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萘二甲酸二甲酯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6801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2,6-萘二甲酸二甲酯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酯化反应领域,特别是属于2,6-萘二甲酸的酯化反应领域。2,6-萘二甲酸二甲酯是制备各种聚酯、聚氨酯材料的重要单体。例如2,6-萘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聚2,6-萘二甲酸二乙酯。后者以其优良的耐热及光、电子性能在化工、轻工、电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6-萘二甲酸二甲酯由甲醇与2,6-萘二甲酸进行酯化反应产生。根据美国专利US5254719报道,该酯化反应条件为甲醇与2,6-萘二甲酸的质量比在5∶1~20∶1之间,酯化反应温度为90~360℃,采用强酸如硫酸为催化剂,在10小时内转化率达75%~85%。另外,日本专利JP07101906提出,该反应可用金属基催化剂,可选择的有Mo、Ti、Bi、Ce、Pd等的盐或氧化物,其用量为2,6-萘二甲酸的0.01~5%(w/w)。现有专利中多着眼于分离提纯条件的探讨,而对提高酯化反应转化率未专门研究。所提出的反应条件范围较宽,尚需优选。以美国专利US5254719所提出的2,6-萘二甲酸二甲酯酯化反应条件为基础,以2,6-萘二甲酸及甲醇为起始物,选择腐蚀性低的金属基催化剂替换原工艺中的强酸,筛选最佳的工艺条件,以降低反应对设备的要求,提高该酯化反应转化率是本发明的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该酯化反应温度、时间、催化剂及用量、甲醇与2,6-NDCA质量比进行筛选,确定工艺如下按5∶1~13∶1,最好6∶1~9∶1的质量比取甲醇与2,6-萘二甲酸,按2,6-萘二甲酸用量的0.1%~3%,最好是0.5~1%(w/w),取钼酸铵或钨酸钠,置于高压反应釜内混合,开动搅拌器,打开回流冷凝水,加热反应混合物到160℃~215℃,最好是190℃~200℃,反应时间0.5~3小时,最好1~2小时。停止反应后经冷却,过滤反应物料得固体产物,经水洗、过滤、烘干,可得固体的2,6-萘二甲酸二甲酯和未反应的2,6-萘二甲酸,再经1M/L的KOH碱洗、过滤、烘干,可得固体的2,6-萘二甲酸二甲酯。以上述工艺条件生产,即避免了高温下强酸对设备的腐蚀,又能将2,6-萘二甲酸二甲酯转化率提高到94%。本研究发现,尽管温度高对反应有利,但也并非越高越好,在一定条件下,190℃转化率最高。虽然反应时间长转化率高,但在一定条件搭配下,0.5小时也能达到很高的转化率。甲醇用量过低,不能充分润湿固相2,6-萘二甲酸,反应无法进行;甲醇用量高则没有必要,还要增加回收费用。本研究表明当甲醇与2,6-萘二甲酸质量比达到一定值后,再增加甲醇用量对反应没有影响。说明反应是在固体2,6-萘二甲酸表面进行的,而非2,6-萘二甲酸溶解后在液相进行反应。经过比较和筛选,发现钼酸铵为催化剂时,2,6-萘二甲酸甲酯化反应效果最好-转化率高且产品色泽好。该催化剂可溶于水,特别是碱水,反应后可很方便地除去。以下选登14次反应条件组合及其转化率作为实施例。<tablesid="table1"num="001"><table>序号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催化剂催化剂用量/wt%甲醇/2,6-NDCA质量比转化率11600.5钼酸铵1.09∶190.20%21601.0钼酸铵3.05∶184.03%31903.0钼酸铵0.15∶194.02%41901.0钼酸铵0.113∶190.84%52153.0钼酸铵1.013∶192.20%62000.5钼酸铵0.56∶190.14%72002.0钼酸铵3.06∶193.56%81600.5钨酸钠3.013∶190.82%91601.0钨酸钠3.05∶168.75%101903.0钨酸钠1.09∶186.45%111901.0钨酸钠3.05∶150.16%122153.0钨酸钠1.013∶194.08%132153.0钨酸钠3.06∶193.86%142000.5钨酸钠0.56∶189.77%</table></tables>权利要求1.一种生产2,6-萘二甲酸二甲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5∶1~13∶1的比例分别取甲醇与2,6-萘二甲酸,并取2,6-萘二甲酸用量的0.1%~3.0%钼酸铵或钨酸钠,置于高压釜内搅拌混合,密闭加热至160℃~215℃,回流冷凝,恒温0.5~3小时,过滤,精制得2,6-萘二甲酸二甲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中甲醇与2,6-萘二甲酸的比例为6∶1~9∶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中钼酸铵或钨酸钠用量为2,6-萘二甲酸的0.1~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中温度为190℃~20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中反应时间为0.5~2.0小时。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2,6-萘二甲酸酯化反应领域。对甲醇与2,6-萘二甲酸质量比,催化剂选择及其用量、酯化反应温度、时间这四项主要条件进行优化组合,从而降低了该反应对设备的损害,并将转化率由原来的85%提高到94%。文档编号C07C67/08GK1296941SQ9912372公开日2001年5月30日申请日期1999年11月17日优先权日1999年11月17日发明者夏清,马沛生申请人:天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