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组合式二合一氯化氢合成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91390发布日期:2023-09-17 01:30阅读:83来源:国知局
新型组合式二合一氯化氢合成炉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具体为新型组合式二合一氯化氢合成炉。


背景技术:

1、氯化氢:化学式为hcl,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氯原子和一个氢原子构成的,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盐酸,又称氢氯酸。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在0℃时,1体积的水大约能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现有技术中的氯化氢合成炉存在以下问题:

2、在现有的技术中,正常设计的炉底上部是储酸槽,随着合成炉内反应作业的开始,到一定液位后自动溢流出合成炉,但是对于含氢、含水、含氧少的氢气、氯气无法产生一定量的水,尤其是产量上来后炉内温度很高,所产生的酸全部蒸发,至少炉底储酸槽内没有酸液,时间长后炉底温度超过石墨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从而使炉底爆裂进而影响灯头,进而造成停炉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提出新型组合式二合一氯化氢合成炉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合成炉反应作业时的温度过高而出现停炉的情况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组合式二合一氯化氢合成炉。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新型组合式二合一氯化氢合成炉,包括外炉和内炉,所述内炉固定设置在外炉的内部,所述内炉和外炉之间设置有流动空腔,所述外炉的底部分别设置有酸液排出管和排净管,所述酸液排出管及排净管与内炉连通,所述外炉的底部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氢气进气管、第二氢气进气管及氯气进气管,所述第一氢气进气管、第二氢气进气管及氯气进气管与内炉连通,所述内炉的内壁底部设置有基座保护槽,所述酸液排出管的一端和基座保护槽连通,所述基座保护槽的内壁设置有灯头基座,所述灯头基座的表面设置有灯头座,所述外炉的底部还设置有冷却水进水管,所述外炉的顶端设置有冷却水排水管,所述冷却水进水管的一端和冷却水排水管的一端和流动空腔连通。

3、优选地,所述外炉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支撑架。

4、优选地,所述内炉的炉底及炉顶均开设有阵列分布的发散型孔,所述发散型孔和流动空腔连通。

5、优选地,所述外炉的顶管设置有氯化氢排气管,所述氯化氢排气管的一端和内炉连通。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7、1、通过设置冷却水进水管、流动空腔、发散型孔和冷却水排水管,当冷却水通过冷却水进水管进入流动空腔的内部后,冷却水在流动空腔中流动,并在内炉炉底及炉顶的多个发散型孔内流动,再经冷却水排水管排出,随着冷却水的流动,流动空腔内的冷却水带走内炉的高温,使内炉冷却,从而避免内炉的炉底爆裂,进而避免影响灯头座而造成停炉的情况;

8、2、通过设置基座保护槽,内炉内反应产生的酸液流动至基座保护槽内,并经酸液排出管排出,从而实现灯头座的防护及冷却,进而使灯头座保持正常的温度,同时提高灯头座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新型组合式二合一氯化氢合成炉,包括外炉(1)和内炉(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炉(2)固定设置在外炉(1)的内部,所述内炉(2)和外炉(1)之间设置有流动空腔(3),所述外炉(1)的底部分别设置有酸液排出管(24)和排净管(25),所述酸液排出管(24)及排净管(25)与内炉(2)连通,所述内炉(2)的内壁底部设置有基座保护槽(41),所述酸液排出管(24)的一端和基座保护槽(41)连通,所述基座保护槽(41)的内壁设置有灯头基座(42),所述灯头基座(42)的表面设置有灯头座(4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组合式二合一氯化氢合成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炉(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支撑架(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组合式二合一氯化氢合成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炉(1)的底部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氢气进气管(21)、第二氢气进气管(22)及氯气进气管(23),所述第一氢气进气管(21)、第二氢气进气管(22)及氯气进气管(23)与内炉(2)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组合式二合一氯化氢合成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炉(1)的底部还设置有冷却水进水管(5),所述外炉(1)的顶端设置有冷却水排水管(51),所述冷却水进水管(5)的一端和冷却水排水管(51)的一端和流动空腔(3)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组合式二合一氯化氢合成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炉(2)的炉底及炉顶均开设有阵列分布的发散型孔(52),所述发散型孔(52)和流动空腔(3)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组合式二合一氯化氢合成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炉(1)的顶管设置有氯化氢排气管(6),所述氯化氢排气管(6)的一端和内炉(2)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新型组合式二合一氯化氢合成炉,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而本技术外炉和内炉,内炉固定设置在外炉的内部,内炉和外炉之间设置有流动空腔,外炉的底部分别设置有酸液排出管和排净管,酸液排出管及排净管与内炉连通,外炉的底部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氢气进气管、第二氢气进气管及氯气进气管,第一氢气进气管、第二氢气进气管及氯气进气管与内炉连通;当冷却水通过冷却水进水管进入流动空腔的内部后,冷却水在流动空腔中流动,并在内炉炉底及炉顶的多个发散型孔内流动,再经冷却水排水管排出,随着冷却水的流动,流动空腔内的冷却水带走内炉的高温,使内炉冷却,从而避免内炉的炉底爆裂,进而避免影响灯头座而造成停炉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李中刚,赵亚娟,夏汉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伊科思德石墨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3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