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表皮修复用界面处理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21043发布日期:2023-05-05 00:43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表皮修复用界面处理材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具体地说,是一种建筑表皮修复用界面处理材料。


背景技术:

1、历史建筑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和利用好历史建筑,对延续历史文脉和传统风貌、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多个省市积极推进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浙江省共公布历史保护建筑10328处;安徽省共完成5460处历史建筑的普查和保护标牌设立(截至2021年10月);上海市共公布优秀历史保护建筑1058处(截至2017年6月);重庆市先后发布5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超过600个历史建筑被纳入保护体系。

2、对历史建筑的修缮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历史建筑修缮首先是对历史建筑风貌的改善,建筑表皮作为彰显建筑与城市风貌的主要元素,对其进行合理的修复是历史保护建筑修缮的重要内容。

3、对历史建筑表皮的修复,现有技术主要有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dg/tj 08-108-2014、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db/t 29-138-2018等标准中规定的方法,即采用灌浆、凿除重做、同质同色砂浆修补等方法进行的修缮。提高新旧材料的兼容性是保障历史建筑表皮修复效果、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关键,但现有技术的材料界面粘结力仍有待改善提高。

4、中国专利申请:cn201910396465.6公开了一种古建筑外墙修复方法,包括现场预勘查,首先工作人员对古建筑物墙体的时代特征、结构特征、构造特征和残缺程度进行勘查,以确定墙体的损坏现状,然后绘制该古建筑物墙体的残缺情况和尺寸的测绘图纸、并拍摄照片留存修复前的影像资料、同时记载必要的文字说明资料,并完成相关的勘查结果的报告以确定修复方案,修复方案确定后进行人员调配,将加固修复墙体所需的设备和材料运输到现场,依据“修旧如旧”、“原真性”和“少干预”原则,在修复过程中保留古建筑构件的文物价值和原有部分,且能对轻微受损部分、严重受损部位和裂缝做到分类修复加固,不用更换整个墙体。但是该专利未提及到相关材料。

5、中国专利申请:cn201811532270.1公开了一种墙面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墙面修复材料其可用黄土窑洞修复,以重量份计,其包括360-540份糯米浆、100-150份硅灰、100-200份生石灰、200-300份半水石膏、500-600份待修复的窑洞原样土、1-4份纤维材料和10-18份减水剂。其对黄土颗粒间空隙填充或形成的架桥结构对黄土颗粒进行连接,增强内部的胶结,改善天然黄土的内部的空隙结构和易侵蚀的问题,继而解决黄土强的吸水和遇水失陷的特性,并提升窑洞抗冻融、抗风化、抗干湿循环的能力。

6、但是关于本发明一种建筑表皮修复用界面处理材料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表皮修复用界面处理材料。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表皮修复用界面处理材料,所述处理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胶凝材料200~400份、石膏2~5份、细骨料600~800份、保水增稠材料0.5~1.5份、消泡剂0.2~0.8份、减水剂1~2份、聚合物乳液100~200份,所述各原料的液粉比是0.28~0.34。

4、进一步地,所述胶凝材料是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者普通硅酸盐水泥与粉煤灰、硅灰和矿粉的掺和物。

5、进一步地,所述石膏是脱硫建筑石膏,所述石膏纯度≥90%。

6、进一步地,所述细骨料是粒径小于0.6mm的河砂或者机制砂。

7、进一步地,所述保水增稠材料是黏度为20000~40000mpa·s的纤维素醚。

8、进一步地,所述消泡剂是聚醚类、聚乙二醇基消泡剂。

9、进一步地,所述减水剂是聚羧酸减水剂。

10、进一步地,所述聚合物乳液选自丁苯乳液、纯丙乳液、苯丙乳液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11、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上所述处理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2、(1)按照所述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

13、(2)将各原料加入搅拌锅中混合搅拌,即得。

14、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上所述的处理材料在历史保护建筑表皮修复中的应用。

15、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使用的胶凝材料、石膏、细骨料、保水增稠材料、消泡剂、减水剂、聚合物乳液都属于常规市售原料。

16、本发明优点在于:

17、本发明通过优选各原料及其之间的重量份配比,最终得到的处理材料能增强材料间的粘结强度,提高历史保护建筑的整体耐久性,通过合理设计界面处理材料配方,提出的界面处理材料具有拉伸粘结强度高的优点,解决了因界面粘结力不足引起修复材料空鼓、脱落,进而引起二次修复等问题,其中所使用的各原料具有如下功效:

18、胶凝材料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者普通硅酸盐水泥与粉煤灰、硅灰和矿粉的掺和物。胶凝材料在界面处理材料中主要起胶结各原材料的作用;

19、石膏为脱硫建筑石膏,其纯度不小于90%,在界面处理材料中掺入适量石膏,主要起调节浆体凝结硬化时间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施工速度;

20、细骨料采用粒径为0.6mm以下的河砂或者机制砂,细骨料在界面处理材料中主要起骨架的作用,胶凝材料其凝结时间较长,加入石膏主要目的是调节凝结时间,提高施工速度;

21、保水增稠材料采用黏度为20000~40000mpa·s的纤维素醚,加入保水增稠材料,可提高界面处理材料的保水性能,防止发生泌水现象;粘度是根据保水效果选用的,粘度太小保水作用不明显,粘度太大会降低施工性能。纤维素醚,按本发明规定的粘度选用可达到最优效果;

22、消泡剂为聚醚类、聚乙二醇基消泡剂,本发明中,所用聚醚类消泡剂为巴斯夫vinapor df 2922f、pdfoam 73b,聚乙二醇基类消泡剂选用agitanr p803;

23、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加入减水剂的目的是减少用水量,提高强度,同时提高界面处理材料的匀质性,聚羧酸系减水剂是公认的最为成熟、性能优异的减水剂;

24、聚合物乳液为丁苯乳液、纯丙乳液、苯丙乳液中的一种或多种。加入聚合物乳液的目的是提高界面处理材料与旧墙面的粘结能力,同时提高横向变形能力,降低界面处理材料的开裂、空鼓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表皮修复用界面处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胶凝材料200~400份、石膏2~5份、细骨料600~800份、保水增稠材料0.5~1.5份、消泡剂0.2~0.8份、减水剂1~2份、聚合物乳液100~200份,所述各原料的液粉比是0.28~0.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凝材料是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者普通硅酸盐水泥与粉煤灰、硅灰和矿粉的掺和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膏是脱硫建筑石膏,所述石膏纯度≥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骨料是粒径小于0.6mm的河砂或者机制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水增稠材料是黏度为20000~40000mpa·s的纤维素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剂是聚醚类、聚乙二醇基消泡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水剂是聚羧酸减水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的处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乳液选自丁苯乳液、纯丙乳液、苯丙乳液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9.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处理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0.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处理材料在历史保护建筑表皮修复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表皮修复用界面处理材料,所述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胶凝材料200~400份、石膏2~5份、细骨料600~800份、保水增稠材料0.5~1.5、消泡剂0.2~0.8份、减水剂1~2份、聚合物乳液100~200份,所述各原料的液粉比是0.28~0.34。其优点表现在:本发明通过对新、旧材料进行界面处理,增强了材料间的粘结强度,提高了历史保护建筑的整体耐久性。通过合理设计界面处理材料配方,提出的界面处理材料具有拉伸粘结强度高的优点,解决了因界面粘结力不足引起修复材料空鼓、脱落,进而引起二次修复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闵沈杰,沈晓明,陈宁,吴振邦,柯景波,张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鑫栈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