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生物提取黄芪甲苷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66469阅读:22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成药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提取黄芪甲苷的方法。



背景技术:

黄芪为豆科黄芪属植物,是我国传统中药。性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从黄芪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主要有皂苷类,黄酮类类,联苯衍生物,多糖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的生物活性成分,以皂苷类,黄酮类最为重要。为了对中药黄芪质量评价提供可靠的方法;也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我们对黄芪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制备,并以其作为对照品进行多活性组分含量测定。

黄芪甲苷不仅具有表面活性,而且具有生物活性。在抗菌杀菌、抗渗透和消炎、祛痰止咳、解酒等多方面功效显著。所以黄芪甲苷具有广泛的用途。但目前国内黄芪甲苷生产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一方面尚没有形成成熟的黄芪甲苷市场,黄芪甲苷的应用开发不够;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黄芪甲苷的提取方法不够理想,成本太高,造成黄芪甲苷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成本的上升,制约了黄芪甲苷这一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应用。

我国从黄芪中分离黄芪甲苷至今仍未能有较大的突破。根据黄芪甲苷的溶解特性,黄芪甲苷的提取方法一是水浸提法。用热水浸提、澄清、过滤、浓缩、脱色、烘干等。生产设备简单,但生产过程中水处理量大,后续分离困难,产品纯度低,能耗大,渣的处理也较困难。二是有机溶剂提取法,主要是醇提法,常见的有甲醇提取和乙醇提取。用甲醇或乙醇浸取,所得浆料经浓缩、烘干得到黄芪甲苷粉料。但甲醇溶剂不仅易燃易爆、沸点低,且毒性大,安全生产要求高;乙醇也是易燃易爆品,其提取工艺也较复杂、投资较大,乙醇价格也相对较高,而且醇提取物具有难闻的气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黄芪甲苷的开发应用。

本发明利用微生物提取黄芪甲苷的方法,使得原料中的黄芪甲苷最大程度地被提取出来,避免了原料的浪费,提高了黄芪甲苷的生产率,产量高;并且整个生产过程做到了原料的反复充分利用,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保护环境,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黄芪中丰富的多糖类物质,采用酒精酵母进行发酵,消耗糖类物质,产生酒精,促进黄芪甲苷的溶出,再进行分离,浓缩、干燥得到粗黄芪甲苷,达到提取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马铃薯淀粉发酵培养:将马铃薯淀粉和水按1:6比例混匀,然后向混合物种添加100:0.1-0.25复合酶和酒精酵母。其中复合酶添加量为:糖化酶纤维素酶10U/g、酸性蛋白酶10U/g、果胶酶5U/g,温度控制在26-32℃,培养2-8天,形成醪液。

2、黄芪原料的处理:将黄芪茎秆粉碎成粒径为8-22目小颗粒。

3、黄芪粉添加到醪液:将粉碎的黄芪粉添加到醪液中,搅拌混匀培养1-5天;其中黄芪粉的添加量,按所述的马铃薯与黄芪粉重量比为1∶1-5的比例添加;

4、固液分离:将黄芪粉与醪液培养物,采用分离方法进行固液分离。

5、将固液分离的液体上层清液部分进行浓缩、干燥,通过回收酒精,即得粗黄芪甲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充分利用黄芪中原有的多糖类物质,酒精酵母发酵产生一定的酒精度,并能有效促进黄芪甲苷的溶出,黄芪甲苷的提取率可达82%以上。而且消耗掉大量可溶性糖,粗提物中的黄芪甲苷含量高,可达61.6%以上,免去了精制工艺或为进一步的精提简化了程序;

(2)、提取的黄芪甲苷安全性高,提取过程没有接触工业低级醇等化学物质,除少量酶制剂外,发酵为食品级别,为黄芪甲苷在食品和医药中的应用提供了保障。

(3)、工艺简单,提取成本低,可以回收酒精作为副产品,黄芪残粕可加工饲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利用微生物提取黄芪甲苷的方法具体如下:

(1)、马铃薯淀粉发酵培养:将马铃薯淀粉和水按1:6比例混匀,然后向混合物种添加100:0.20复合酶和酒精酵母。其中复合酶添加量为:糖化酶纤维素酶10U/g、、果胶酶10U/g,温度控制在26-32℃,培养5天,形成醪液。(2)、黄芪原料的处理:将黄芪茎秆粉碎成粒径为20目小颗粒。(3)、黄芪粉添加到醪液:将粉碎的黄芪粉添加到醪液中,搅拌混匀培养4天;其中黄芪粉的添加量,按所述的马铃薯与黄芪粉重量比为1∶4的比例添加;(4)、固液分离:将黄芪粉与醪液培养物,采用分离方法进行固液分离。(5)、将固液分离的液体上层清液部分进行浓缩、干燥,通过回收酒精,即得粗黄芪甲苷。液相色谱法测得溶液黄芪甲苷含量为22.11mg/ml。培养液相当于75%黄芪甲苷13.61g,100%黄芪甲苷10.21g。黄芪中茶皂素的提率为80.20%。

实施实例2利用微生物提取黄芪甲苷的方法具体如下:

(1)、马铃薯淀粉发酵培养:将马铃薯淀粉和水按1:6比例混匀,然后向混合物种添加100:0.25复合酶和酒精酵母。其中复合酶添加量为:糖化酶纤维素酶10U/g、酸性蛋白酶10U/g,温度控制在26-32℃,培养6天,形成醪液。(2)、黄芪原料的处理:将黄芪茎秆粉碎成粒径为22目小颗粒。(3)、黄芪粉添加到醪液:将粉碎的黄芪粉添加到醪液中,搅拌混匀培养5天;其中黄芪粉的添加量,按所述的马铃薯与黄芪粉重量比为1∶3的比例添加;(4)、固液分离:将黄芪粉与醪液培养物,采用分离方法进行固液分离。(5)、将固液分离的液体上层清液部分进行浓缩、干燥,通过回收酒精,即得粗黄芪甲苷。将全部培养液离心分离(4000转/分,5分钟),上清液55℃下烘干,得粗皂素12.47g,黄芪甲苷含量46.38%,相当于100%黄芪甲苷5.78g。粕用100ml水洗离心,重复一次。合并不清液,55℃下烘干,得干物质7.61g,黄芪甲苷含量40.47%,相当于100%黄芪甲苷3.08g。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