却、成型、脱模,得到成型坯件,注射压力为120~150mpa;(3)排蜡:将成型坯件用排蜡粉覆盖均匀,放入排蜡钵中,排蜡得到坯体,排蜡温度控制在900~1050℃,排蜡时间控制在8-16小时;(4)清灰:将坯体与排蜡粉分离;(5)烧结:将排蜡后的坯体悬挂在高温钵卡槽内进行烧结,烧结温度控制在1200~1650℃;(6)切割震洗:将烧成的坯件放在切割机上切割,切割的长度等于增湿发热管的长度,然后采用震洗机震洗1h,震掉表面附着的氧化铝;(7)丝网印刷电阻浆料:震洗好的坯件经超声波清洗后,曲面印刷电阻浆料,烘干后,采用厚膜调阻网带炉烧结,烧结温度为850±20°c;(8)调阻:烧结后,对产品进行电阻测定,电阻值控制在600±20ω,筛选出合格的产品,不合格的继续通过厚膜调阻网带炉调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高温钵包括两个竖向设置的支架和一个横向设置的卡槽,所述卡槽两端分别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坯体为带有t字型悬挂端的管状结构,所述t字型悬挂端横向端卡入卡槽内,坯体挂入高温钵卡槽内的实现方式是从底部插入,再旋转9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高温钵采用刚玉钵耐火材料制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t字型悬挂端包括横向端和纵向端,所述横向端的宽度小于卡槽的宽度,所述纵向端长度大于卡槽的高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高温钵尺寸根据陶瓷管尺寸定制。

烧结产品为长120mm的管状陶瓷,测量其变形翘曲量,圆跳动为0.08以内,完全满足丝网曲面印刷要求。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烧结过程中,坯体悬挂在高温钵卡槽内,依靠陶瓷管的自身重力,防止坯体弯曲变形,烧结出来截断即可直接印刷。

2、本发明的烧结产品为长度为120mm的管状陶瓷,测量其变形翘曲量,圆跳动在0.08以内,完全满足丝网曲面印刷要求,即不需要外圆磨加工,保证了圆管的同心度,降低了加工成本及制造周期,减少了圆面出现针孔的几率,提高了产品的性能。

3、本发明可以将多个坯体悬挂在高温钵体卡槽内烧结,因此一种型号的高温钵就可以生产更多型号规格的陶瓷管,适应性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坯体悬挂烧结示意图,图中1-高温钵,2-坯体,3-支架,4-卡槽。

图2为本发明坯体悬挂烧结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坯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管状陶瓷的烧结成型工艺,包括以下工序:(1)确定形状及尺寸:计算管状陶瓷的收缩尺寸并开模;(2)热压成型:将处理好的浆料注射到成型模具中,冷却、成型、脱模,得到成型坯件,注射压力为120~150mpa,浆料由95%氧化铝材料制成,增强管状陶瓷的硬度和强度;(3)排蜡:将成型坯件用排蜡粉覆盖均匀,放入排蜡钵中,排蜡得到坯体,排蜡温度控制在900~1050℃,排蜡时间控制在8-16小时,排蜡时间和温度按照设定好的曲线进行;(4)清灰:将坯体与排蜡粉分离;(5)烧结:将排蜡后的坯体悬挂在高温钵卡槽内进行烧结,烧结温度控制在1200~1650℃,烧结按照设定好的升温曲线进行;(6)切割震洗:将烧成的坯件放在切割机上切割,然后采用震洗机震洗1h,震掉表面附着的氧化铝;(7)丝网印刷电阻浆料:震洗好的坯件经超声波清洗后,曲面印刷电阻浆料,烘干后,采用厚膜调阻网带炉烧结,烧结温度为850±20°c;(8)调阻:烧结后,对产品进行电阻测定,电阻值控制在600±20ω,筛选出合格的产品,不合格的继续通过厚膜调阻网带炉调阻。

如图1所示,所述烧结工序中,所述高温钵包括两个竖向设置的支架3和一个横向设置的卡槽4,所述卡槽4两端分别与支架3固定连接,所述坯体2为带有t字型悬挂端的管状结构,所述t字型悬挂端横向端卡入卡槽4内,坯体挂入高温钵卡槽内的实现方式是从底部插入,再旋转90°。

所述高温钵1的尺寸根据管状陶瓷尺寸定制,所述t字型悬挂端包括横向端5和纵向端6,所述横向端5的宽度小于卡槽4的宽度,所述纵向端6长度大于卡槽4的高度。烧结时,依靠陶瓷管的自身重力,防止产品弯曲变形,烧结完成后,取出坯体,截断即可直接印刷。

烧结产品为长120mm的管状陶瓷,测量其变形翘曲量,圆跳动为0.08以内,完全满足丝网曲面印刷要求,即不需要外圆磨加工,保证了圆管的同心度,降低了加工成本及制造周期,减少了圆面出现针孔的几率,提高了产品的性能。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状陶瓷的烧结成型工艺,包括热压成型、排蜡、烧结、切割震洗、丝网印刷电阻浆料,所述烧结工序中,将坯体悬挂在高温钵卡槽内,所述高温钵包括两个竖向设置的支架和一个横向设置的卡槽,所述卡槽两端分别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坯体为带有T字型悬挂端的管状结构,所述T字型悬挂端横向端卡入卡槽内,所述坯体的烧结温度控制在1200~1650℃。本发明烧结过程中,坯体依靠陶瓷管的自身重力,防止坯体弯曲变形,不需要外圆磨加工,保证了圆管的同心度,降低了加工成本及制造周期,减少了圆面出现针孔的几率,提高了产品的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徐育林;康丁华;颜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娄底市安地亚斯电子陶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8.16
技术公布日:2018.12.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