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灰窑风道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65968发布日期:2022-06-18 07:46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灰窑风道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石灰窑风道支撑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灰窑风道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石灰窑风道(如图1所示),当窑腔装满燃烧原料时,启动送风装置,吹风助燃,当烧制成品后,打开出料仓上闸门,成品通过伞式炉进入出料仓,关闭出料仓上闸门,继续烧制新的混合原料。为了保证伞式炉内的石灰料的冷却效果,现有石灰窑进风管支撑设计为斜5
°
角焊接在窑壁上,新风系统通过进风管进入伞式炉给成品降温之后从伞式风帽排除,确保了成品的快速冷却。
3.该技术的缺点是:1、石灰窑风道支撑设计为斜5
°
焊接在窑壁上,长期受到石灰在窑内下落过程产生的重力影响,造成风道支撑连接窑壁部分被拉跨。2、由于风道连接窑壁的地方被拉跨产生裂缝,导致风道移位,助燃风无法在窑内均匀分布,所以造成石灰煅烧偏火,石灰烧成率降低,无法达到售卖品质。3、按照目前的风道安装技术去继续使用此装置,进风风道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此故障,每次检修需停车检修18天,才能恢复正常生产,维修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灰窑风道支撑结构,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窑壁内的风帽,风帽底部的伞式炉以及周侧的进风管,其特征是:所述进风管底部设有支撑环,支撑环的底部周侧交错设有多个支撑耳板与支臂,支撑耳板用于支撑伞式炉,支臂用于连接窑壁。
6.优选方案中,窑壁周侧固设有支撑座,支撑座的数量与支臂相同,支臂端部固设有连接板,连接板通过螺栓与支撑座固定连接。
7.优选方案中,支撑座呈l型,支撑座与窑壁贴合的一侧为圆弧形,支撑座上的垂直板与水平板之间通过筋板连接。
8.优选方案中,所述支撑耳板与支臂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耳板与支臂交错均布在支撑环的底部周侧。
9.优选方案中,支撑耳板呈l型,支撑耳板一端固定在支撑环的底部,另一端抵靠在伞式炉的底部,支撑耳板的两侧设有多个加强筋,用于与支撑环连接。
10.优选方案中,支撑环的支撑端面和支撑耳板的支撑端面之间的间距与进风管的底面和伞式炉的底面之间的间距相同。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灰窑风道支撑结构,通过在进风管连接处增加了支撑环,加大了进风管的受力面积,并且支撑环通过支臂与窑壁连接,增加了进风管的受力强度,伞式炉底部的支撑耳板更是保证了伞式炉的受力强度,所以进风管的受力面积和受力强度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并且降低了因进风管故障而导致的减产和维修费用,大大提高了
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3.图1是现有的石灰窑风道结构;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连接结构正剖视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轴侧视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俯视图;
17.图中:窑壁1;风帽2;进风管3;支撑环4;支撑耳板5;支臂6;支撑座7;连接板8;伞式炉9。
具体实施方式
18.实施例1
19.如图1~4所示,一种石灰窑风道支撑结构,包括窑壁1内的风帽2,风帽2底部的伞式炉9以及周侧的进风管3,其特征是:所述进风管3底部设有支撑环4,支撑环4的底部周侧交错设有多个支撑耳板5与支臂6,支撑耳板5用于支撑伞式炉9,支臂6用于连接窑壁1。由此结构,支撑环4通过支臂6与窑壁1连接,从而可以对进风管3于伞式炉9进行支撑,增加受力面积,每个进风管3的受力平均分布,降低了因石灰下落造成的单个进风管3受力强度。
20.优选方案中,窑壁1周侧固设有支撑座7,支撑座7的数量与支臂6相同,支臂6端部固设有连接板8,连接板8通过螺栓与支撑座7固定连接。由此结构,支臂6通过螺栓与支撑座7连接,从而使得支臂6连接到窑壁1,起到对进风管3进行支撑的作用。
21.优选方案中,支撑座7呈l型,支撑座7与窑壁1贴合的一侧为圆弧形,支撑座7上的垂直板与水平板之间通过筋板连接。由此结构,支撑座7圆弧型一侧贴合固定在窑壁1上,增加了固定端的整体强度,从而提高整体的支撑强度。
22.优选方案中,所述支撑耳板5与支臂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耳板5与支臂6交错均布在支撑环4的底部周侧。
23.优选方案中,支撑耳板5呈l型,支撑耳板5一端固定在支撑环4的底部,另一端抵靠在伞式炉9的底部,支撑耳板5的两侧设有多个加强筋,用于与支撑环4连接。由此结构,支撑耳板5对伞式炉9进行支撑,支撑环4对进风管3进行支撑,从而增加了进风管3与伞式炉9的整体受力强度,其不会因为下落的石灰过重导致进风管3与窑壁1连接处被拉胯。
24.优选方案中,支撑环4的支撑端面和支撑耳板5的支撑端面之间的间距与进风管3的底面和伞式炉9的底面之间的间距相同。由此结构,保证了支撑环4与支撑耳板5对进风管3与伞式炉9的支撑可靠。
25.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石灰窑风道支撑结构,包括窑壁(1)内的风帽(2),风帽(2)底部的伞式炉(9)以及周侧的进风管(3),其特征是:所述进风管(3)底部设有支撑环(4),支撑环(4)的底部周侧交错设有多个支撑耳板(5)与支臂(6),支撑耳板(5)用于支撑伞式炉(9),支臂(6)用于连接窑壁(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石灰窑风道支撑结构,其特征是:窑壁(1)周侧固设有支撑座(7),支撑座(7)的数量与支臂(6)相同,支臂(6)端部固设有连接板(8),连接板(8)通过螺栓与支撑座(7)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石灰窑风道支撑结构,其特征是:支撑座(7)呈l型,支撑座(7)与窑壁(1)贴合的一侧为圆弧形,支撑座(7)上的垂直板与水平板之间通过筋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石灰窑风道支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撑耳板(5)与支臂(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耳板(5)与支臂(6)交错均布在支撑环(4)的底部周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石灰窑风道支撑结构,其特征是:支撑耳板(5)呈l型,支撑耳板(5)一端固定在支撑环(4)的底部,另一端抵靠在伞式炉(9)的底部,支撑耳板(5)的两侧设有多个加强筋,用于与支撑环(4)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石灰窑风道支撑结构,其特征是:支撑环(4)的支撑端面和支撑耳板(5)的支撑端面之间的间距与进风管(3)的底面和伞式炉(9)的底面之间的间距相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灰窑风道支撑结构,包括窑壁内的风帽,风帽底部的伞式炉以及周侧的进风管,其特征是:所述进风管底部设有支撑环,支撑环的底部周侧交错设有多个支撑耳板与支臂,支撑耳板用于支撑伞式炉,支臂用于连接窑壁。通过在进风管连接处增加了支撑环,加大了进风管的受力面积,并且支撑环通过支臂与窑壁连接,增加了进风管的受力强度,伞式炉底部的支撑耳板更是保证了伞式炉的受力强度,所以进风管的受力面积和受力强度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并且降低了因进风管故障而导致的减产和维修费用,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万忠德 路明清 孙浩 王正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襄阳兴发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6
技术公布日:2022/6/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