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抗菌塑料瓶盖及其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2326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抗菌塑料瓶盖及其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塑料瓶盖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高强度抗菌塑料瓶盖及其制造工艺,高强度抗菌塑料瓶盖包括抗菌塑料外盖及密封内垫,所述抗菌塑料外盖由ABS抗菌塑料制成,抗菌塑料外盖及密封内垫通过热熔粘结固定;ABS抗菌塑料的抗菌性能和密封性能得到极为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并且其他力学性能也得到提升和改善,利用本发明提供的高强度抗菌塑料瓶盖的制造工艺,可以加工成型各种规格、各种形状的高强度抗菌塑料瓶盖,这些高强度抗菌塑料瓶盖具有长久的抗菌、灭菌作用,可免除清毒灭菌所需要的设备和消毒灭菌药剂,一方面变被动灭菌为主动灭菌、节省了消毒灭菌的费用,另一方面可避免消毒药被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专利说明】一种高强度抗菌塑料瓶盖及其制造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塑料瓶盖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高强度抗菌塑料瓶盖及其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塑料容器在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广泛地应用在各种食品和医药产品的包装上,塑料瓶盖作为塑料容器的配套产品,同样在各种食品和医药产品的包装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食品和医药塑料容器的内、外部极易感染和滋生细菌,与之配套的塑料包装瓶盖的内、外同样也极易感染和滋生细菌。
[0003]食品和医药用塑料包装内感染细菌,会导致食品和药品变质或缩短包装有效期,食品和医药用塑料包装外感染细菌极易使人们交叉传播细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0004]现有各种食品和药品的塑料包装瓶盖是由塑料经模压成型,产品的消毒是在加工成型过程中完成,在加工成型后一般都不再清洗消毒。
[0005]因为成型产品的清洗消毒要使用酒精、漂白粉、次氯酸纳和过氧化氢等药剂或使用紫外线、微波照射或用高压蒸汽消毒灭菌。而使用酒精、漂白粉、次氯酸纳和过氧化氢等药剂进行消毒时,容易残留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成份,使用紫外线、微波照射或用高压蒸汽消毒灭菌,这些消毒灭菌方法费用高,增加成本。即使采用这些消毒灭菌方法,消毒灭菌效果。
[0006]此外,塑料瓶 盖的密封性能也非常关键,若密封性出现问题,将直接导致容器内的饮品变质,增加塑料瓶盖的强度、抗菌性和密封性显得尤其重要。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长久抗菌和抑菌效果,并能同时提高强度和密封性能的抗菌塑料瓶盖及其制造工艺。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抗菌塑料瓶盖,包括抗菌塑料外盖及密封内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塑料外盖由ABS抗菌塑料制成,抗菌塑料外盖及密封内垫通过热熔粘结固定;
所述ABS抗菌塑料由下列重量比原料组成:
ABS原料:90~110
KH-550 偶联剂:1.5 ~2.5
载银无机抗菌剂:75~85
聚乙烯蜡分散剂:1.8~2.3
硬脂酸润滑剂:1.8~2.3
抗氧剂(乙烯-辛烯的共聚物):1.7~2.4 ;
所述密封内垫的制作材料由以下按重量百分比计的组分组成: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40%~60%和聚烯烃类树脂40%~60% ;所述聚烯烃类树脂为质量比3:1~1: 7的低密度聚乙烯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而成。[0009]优选的,所述ABS抗菌塑料的重量比原料组成如下:
ABS 原料:105
KH-550 偶联剂:2.0
载银无机抗菌剂:80
聚乙烯蜡分散剂:2.1
硬脂酸润滑剂:2.1
抗氧剂(乙烯-辛烯的共聚物):2.2。
[0010]其中,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在225°C温度和2kg压力下的熔融指数为0.5~25。[0011]一种高强度抗菌塑料瓶盖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将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充分混合均匀,注塑成型,得到密封内垫;
B、将ABS抗菌塑料的各种原料在高速混合器中干混6~9分钟,再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经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制成母料,其中,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为165~175°C,二区为175~200°C,三区为200~225°C,四区为215~225°C ;五区为210~220°C,各区停留时间为80~110秒,压力为12~16Mpa。
[0012]C、将抗菌塑料外盖及密封内垫通过热熔粘结固定,制得成品。
[0013]其中,所述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为168~172°C,二区为182~190°C,三区为210~220°C,四区为215~225°C ;五区为210~220°C,各区停留时间为85~105秒,压力为13~15Mpa。
[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抗菌塑料瓶盖,其有效抗菌时间可以与抗菌塑料瓶盖的寿命同步。检测结果高强度抗菌塑料瓶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分别为99.99%。香港SGS公司按世界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化学检验标准1981-404和1992-420标准,做皮肤剌激试验和急性经口毒性LD50试验,检验结果为无刺激
性、无毒。
[0015]ABS抗菌塑料的抗菌性能和密封性能得到极为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并且其他力学性能也得到提升和改善,实用性大大加强。
[001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强度抗菌塑料瓶盖的制造工艺,利用本发明提供的高强度抗菌塑料瓶盖的制造工艺,可以加工成型各种规格、各种形状的高强度抗菌塑料瓶盖,这些高强度抗菌塑料瓶盖具有长久的抗菌、灭菌作用,可免除清毒灭菌所需要的设备和消毒灭菌药剂,改变了传统的塑料瓶盖具抗菌消毒方法,一方面变被动灭菌为主动灭菌、节省了消毒灭菌的费用,另一方面可避免消毒药被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特别适用于各类食品、药品的包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高强度抗菌塑料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0019]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高强度抗菌塑料瓶盖包括抗菌塑料外盖I及密封内垫2,所述抗菌塑料外盖I由ABS抗菌塑料制成,抗菌塑料外盖I及密封内垫2通过热熔粘结固定;
所述ABS抗菌塑料由下列重量比原料组成:
ABS原料:90
KH-550 偶联剂:1.5
载银无机抗菌剂:75
聚乙烯蜡分散剂:1.8
硬脂酸润滑剂:1.8
抗氧剂(乙烯-辛烯的共聚物):1.7 ;
所述密封内垫2的制作材料由以下按重量百分比计的组分组成: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40%和聚烯烃类树脂60% ;所述聚烯烃类树脂为质量比3: I的低密度聚乙烯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而成;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在225°C温度和2kg压力下的熔融指数为I~7。
[0020]ABS塑料的力学性能得到广大生产厂商的高度认可,本发明采用力学性能较高的ABS抗菌塑料作为瓶盖的外盖部分,同时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抗菌性能。其有效抗菌时间可以与抗菌塑料瓶盖的寿命同步。经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按GB15979-2002《附录C 一产品抑菌和杀菌性能与稳定性测试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年《消毒技术规范——抑菌试验》中的奎因试验方法和日本食品分析中心制定的抗菌材料(制品)膜复盖法执行检测高强度抗菌塑料瓶盖的抗菌性能,检测结果高强度抗菌塑料瓶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分别为99.99%。香港SGS公司按世界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化学检验标准1981-404和1992-420标准,做皮肤剌激试验和急性经口毒性LD50试验,检验结果为无刺激性、无毒。
[0021]针对实施例一中ABS抗菌塑料的检测实验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高强度抗菌塑料瓶盖,包括抗菌塑料外盖(I)及密封内垫(2),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塑料外盖(I)由ABS抗菌塑料制成,抗菌塑料外盖(I)及密封内垫(2 )通过热熔粘结固定; 所述ABS抗菌塑料由下列重量比原料组成: ABS原料:90~110 KH-550 偶联剂:1.5 ~2.5 载银无机抗菌剂:75~85 聚乙烯蜡分散剂:1.8~2.3 硬脂酸润滑剂:1.8~2.3 抗氧剂(乙烯-辛烯的共聚物):1.7~2.4 ; 所述密封内垫(2)的制作材料由以下按重量百分比计的组分组成: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40%~60%和聚烯烃类树脂40%~60% ;所述聚烯烃类树脂为质量比3:1~1: 7的低密度聚乙烯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抗菌塑料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ABS抗菌塑料的重量比原料组成如下: ABS 原料:105 KH-550 偶联剂:2.0 载银无机抗菌剂:80 聚乙烯蜡分散剂:2.1 硬脂酸润滑剂:2.1 抗氧剂(乙烯-辛烯的共聚物):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抗菌塑料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在225 °C温度和2kg压力下的熔融指数为0.5~25。
4.一种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高强度抗菌塑料瓶盖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充分混合均匀,注塑成型,得到密封内垫(2); B JfABS抗菌塑料的各种原料在高速混合器中干混6~9分钟,再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经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制成母料,其中,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为165~175°C,二区为175~200°C,三区为200~225°C,四区为215~225°C ;五区为210~220°C,各区停留时间为80~110秒,压力为12~16Mpa ; C、将抗菌塑料外盖(I)及密封内垫(2 )通过热熔粘结固定,制得成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抗菌塑料瓶盖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为168~172°C,二区为182~190°C,三区为210~220°C,四区为215~225°C ;五区为210~220°C,各区停留时间为85~105秒,压力为13~15Mpa。
【文档编号】C08L53/02GK103980653SQ201410229485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7日
【发明者】陈金培 申请人:东莞市金富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