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河道底泥制备高纯度SiO2的方法

文档序号:35535896发布日期:2023-09-21 23:16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河道底泥制备高纯度SiO2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固废的分离和提纯,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河道底泥制备高纯度sio2的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城市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建筑垃圾和其它固体废弃物被排入河道,造成河道水质恶化和底泥堆积,影响河道发挥正常的社会和生态功能。河道底泥是土壤、岩石的自然侵蚀产物,含有砂、粘土、有机质和其他物质的松散颗粒集合体,沉积于河道、湖泊及水利工程的底部。河道底泥主要源于土壤岩石的侵蚀作用、动植物机体的分解、人类生产过程的排放,因此河道底泥中含有多种无机矿物、有机物,并且常含有重金属元素和营养元素。

2、自2015年2月国家发表发布《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全国掀起河道生态治理的高潮,各地政府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环境治理,目前最常见的河道治理的方法就是底泥疏浚。底泥疏浚是采用人工或者机械的方法,把富含有机物、无机盐和重金属的河道沉积物清除,达到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的目的。但是在疏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清淤出来的河道底泥,河道底泥数量常常达到数千万方,甚至上亿方。河道底泥的处理,传统方法是进行脱水、干燥,之后用于进行堆放、吹填、海洋抛泥和焚烧。但是这些传统处理方法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3、为了实现河道底泥的的资源化利用,不少学者对于河道底泥进行研究,充分利用其价值。总体分为土地利用、建材利用、填方利用、能源化利用。河道底泥中富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改善土壤结构和成分,作为辅助材料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因此河道底泥的土地利用,不仅能起到缓解土壤资源紧张的情况,还可以充分利用河道底泥。河道底泥中含有较多的sio2、al2o3和fe2o3,以硅酸盐为主,可以通过调整配比、生产工艺等,替代粘土制备水泥、砖、陶瓷等建筑材料。将河道底泥经脱水固化处理后,用于筑路、矿区回填、修坝等工程也是常用的底泥处理方法。河道底泥中可能会含有一定的有机质,将河道底泥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热处理,有机质开始热裂解,生成热解油、热解气等材料。市政污泥采用能源化利用技术的较多,对于河道底泥,由于其有机质含量少,进行能源化处理的较少。

4、底泥含有大量无机质如sio2、caco3、al2o3、fe2o3、cao、mgo,其中sio2的含量最大,约为60-80%。sio2是自然界最常见和研究最最多的非金属矿物,用途广泛。自然界中含有sio2常见的矿物是石英砂,由于形成温度不同,分为6种晶型,α、β石英,α、β白硅石,α、β磷石英,最常见的为α石英。工业上将石英砂常分为普通石英砂、精制石英砂、高纯石英砂、熔融石英砂及微硅粉。石英砂作为一种大宗非金属矿物,用途非常广泛,是近百种工业产品的原料,主要用于玻璃工业、填料领域、铸造业、有机硅化合物以及生产电子元器件的金属硅。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各类大宗工业原材料陷入短缺,包括石英砂,尽管硅元素丰富到足以占到地壳组成的28%,但该材料的供应正变得极为紧张,因此对河道底泥提纯制备高纯度sio2成为一种可能。常见的石英砂提纯一般以除铁为主要目的,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机械方法、化学方法和微生物法。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sio2需求紧张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河道底泥制备高纯度sio2的方法,以提供一种高纯sio2的新来源。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1)将河道底泥稀释搅拌,去除有机质,获得粗砂;

3、2)对粗砂进行0.1mm分级,将大于0.1mm的岩粒球磨粉碎;

4、3)将粉碎后的岩粒和小于0.1mm的分级粗砂混合,用盐酸浸泡;

5、4)将盐酸浸泡后的颗粒进行低温焙烧,焙烧温度为250℃~350℃,时间为2~4h;

6、5)将低温焙烧的粉末冷却,加入过量热盐酸的进行搅拌浸泡;

7、6)水洗至ph大于5后干燥,即得。

8、具体地,步骤1)中,稀释比例为水:底泥=(1~5):1;步骤3)中,盐酸浓度为0.5~1mol/l,浸泡时间为2~5h;步骤5)中,热盐酸浓度为1~3mol/l,温度为55~75℃。

9、本发明使用的原材料是河道底泥,属于大宗固废,随着社会的发展,河道清淤出来的底泥越来越多,如何避免传统堆放带来的污染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利用河道底泥进行提纯制备高纯度sio2是一条底泥利用的新途径。提纯出来的高纯度sio2是工业上常用的原材料,能够变废为宝,缓解石英砂的短缺,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温室其他排放。



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河道底泥制备高纯度sio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稀释比例为水:底泥=(1~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盐酸浓度为0.5~1mol/l,浸泡时间为2~5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热盐酸浓度为1~3mol/l,温度为55~75℃。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河道底泥制备高纯度SiO2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河道底泥稀释搅拌,去除有机质,获得粗砂;2)对粗砂进行0.1mm分级,将大于0.1mm的岩粒球磨粉碎;3)将粉碎后的岩粒和小于0.1mm的分级粗砂混合,用盐酸浸泡;4)将盐酸浸泡后的颗粒进行低温焙烧,焙烧温度为250℃~350℃,时间为2~4h;5)将低温焙烧的粉末冷却,加入过量热盐酸的进行搅拌浸泡;6)水洗至pH大于5后干燥,即得。本发明使用的原材料是河道底泥,属于大宗固废,利用河道底泥进行提纯制备高纯度SiO2是一条底泥利用的新途径,提纯出来的高纯度SiO2是工业上常用的原材料,能够变废为宝,缓解石英砂的短缺,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温室其他排放。

技术研发人员:岳雪涛,唐宇晗,张志斌,赵友帅,王国栋,丁彦霞,李帅,刘欣,栾艺娜,王梦鑫,赵海洋,朱建平,辛自洁,张海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建筑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