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冷补料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44836发布日期:2023-08-18 00:16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沥青冷补料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道路养护材料,特别涉及一种沥青冷补料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1、在道路养护工程中,坑槽修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目前,针对沥青路面损害常采用的修补方法为热拌沥青混合料修补和沥青冷补料修补。热拌沥青混合料修补技术成熟,但需要即拌即用,施工现场通常需要大型施工设备,适合损害地点集中、工程量大的路面修补,并且受施工环境影响,不宜在低温及雨雪天气施工。沥青冷补料可预先拌制并长时间存储,随用随取,施工方便,不受施工设备和环境气候约束,可对沥青路面的局部损害进行及时、高效地修补,受到国内外道路养护部门的高度认可。

2、然而,现有的沥青冷补料高低温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离析现象,强度形成缓慢,道路完成工期较长,水稳定性差、抗水损害性能较差,极大地影响了沥青路面局部损害的长期修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沥青冷补料生产工艺,旨在解决现有生产工艺制备的沥青冷补料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沥青冷补料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3、对基质沥青进行复合改性,得到复合改性沥青;

4、将增黏剂和抗剥落剂加入上述复合改性沥青中,加热搅拌,再加入稀释剂,搅拌均匀,冷却后即得沥青冷补液;

5、将集料和增强纤维一同进行加热,再搅拌均匀,得混合料;

6、将上述沥青冷补液加入上述混合料中,搅拌,即得沥青冷补料。

7、可选地,上述对基质沥青进行复合改性步骤,包括:

8、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20-130℃,掺入占基质沥青质量3%的sbr胶乳,在剪切速率下剪切30min,得sbr改性沥青;

9、停止加热,将上述sbr改性沥青温度保持在90℃,掺入占基质沥青质量4-6%的石油树脂,搅拌均匀后,在90℃下保温发育30-40min,得复合改性沥青。

10、可选地,上述稀释剂为生物柴油,上述稀释剂的掺入量为基质沥青质量的18-24%。

11、可选地,上述增黏剂为萜烯树脂,上述增黏剂的掺入量为基质沥青质量的6-12%。

12、可选地,上述抗剥落剂为非胺类抗剥落剂,上述抗剥落剂的掺入量为基质沥青质量的0.3-0.6%。

13、可选地,上述将增黏剂和抗剥落剂加入上述复合改性沥青中,加热搅拌,再加入稀释剂,搅拌均匀,冷却后即得沥青冷补液的步骤中,包括:将增黏剂和抗剥落剂加入上述复合改性沥青中,加热至80℃,搅拌1-1.5h,停止加热,上述复合改性沥青降温至60℃时,加入稀释剂,搅拌1-1.5h,后冷却至室温。

14、可选地,上述增强纤维为玄武岩纤维和聚酯纤维的混合物,其中,玄武岩纤维和聚酯纤维的质量比为2:3。

15、可选地,上述集料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上述集料按lb-13级配进行配制,上述粗集料的粒径大于2.36mm;上述细集料的粒径为0.075-2.36mm;上述填料的粒径小于0.075mm。

16、可选地,上述将集料和增强纤维一同进行加热,再搅拌均匀,得混合料的步骤,包括:将集料和增强纤维在75℃下加热3-4h,再在75℃下搅拌180次,得混合料。

17、可选地,上述将上述沥青冷补液加入上述混合料中,搅拌的步骤,包括:将上述沥青冷补液在65℃下加热1-1.2h,再搅拌3min后,将上述沥青冷补液加入上述混合料中,搅拌90次。

18、本申请首先对基质沥青进行复合改性,改善和提升基质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和强度,再以稀释剂稀释沥青冷补液,掺入少量增黏剂和抗剥落剂,沥青冷补液中由于稀释剂的存在,复合改性沥青被溶剂溶解,使得复合改性沥青黏度及其与集料间的黏附性大幅降低,进而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及水稳定性能,故以增黏剂来改善复合改性沥青的黏度,以抗剥落剂来提高沥青冷补液和集料之间的黏附性,进而改善沥青冷补料的路用性能。集料中掺入增强纤维,使增强纤维分布在集料的空隙当中,将其交联成一个整体,对冷补料起到加筋作用,当冷补料承受荷载发生变形时,通过集料与其接触的纤维端部将应力传递到增强纤维上,将冷补料上所承受的应力进行消减,减少冷补料的变形,以此来改善冷补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抗疲劳特性等使用性能,延长冷补料的使用寿命,从而制备得到具有优异的高低温性能、稳定度和强度较高,可满足快速通车要求的沥青冷补料。

19、本申请以sbr胶乳和石油树脂对基质沥青进行复合改性,sbr胶乳能够显著提升沥青的低温延展性,石油树脂可改善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和强度,沥青冷补料使用后期,石油树脂完全固化,可与sbr链状结构相互缠绕形成稳定的空间网络结构,从而增强沥青冷补料的稳定度和强度,石油树脂掺量越大,则空间网络结构越致密,但由于树脂类材料含有苯环类刚性侧链结构,脆性特征显著,容易影响改性沥青体系的低温延展性。故而,石油树脂掺量优选为4-6%,此时能够兼顾复合改性沥青体系的高低温性能,又能增强沥青冷补料的稳定度,充分发挥sbr胶乳和石油树脂对基质沥青性能提升的互补优势。



技术特征:

1.一种沥青冷补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冷补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基质沥青进行复合改性步骤,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冷补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释剂为生物柴油,所述稀释剂的掺入量为基质沥青质量的18-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冷补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黏剂为萜烯树脂,所述增黏剂的掺入量为基质沥青质量的6-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冷补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剥落剂为非胺类抗剥落剂,所述抗剥落剂的掺入量为基质沥青质量的0.3-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冷补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增黏剂和抗剥落剂加入所述复合改性沥青中,加热搅拌,再加入稀释剂,搅拌均匀,冷却后即得沥青冷补液的步骤中,包括:将增黏剂和抗剥落剂加入所述复合改性沥青中,加热至80℃,搅拌1-1.5h,停止加热,所述复合改性沥青降温至60℃时,加入稀释剂,搅拌1-1.5h,后冷却至室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冷补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纤维为玄武岩纤维和聚酯纤维的混合物,其中,玄武岩纤维和聚酯纤维的质量比为2: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冷补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所述集料按lb-13级配进行配制,所述粗集料的粒径大于2.36mm;所述细集料的粒径为0.075-2.36mm;所述填料的粒径小于0.07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冷补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集料和增强纤维一同进行加热,再搅拌均匀,得混合料的步骤,包括:将集料和增强纤维在75℃下加热3-4h,再在75℃下搅拌180次,得混合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冷补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沥青冷补液加入所述混合料中,搅拌的步骤,包括:将所述沥青冷补液在65℃下加热1-1.2h,再搅拌3min后,将所述沥青冷补液加入所述混合料中,搅拌90次。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沥青冷补料生产工艺,涉及道路养护材料技术领域。一种沥青冷补料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对基质沥青进行复合改性,得到复合改性沥青;将增黏剂和抗剥落剂加入复合改性沥青中,加热搅拌,再加入稀释剂,搅拌均匀,冷却后即得沥青冷补液;将集料和增强纤维一同进行加热,再搅拌均匀,得混合料;将沥青冷补液加入混合料中,搅拌,即得沥青冷补料。本申请制备的沥青冷补料既能够兼顾高温稳定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又能增强沥青冷补料的稳定度和强度,能够满足快速通车的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伟,张楠楠,王志起,李成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眉山天投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