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六六热解工艺二恶英类污染控制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6157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六六六热解工艺二恶英类污染控制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恶英类污染控制技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以六六六为原料热解生产多氯苯时控制二恶英类和多氯联苯污染的技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除铁质以外的所有材料制作的反应釜来进行热解反应,向反应体系中一次性加入还原铁粉,六六六与还原铁粉质量比为1000∶1,避免反应釜本身提供对二恶英类及多氯联苯生成有催化作用的Fe2O3或FeCl3参与反应,从而避免反应体系中存在的Fe2O3或FeCl3与反应原料接触,减少二恶英类和多氯联苯的产生,降低热解残渣中二恶英类和多氯联苯的浓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发明所述的除铁质以外的所有材料是指同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并可用来制作反应釜的材料。
图2A为Fe存在下六六六热解产物中二恶英类分析色谱图。
图2B为纯六六六热解产物中二恶英类分析色谱图。
试验例1由于铁质反应釜在使用过程中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在排放废渣时,反应釜内壁与空气中的氧及水蒸气作用极易生成Fe2O3,在Fe2O3存在下,六六六热解生成二恶英类化合物生成量如表1所示。
表1 Fe2O3存在下六六六热解时二恶英类的生成量ug/gHCH化合物 浓度 化合物 浓度T4CDD 176.6T4CDF 97.2P5CDD 292.4P5CDF 33.2H6CDD 135.3H6CDF 5.7H7CDD 45.4 H7CDF 0.8OCDD23.4 OCDFNDPCDDs 673.1PCDFs 136.9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Fe2O3存在下,六六六热解生成的二恶英类化合物分布主要以四一六氯取代物为主。
同时Fe2O3存在下,六六六热解残渣中对多氯联苯也有检出。其化合物分析色谱图如

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反应釜中存在的Fe2O3对多氯联苯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作用。
试验例2在每批次热解反应完成后,热解产生的HCl气体可以形成盐酸(如遇空气中水分或在水洗方式清理反应釜的过程中),在酸性条件下,反应釜内壁被腐蚀产生Fe2O3和FeCl3。
在工业生产热解废渣中已检出有FeCl3存在,其含量为1-4%。FeCl3存在下六六六热解生成二恶英类化合物生成量如表2所示,工业废渣中不同氯原子取代二恶英类含量如表3所示。表2 FeCl3存在下六六六热解时二恶英类生成量ug/gHCH化合物浓度 化合物浓度T4CDD0.3 T4CDF 10.8P5CDDNDP5CDF 22.1H6CDD14.2 H6CDF 19.0H7CDD9.5 H7CDF 1.6OCDD 227.0 OCDF 7.5PCDDs 251.0 PCDFs 61.0表3 工业废渣中不同氯原子取代二恶英类的含量ug/gHCH化合物 浓度 化合物 浓度T4CDD 25.0 T4CDF 1.2×103P5CDD 7.1 P5CDF 6.5×103H6CDD 4.4×103H6CDF 7.2×103H7CDD 4.3×104H7CDF 2.6×103OCDD 1.2×105OCDF1.8×103PCDDs1.7×105PCDFs 1.9×104从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试验例2中二恶英类分布与工业生产中六六六热解废渣中的分布基本相同。
试验例3六六六为原料生产多氯代苯以Fe作为催化剂,为了验证还原Fe粉对二恶英类生成的影响,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生产条件,将还原Fe粉与六六六(或六六六无效体)混合在玻璃反应管中进行热解,热解产物进行二恶英类分析,与纯六六六热解产物进行对比,色谱图如图2A和图2B所示。从图2A和图2B中可以看出在六六六热解过程中还原Fe粉不具有将前生体转化成二恶英类的催化作用。
实施例在不改变现有生产条件下,采用除铁质以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并可用来制作反应釜的材料。本实施例选择陶瓷内衬,在热解原料中一次性加入相当于六六六本身质量0.1%的还原铁粉作为催化剂,避免由反应釜引入对二恶英类及多氯联苯等有机氯化物有催化作用的Fe2O3和FeCl3,因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二恶英类及多氯联苯在热解过程中的生成量。
根据上述试验例中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适于在六六六热解生产多氯苯的化工厂中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六六六热解工艺二恶英类污染控制技术,采用除铁质以外的所有材料制作的反应釜进行热解反应,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还原铁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铁质以外的所有材料是指同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并可用来制作反应釜的材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部采用非铁质材料的反应釜在控制二恶英类及多氯联苯污染方面的应用,特别涉及在以六六六(或六六六无效体)为原料热解生产多氯苯的化工厂所使用的反应釜材料,对于减少二恶英及多氯联苯向环境释放方面的应用,通过使用内部采用非铁质材料的反应釜如陶瓷内衬反应釜等,避免Fe
文档编号C07C25/00GK1453256SQ0211845
公开日2003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24日
发明者郑明辉, 张兵, 包志成, 徐晓白, 刘文彬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