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低产田耕层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37649701发布日期:2024-04-18 20:23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低产田耕层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具体涉及一种中低产田耕层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中低产田是指土壤中存在一种或多种制约农业生产的障碍因素,导致单位面积产量相对低而不稳的耕地。类型分渍水潜育型、矿毒污染型、缺素培肥型、瘠薄增厚型、质地改良型、坡地改梯型等。中低产田的改造是通过工程、物理、化学、生物等措施对中低产田土的障碍因素进行改造,提高中低产田土基础地力的过程,而使用较多的是土壤改良剂。

2、随着世界范围内对土壤改良剂的重视,其被广泛的应用,如土壤保湿剂、松土剂、固沙剂、增肥剂、消毒剂、降酸碱剂等。但是单一功能型的土壤改良剂在改良效果上不够全面,同时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而两种土壤改良剂的混合使用,虽然具有明显的正交互作用,改良土壤的效果也大大提高,但针对结构差和肥力低下的贫瘠农田,特别是过粘类土壤,上述土壤改良剂对其通透性和有效养分供应速度的改善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中低产田耕层土壤改良剂,可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其有效养分供应速度。

2、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中低产田耕层土壤改良剂,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玉米浸泡水55~70份,纤维素4~6份,柠檬酸钠4~6份,鱼骨粉10~15份,海底淤泥5~8份,edta二钠3~5份,细沙6~8份,厩肥15~20份,干松叶30~35份,硫酸铝钾5~8份,钙基膨润土20~26份。

4、优选的,所述玉米浸泡水为玉米淀粉湿法工艺中的产物,其植酸含量为10~15kg/m3、镁含量0.8~1.2kg/m3、钙含量0.03~0.08kg/m3。

5、优选的,所述纤维素为羟甲基纤维素或羟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

6、优选的,所述海底淤泥中碳酸钙含量≥30%,含水量50%~60%,天然孔隙比在1.7~2.1之间。

7、所述厩肥为猪粪肥、牛粪肥、马粪肥或羊粪肥中的一种。

8、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中低产田耕层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得到的土壤改良剂可以增加中低产田耕层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其有效养分供应速度。

9、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10、一种中低产田耕层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s1、将鱼骨粉、海底淤泥、干松叶和厩肥混合,加入2/3重量份的玉米浸泡水,然后加入复合发酵菌剂,混合均匀后堆积发酵,3-4天翻堆一次,发酵时间为30-40天,发酵完成后将发酵料烘干,粉碎,过200-300目筛,得发酵干料;

12、s2、将羟乙基纤维素、柠檬酸钠、edta二钠、细沙、硫酸铝钾和钙基膨润土混合粉碎,过200-300目筛,得混合料;

13、s3、发酵干料和混合料混合均匀,然后喷入剩余的玉米浸泡水进行造粒,得到所述中低产田耕层土壤改良剂。

14、所述复合发酵菌剂的加入量鱼骨粉、海底淤泥、干松叶和厩肥总量的0.05%-0.1%wt。

15、所述复合发酵菌剂为包括丝状菌、放线菌、酵母菌和米曲霉,其中括丝状菌、放线菌、酵母菌和米曲霉的质量比为1~3:2~5:3~6:1~3。

1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中低产田耕层土壤改良剂在过粘类土壤改良中的应用。

1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1、玉米浸泡水中含有丰富的植酸、钙、镁等组分,常作为玉米淀粉中的下脚料被废弃,本发明通过将其应用于中低产田耕层土壤改良剂的生产,提高了其经济效益,同时也避免了其废弃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19、2、玉米浸泡水中本身含有一定的发酵残留物,配合复合发酵菌剂对鱼骨粉、海底淤泥、干松叶和厩肥的混合物发酵效果更好,缩短了发酵周期。施用到土壤以后,同时其本身富含的有机质也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度。

20、3、硫酸铝钾可以提供植物生产的钾元素,同时其与edta二钠协同后可以提高土壤的蓬松度,土壤的分散效果更好。

21、4、柠檬酸钠可以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提高土壤中的肥力,同时其可以起到稳定剂的作用,提高改良剂整体的稳定性。

22、5、羟甲基纤维素或羟乙基纤维素可以作为缓释肥,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性,使作物的水分充足,从而促进养分的吸收和利用率,提高作物的产量,同时其提高了改良剂中其它组分之间的粘合效果,使得本发明中的中低产田耕层土壤改良剂造粒过程中更容易成型。



技术特征:

1.一种中低产田耕层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玉米浸泡水55~70份,纤维素4~6份,柠檬酸钠4~6份,鱼骨粉10~15份,海底淤泥5~8份,edta二钠3~5份,细沙6~8份,厩肥15~20份,干松叶30~35份,硫酸铝钾5~8份,钙基膨润土20~26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低产田耕层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浸泡水为玉米淀粉湿法工艺中的产物,其植酸含量为10~15kg/m3、镁含量0.8~1.2kg/m3、钙含量0.03~0.08kg/m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低产田耕层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为羟甲基纤维素或羟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低产田耕层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海底淤泥中碳酸钙含量≥30%,含水量50%~60%,天然孔隙比在1.7~2.1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低产田耕层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厩肥为猪粪肥、牛粪肥、马粪肥或羊粪肥中的一种。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中低产田耕层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中低产田耕层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发酵菌剂的加入量鱼骨粉、海底淤泥、干松叶和厩肥总量的0.05%-0.1%wt。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中低产田耕层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发酵菌剂为包括丝状菌、放线菌、酵母菌和米曲霉,其中括丝状菌、放线菌、酵母菌和米曲霉的质量比为1~3:2~5:3~6:1~3。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中低产田耕层土壤改良剂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为过粘类土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低产田耕层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涉及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玉米浸泡水55~70份,纤维素4~6份,柠檬酸钠4~6份,鱼骨粉10~15份,海底淤泥5~8份,EDTA二钠3~5份,细沙6~8份,厩肥15~20份,干松叶30~35份,硫酸铝钾5~8份,钙基膨润土20~26份,提高土壤的蓬松度,土壤的分散效果更好,同时也提高了土壤的肥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亦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